北大教授吴飞:根本不存在母系社会

学过历史的人知道一个事实,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远古时期,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原始社会,第二个阶段是母系社会,母系社会结束后,人类者进入第三个阶段,也即是父系社会。
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阐述,并不是具有十足证据的事实,而是近代史上多位专家学者基于一些事实和对人类族群发展变化的规律得出的一种学说,因为具有一定合理性,最终为大部分人士采纳,成为了描述远古人类生存状况的重要理论,也被写进历史书。

无论如何,由于年代久远,人类产生文字的年头有限,没有确切证据能证明这种观点的正确性,许多学者对这种观点产生了怀疑,怀疑的焦点在于:人类历史是否真正经历过一段母系氏族时期?
北大教授吴飞,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后得出结论。他认为,根本不存在母系社会,如果他的理论成立,这也意味着,人类并没有经历母系社会时期,而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
这对于传统的人类历史发展学说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学说。那么,他是基于怎样事实得出这样结论的呢?

传统的人类历史学
传统的人类历史学认为,人类的发展过程曾经历漫长的母系社会时期。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人类从猿猴进化为人类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历了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家庭的产生,以及后来国家的诞生。

在这个数十万的漫长时间里,人类慢慢学会了工具的使用,由依附大自然生存变成了通过改造大自然实现了个人和种族的延续发展,这个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虽然已经学会了使用工具,但早期工具的种类单一,结构简单,改造大自然的能力也就相对较弱。这个时候,母性在人类群体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当时的人类的主要活动场所还是树林中,在树上,食物来源主要还是依靠采摘野果为生。
对于采摘果实这个工作,并不需要雄性的力量,需要的是耐心,更加具有耐心的女性人类更加具有优势,人类需要依附于这些擅长采摘果实的女性人类身边,女性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这也符合生存才是第一要务的原则。

这就是作为人类历史曾经历漫长的母系社会的人类进化学说支撑,似乎中国古代"女娲造人"也印证了这个观点。支撑人类经历母系社会的另一个因素是生物种群状态。
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群居生活,在繁衍后代这件事上,人类还处于"杂交"的状态,即使人类并没有稳定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雄性人类与雌性人类可随意交配并产生后代,但雌性人类需要承担起怀孕和抚育子女的重任。
人类的后代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但肯定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知母不知父的道理也让母亲在人类群体中扮演着更加重要和稳定的角色。在一个大家族里,拥有众多子女的母亲自然会享有更加崇高的地位。

正是基于以上两个事实,历史学家得出了人类历史曾经经历过漫长的母系社会,甚至在传统观念里,母系社会就是母权社会,因为女性在当时人类生存繁衍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让女性人类具有很大的权力,也就是说母系社会就是母权社会,这是传统的人类发展观念。
这种观念首先产生于18世纪的西方社会,无论是巴霍芬还是恩格斯,都坚信人类历史曾经经历过母系社会,后来,这个观点也影响到了马克思,后来,这个学说也传入了中国,成为中国学术界所信奉的真理。
在吴飞的观念里,中国学术界母系社会观点的坚持者是康有为,但他提出这个学说是在西方已经稳定了人类经历母系社会的观点后,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力。

中国将人类历史经历母系社会学说的推广者当属郭沫若,他在学习了西方的这一思想后,在其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讲母系社会的问题。
但多人认为郭沫若支持这个观点的原因在于郭沫若的立场而非基于正确的研究结果,但吴飞认为,郭沫若支持传统的人类历史发展学说是受到了西方早期思想的影响。

吴飞教授的反驳
吴飞教授认为,许多中国早期的学者认可传统的人类历史发展观,并不是基于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和一些错误史实影响的结果。
他认为,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在学习西方,所以很容易受到当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影响,但后来西方已经改变了这种观念。
其次,中国的学者通过古代的许多神话故事来推断中国古代社会也经历过母系社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是很容易反驳的。

再次,中国的许多古代著作都提出了在原始社会广泛存在"知母不知父"的说法,就惯性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知母不知父"时代是母系时代。
这些都是错误的结论,因为"知母不知父"的观点,只是古代思想家的一种表述而已,而不是一种经验传承,因为没有人真正见识过上古人类的生活。
而且,"知母不知父"的现象,并不代表着就是母系社会,对于古代社会如何由母系社会转化为父系社会的过程,中国的学者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吴飞教授的观点
吴飞教授认为,人类并没有经历过母系社会。他的这种学说将彻底颠覆人类的家庭和国家诞生的理论。在他的观念里,按照传统人类进化理论的学说,人类应该是先组成了家庭,家庭再慢慢扩张,最后形成了国家。
但如果接受了人类没有经历母系社会学说,就会认为,人类是由大单位逐渐向小家庭过渡的,小到现在所认为的家庭的状态后,就会出现国家,当时的国家应该是非常民主的国家。吴飞教授的这一学说也具有事实根据。
人类是从猿猴变来的,而猿猴是一种群居性动物,这就是他所谓的大单元状态,如果这个群体继续进化,将逐步缩小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家庭,然后再产生国家。
其实,人类没有经历母系社会的观点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也越来越得到认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科学的道理。

达尔文就是这种观念的拥护者,在达尔文的著作《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就明确对传统的人类进化历史提出了质疑。
他也认为,如果按照传统人类进化学说的逻辑,处于早期人类状态的猿猴社会将存在群婚、杂婚的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大猩猩要么是一夫一妻制,要么是一夫多妻制,根本不存在杂婚、群婚的现象。

对于那些认为母系社会就是母权社会的观念,吴飞教授也对此展开了驳斥。
他研究了云南纳西族的生存状态后指出,当前,纳西族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特征,但云南纳西族并不是母权社会,母系在这些群体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只是按照母系的姓氏来进行传承而已。
首先,人类基于自然的需要组建了家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家庭已经无法满足人类需要的时候,具有共同需求的家庭就会组成村落,然后许多村落再根据共同的需求组建城邦,从而形成了最早的国家,这似乎与国家诞生的历史更加吻合。

在中国的古代思想观念里,家与国是一体的,君主的地位与父亲的位置相似,这也侧面证明了人类的发展历史并没有经历母系社会,而是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父系社会。
吴飞教授认为,母系社会存在的学说在中国知识界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中国学术界应该好好反省,接受人类社会并没有经历母系社会的事实。

对于人类发展史这个问题,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学者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形成高度统一的观念,这是正常现象。
在双方都拿不出驳倒对方的论据之前,不好下结论,也许,由于发展过程的差异,这两种学说都成立也是有可能的。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