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1937年10月,忻口战役已经进行了20多日,日军无功而返。日本华北方面军看到日军忻口受阻,立刻命令第一军,由石家庄西进,越过娘子关,包围太原,以攻击忻口中国军队的侧翼。在日本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的指挥下,日军第14师团沿平汉路继续进发,第20师团则经石家庄向山西高原发动进攻。此时的日军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拿下娘子关,攻下太原,彻底把晋绥军赶出山西。

娘子关是京津通往山西的咽喉,自古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以来,由于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娘子关的战略位置更为凸显出来。早在1937年9月下旬,蒋介石就派黄绍纮作为第二战区副司令来帮助阎锡山。

一、奉命上任,建议力保娘子关

黄绍竑到了山西,阎锡山就兴致勃勃地跟他谈起忻口战役的作战计划。黄绍竑几乎是立即就想到了娘子关。如果娘子关这个侧翼无法保证,那么整个折口战役都是奢谈。后来据黄绍竑自己回忆,他向阎锡山问及娘子关的情况:

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我问到娘子关方面的情况。他说,平汉路方面如能在石家庄之线守得住,敌人自然不能进攻娘子关;即使石家庄之线守不住,而平汉路正面我军能与敌人保持紧密的接触,敌人如西攻娘子关,平汉路我军就侧击敌人的后方,也是有利的。

他又说,娘子关以北至龙泉关之绎,已调陕军冯钦哉两个师和赵寿山一个师(是杨虎城的直属师),

又调中央第3军曾万锺守娘子关以南九龙关、马岭关之线。他所说这些部队的调动,都是在我上次来太原之后和我再来太原之前的时间里,由蒋介石与他直接商量决定的,所以我不很清楚。

此次作战,黄绍竑以他军人的敏锐意识到了娘子关的重要性,他要做的是让阎锡山重视娘子关,并且做好打一场苦战的准备。

到了1937年10月5日左右,太原方面却和石家庄失去了联系。此时忻口大战正在部署,尚未开始。黄绍竑心急如焚,对阎锡山说要到娘子关方面去看看情形,好作处理。

随后,黄绍竑同从南京带来的高级参谋陶钧、裘时杰、徐佛观等到了娘子关的外井隆车站。他们在车站打电话给石家庄,打不通;又打给离石家庄不远的获鹿站,也打不通,获鹿可能被日军占领了。

黄绍竑登上车站南方的高地展望,看到了许多上下车逃荒避难的群众。当时群众非常仇恨日军。有人捉获一个可疑的人,扭送到黄绍竑面前来。老乡们说这人说话既不是本地口音,装束也不像本地人。后经审讯,此人原来是一个日本人化装的奸细。黄绍竑将他就地枪决。

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奸细既到了那里,日军的队伍也就离那里不远了。当晚黄绍竑回到太原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阎锡山。黄绍竑说:"娘子关方面情况相当危险。第一是正面布置得太宽。北起龙泉关,南至马岭关,从地图上看就有150馀公里。只有5个师(陕西军3个师,第3军两个师),都是一线配备,没有重点,也没有机动部队。敌人如突破一点,则全线都要动摇,尤其是尚未指定统一指挥的人。我料石家庄我军南撤后,敌人必以主力向娘子关进攻,策应忻口的会战,以少数兵力压迫南撤的我军。我军在平汉线上屡次溃退,即使是少数敌人,我军也很难进行反攻,牵制敌人主力向娘子关进攻。我建议把孙连仲部调回娘子关方面,作为预备队伍。"

阎锡山同意黄绍竑的意见,因此把晋缓军孙连仲部调回娘子关作为机动部队。

二、亲自指挥,巧妇难为无米炊

之后忻口战役爆发,黄绍竑马上赶到娘子关坐镇指挥。在娘子关他发现晋绥军竟然还在修筑防御工事,临时抱佛脚,可见阎锡山战时根本没有想到娘子关的重要性。

在阎锡山的眼里,忻口方向才是主战场,而娘子关自然是副战场。他所派给黄绍竑守卫娘子关的部队,大多是装备极差的杂牌军,而且有的很快就被调走,有的尚在途中。黄绍竑此次守卫娘子关,恐怕是无米之炊。

因为大部分的精锐部队都派到了忻口,所以阎锡山东拼西凑,给黄绍竑凑了7个师的兵力来防守娘子关一线。黄绍竑来到娘子关之前,阎锡山给了他电台和发报机。但是阎锡山后来却没有主动联系过他。

