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提出,再到被全世界关注和认可,由此可见,现在的世界正在放下国界和人种隔阂,共同思考人类命运未来的方向。

不管何时,人类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战胜面对的天灾人祸。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小冰川"时期,当时世界正处在明朝时期,当时的气温直线下降几度,寒冷直接导致农业畜牧业的骤然崩溃

人们甚至绝望到了易子相食的境地,当时与明朝三足鼎立的金和蒙古,更是因为这场天灾损失惨重。面对数以千万级的草原饥民,明朝政府爱莫能助,选择丢弃,而金却施以援手,蒙金共同扛过了这场草原危机,随后蒙金结盟,为明的灭亡写下序章

数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再次碰到具有严重传染的冠状性病毒,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的友邦日本毅然决然伸出了援助之手。

他们在帮助中国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中国早就以行动贯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早在14年肆虐非洲的埃博拉期间,中国就出钱出力,帮助非洲友人共渡难关。

灾难面前没有国际只有生命

日本大地震期间,中国同样也捐助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帮助日本人民重建家园。如今日本政府和人民也已经深刻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重情重义

本文就从"小冰期"和"冠状病毒"着手,探讨人类在灾难面前统一战线的必然性

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

一,"小冰期时代"与明朝灭亡

历史上每次气候变迁都会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以明朝为例,身处"小冰期"鼎盛时期的晚明,气候骤变使得灾害多发,农牧业遭受巨大冲击而社会秩序的崩坏军事战争的爆发等都与"小冰期"这一气候大背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在天灾中,明朝放弃向处于水深火热蒙古人民伸出援手,而金却怀着慈悲心态帮助了饥荒中的蒙古人民,善意换来善意,蒙金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组成铁骑。

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这句话在蒙金联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严重的"小冰川时期"

明朝时期的小冰川时期表现为极其寒冷和极其干旱,此时的中国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干旱且洪涝灾害频发宛如一幅灭世的景象。客观估计,明朝时期农业的破坏和灾荒现象是历史之最

据记载,万历十一年八月,河东长官盐的大臣上报"盐池干旱,没有办法晒出盐",十三年四月,京畿地区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就滴雨未下,江河干涸,皇帝都上了祭坛秋雨。十四年三月,因为长期的干旱,皇上命令顺天府祈祷。七年,江苏,松花江连年大旱,湖泊都已经变成了大陆。浙江湖广大旱。十八年四月……大旱。四十二年夏天,干旱。四十三年二月,干旱。山东春夏大旱,方圆千里如焚。四十四年陕西大旱。广东秋冬大旱。",在记载中,中原接连大旱,短则四年,长则七八年,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作为中原腹地的汉族人民尚且处于易子相食的阶段,当时的草原百姓生活状态更是不敢想象

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

2,蒙古遭受的巨大灾难

古代中原正史一般只会记载汉王朝的历史,对于游牧民族,笔墨不会太多,因此鲜少有人知道蒙古经历的那场灾难。

这场急剧降温的灾难对高纬度以游牧、渔猎为生的女真族的影响颇为强烈,草场植被冻伤牲畜死亡……生活无着。

"小冰川"时代的气候主要变化体现在温度、降水的变化上面,气温的大幅度变化对于草原的植被来说,可以算的上是灭顶之灾,本来草原的年降水量就大约在1000mm左右,而小冰期却让降水量紧缩,冬季又异常寒冷,毫无疑问,牧草在这种冲击下的大面积死亡

并且草原一般都处在农牧交错带,牧场崩溃势必会导致农业的崩溃,从而出现恐怖异常的"白灾"。

1640年的五月至九月,中原地区的降水量已经低至210mm,与没有灾难时期的蒙古高原降水无异,可以想象此时的蒙古必然是滴雨未下,甚至出现了八月大雪纷飞的景象,蒙古的农业遭受巨大打击,土地荒漠化加剧,东北女真族人的游牧鱼林业瘫痪,大量牲畜死亡,各族百姓几乎都遭受饥寒的威胁,无奈之下只能够向周边的明乞食。

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

3,明不助蒙,金助蒙,给自己埋下祸端

小冰期没有一个民族可以独善其身,蒙古诸部也在饱受旱灾的疾苦,"蒙古诸部大饥多人塞乞食",蒙古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

此时明朝将领袁应泰提出,朝廷应该大收蒙古饥民,救蒙古人民于水火之中,以期在明金战役之中收取人心、拉拢蒙古贵族,通过帮助蒙古,使其与中原交好,不再阻碍明军对后金的军事打击,这可以算是一项一举两得的计策

但是目关短浅的户部郞中傅国却反对这一策略,认为"西夷所以荒者苦二三千里之旱也。即我辽左亦然,天未斗割也。唯我以天下全力注辽,故辽千里之旱不觉耳。奴之荒则与西夷共之矣,闻矣病饥甚自赡不足"。

就这样,明朝政府拒绝了帮助身处灾荒、急需帮助的蒙古饥民,但是此时,金国却更为有远见。他们与袁应泰的想法不谋而合,向国内农业、牧业已经崩溃的蒙古饥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分割自身一部分粮食,运送给饱受干旱、饥饿的蒙古人民。

正是金国慷慨帮助,蒙古挺了过来,不至于亡国灭种。蒙古人民也因此对后金充满了感激之情,并因此世代交好,在天命四年,后金与札鲁特蒙古联盟结好。在盟约期间,蒙古国因无粮谷,屡至开原铁岭掠粮。"或掠粮而去或被擒拿,夺其牲畜,凡有七八次,获牛计千馀。"这也表明了蒙古彻底倒向了金国的阵营,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由此可见,在灾难面前,不可以自私,善意是双向的,要是明朝肯救助蒙古,最后也许不至于一败涂地。

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

二,灾害面前,只有风雨同舟共同面对

2019的冬季,这是注定载入史册的一个冬日,中国武汉爆发了严重冠状性病毒,其具有极速的传染能力,迅速让中国各地"中枪"。此时面临春节大关,诸多医疗工厂已经停产放假回家,导致了口罩、酒精等预防、消毒物品存货不足,但是此时,邻邦日本慷慨解囊,为中国送来了温暖。

1,日本援助中国疫情

"亲戚生病了,我们当然要伸出援助之手,以举国之力,帮助中国",日本是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率先表示"将全力支援中国"的国家 。

在病毒爆发后,日本迅速对武汉的疫情做出反应,派出飞机撤侨,但仍然没忘了筹集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援助中国。

据报道,日本政府于1月28日晚迅速派出载有大量支援物资的1架包机前往武汉,作为中国人,我切实感受到了日本与中国风雨同舟的决心。

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

2,中国也曾援助日本地震

2011年三月,日本发生严重的地震和海啸,中国秉承着互助友邦的态度,于3月13日派出15名救援队。

程永华透露,中国救援队早在3月11日就已提出要求前往日本,12日全体队员集结完毕。待命的队伍中有刚从新西兰地震归队的,也有从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抽调的。3月21日,中国救援队顺利完成救援任务回国,是国际救援队中最后一支撤离的

并且,中国捐出3000万元人民币,作为紧急无偿人道主义救援,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对外捐助。那一年3月12日,中国商务部本着有求必应的原则,筹集到2000条毛巾被、900顶帐篷、200台应急灯等救援物资,分成3批运往日本。

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发往日本的援助物资更数不胜数。浙江省直接向日本友好城市静冈县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中国红十字会向日本红十字会捐款2600万元人民币。

这次对日本的救援,不但体现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气概,也体现着中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分彼此的慷慨大义

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

3,灾难面前无你我,共渡难关中日

在地震海啸疾病、瘟疫等非人可控的灾难面前,根本就没有国度之分,也没有明哲保身这种说法,多年前明朝那样固步自封,冷眼旁观,最后只会给自己带来反噬。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日,国家与国家之间本来就应该和平相处,患难与共,尤其是病毒疫情,一旦不慎就会波及全球,日本能够火速援助,是对"地球村""人类共同体"最好的理解和践行。

我国在非洲面临埃博拉病毒之时,也曾迎难而上派出国际治疗组援助友人,这就是大国担当,也是中国履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行动。

中国曾对全世界人民倡议,灾难面前不要分彼此,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此疫情是一块试金石中日两国真正做到了共情互助,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友善与责任感

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

总结: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不仅适用于这次肺炎中日本的援助行动,更适用于以后人类将要进行的互助合作活动,在现在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国家能够在灾难面前独善其身,没有人种能够置身事外。

从小冰河时期蒙金的友谊,谈中日的

一个国家地区的问题必然会波及世界波及个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我们才更应该团结起来互帮互助,一起攻克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