1937年10月10日, 黄绍竑来到娘子关,迅速部署军队。但到11日,守军还未完全进人阵地,日军的飞机坦克就向娘子关的前沿阵地井陉猛扑过来。这次战役一直进行到12日18时,井陉被攻陷。

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10月12日,由川岸文三郎所指挥的第20师团开始全面进攻娘子关。

日军的第一个目标是雪花山。雪花山抢夺战尤其激烈,阵地几次失守,都被守军拼死夺回。日军屡次受挫,于是加大火力,对守军右翼的刘家沟东面阵地发动猛烈空袭。守军伤亡惨重,阵地失守。同时,敌寇又发动千馀兵力猛攻雪花山阵地。两天一夜之后,雪花山阵地失守。

黄绍竑心急如焚,命令第17师师长赵寿山立即调集部队,向雪花山出击,夺回失守阵地。而敌军此时也不断向雪花山加强兵力,并且向守军阵地猛烈扫射轰炸。

仰攻不占优势,武器装备也不敌日寇,在伤亡过重的情况下,国军只好向乏驴岭转进。在战斗中,第102团团长张世俊因防守懈怠,导致失利。黄绍竑为正军法,下令将其就地处死。第102团连长张登弟率兵坚守阵地,奋勇血战,最终全连壮烈牺牲。

雪花山失守后,形势急转直下,黄绍竑立即打电话向阎锡山求援:"雪花山失守,敌人一个师团由井陉逼近娘于关,先头几百个骑兵,已出了关沟口,切断了娘子关的铁道,情势危急,请赶快由太原方面抽出些部队乘铁甲车开到阳泉,先打通娘子关的交通线。"

但阎锡山则说:"忻口方面战事很紧,能拿上去的部队都拿上去了,这里抽不出兵来。"

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紧接着,长生口、大小龙窝等地也相继被日军占领。黄绍竑再三向阎锡山强调娘子关决不可失守,请求紧急增援。阎锡山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于是急令在忻口的孙连仲第27师率部掉头返回娘子关,加强该线防守。

1937年10月14日,孙连仲所部在旧关及大小龙窝阵地向日军展开了反击,一度攻占核桃园及大小龙窝。15日凌晨,阎锡山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要在16日前消灭旧关的日军。

10月16日,娘子关守军向旧关等地的日军发起全线总攻,19日,黄绍竑、孙仲连率守军歼敌2000馀人。虽然斩获不小,但自身伤亡却已达到5000人。此后,17师阵地乏驴岭被日军攻占。守军不得不停止攻击,撤回原阵地。

与此同时,日军在忻口受阻。日军华北方面军气急败坏,命令第1集团军"部署精锐的一部迅速突破正太线方面的敌阵地,以全力击败当面之敌,攻占阳泉平原"。此外,命令日军第109师"协助第1军,攻占太原平原"。

自1937年10月21日起,日军疯狂地进攻娘子关阵地,黄绍竑、孙连仲苦撑危局,连连向阎锡山发出求援。而此时的阎锡山真的无兵可调了,忻口方向哪怕是抽出一个团来,就像拔河时少了一个人,全盘皆输。他也只能要求官兵们死守阵地。

黄绍竑、孙连仲一直率军战到26日,全军伤亡过半,娘子关失陷。

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娘子关失守,日军得以绕过忻口地区,直取太原。从娘子关方面后撤的国民党军已不能组织有效的防御。致使附近平定、阳泉、寿阳等地相继失守。忻口、太原处于日军大包围之中。

根据国军日后的作战总结,此战是由于国军"在战略上处处防守,兵力分散,此打彼看,不知呼应。紧张方面紧打,兵力不足;无敌地区无事,游兵闲散"所致。从这个总结看来,黄绍竑当初的分析是完全有道理的。而阎锡山在大战之初没有注意到娘子关的重要性,也是导致山西战区失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黄绍竑竭尽全力保卫娘子关,却苦于兵力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无法坚守。娘子关虽然失守,但黄绍竑指挥部队英勇作战,坚守阵地长达半月。官兵们顽强地抵抗牵制了敌人,为其他战场争取了时间。

三、战场失利,全力退守保太原

娘子关失守,太原岌岌可危。从1937年11月1日开始,忻口等地国军陆续向太原附近撤退,此举很明显是为了拱卫太原。阎锡山为了保存自己在山西的这最后一块重地,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守卫太原,责任重大,必须派出有勇有谋的大将坐镇指挥。谁能担此重任?危急关头,阎锡山选择了爱将傅作义。战事如此,他也只能将重担交给这位他手下的福将了。

这时,卫立煌带着忻口的军队也正式撤了下来。他来到太原见到了傅作义。卫立煌劝告傅作义,太原已是一座孤城,现在要依靠防御工事固守太原。前无接应,后无援兵,这座城已经根本没法守住。死守只是徒耗兵力,不如改变计划,一同南下。

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但傅作义却表示:守土抗战,军人有责。有接应援军,太原当然要守,没有接应援军,太原还是要守。至于后果,现在考虑不了那么许多。在封城之前,傅作义将卫立煌送出城外。

1937年11月6日清晨,日军开始向太原北关兵工厂和东北城外黄国梁坟的阵地进攻。敌军出动炮兵,用几十门榴弹炮和大炮开足火力,对准太原东北角的城墙狂轰滥炸。城墙上硝烟弥漫,逐渐被打开缺口,守军连夜修复缺口。这天,敌军还用飞机撒下传单,扬言次日攻城,要求守军投降。同时,城内汉奸也展开了破坏活动。

11月7日,敌军对傅作义部署在外围的守军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轰炸。经过几天的激战,守军伤亡惨重。7日黄昏,外围守军撤人城内坚守。晚上,傅作义亲自登上城墙,激励军队士气。

11月8日,日军继续从北东两个方向全面进攻。守军各团经过几天激战,兵力损失严重,营长以下军官也牺牲了不少。

东北的城墙被打开缺口,日军的两个营从缺口攻人,并会同其他攻进城内的日军与守军展开了巷战,但激战一个上午,仅攻占了几个院落。傅作义率军固守,却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火力将敌人围歼或攻打出城。

11月8日中午,在坦克的掩护下,敌寇汽车从汾河以西的公路向南输送兵力。傅作义判断敌军在进行围城部署,企图将守军一举歼灭。在既无力反击,又不可能有援兵的情况下,拖长作战时间对守军极为不利。

傅作义坐在指挥室里,不说走,只说打,旁边的人大气都不敢喘。参谋长陈炳谦、防守指挥官袁庆曾,一同劝说傅作义:"对敌人一定要打,对窜入的日军一定要消灭,但需要筹划一种有利的打法。现在局势已恶化到对我军极端不利,我们最好先突出敌人的包围圈,转进到西山里,反转来再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这是当前万全之策:傅作义满面怒容:"你俩也说'退'!"

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参谋们劝他,打鬼子谁都不怕死,可这部队都打光了,将来怎么办?要为持久抗战积蓄力量啊!最终,在部下的苦劝之下,傅作义才下令撤军。

傅作义的参谋们立刻下达了准备多时的退却命令。参谋长陈炳谦签字后,马上分头发给各守城部队。

1937年11月8日黄昏,日军四面出击,守军奋力抵抗。但此时的守军已经筋疲力尽,已经不可能发动有力进攻了。血战至夜晚21时,傅作义率军从城南门冲出了包围。

突围后,傅作义将从太原突围的官兵集结起来,总共1000馀名。他感到一阵悲凉,对这些幸存者们喊道:"英雄不怕死怕死非英雄,不怕死地跟着我傅作义来继续抗战!"

11月9日,傅作义等人来到了太原外围西山里的一个小山村,指挥部的重要人员也都赶来了。紧接着第211旅旅长孙兰峰、第73师代师长王思田,带着部队也找到了这里。而此时的傅作义正在写着他的处分报告和电报稿。

阎锡山看到了傅作义的电报稿,怒不可遏。太原丢了,他20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而对于这个昔日忠心耿耿的部下傅作义,他一直把他当作自己人,所以,赏罚功过,自是不含糊。

但卫立煌和蒋介石却驳回了傅作义自请处分的要求,他们心里都明白,傅作义已经尽了全力,而守住太原这座孤城,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血战太原,傅作义领千馀名官兵突围,顿感悲凉:不怕死继续抗战

太原会战后,傅作义积极整治军政,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功勋。1949年,傅作义率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任水电部部长。1974年,傅作义在北京病逝,周恩来亲自主持追悼会,叶剑英致悼词,充分肯定了他这一生对祖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