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今年2月初,一直磕磕绊绊走在军管和民选政府之间的缅甸,又重新进入了军管的行列,民选政府被推翻,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和总统被羁押,这场政变不但引起国内的动荡不安,也让国际社会聚焦于此。

事实上,缅甸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自上世纪中叶缅甸独H 5 ( % X g N T立起,其政治和社会进程始终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是与缅甸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民族的多样性,特别是国家观念认同缺失息息相关的c Z f d F c 7 @ )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 Z Z 8,素有"民族熔炉"之称,由于缅甸推行大缅族主义,致使民族矛盾和冲突不断,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地方武装力量,这就是有名的缅甸"民地武",与政府军之间不断发生武装冲突。

其中生活在缅甸北部果敢地区的少数民族果敢族,为争取民族自治和独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作为一个面积1 [ 9 & u % .2700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5万的缅甸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依靠复杂的地形和民族关系,历史形成的统治模式等等因素,行进在m ! Q 4 7 N d W不断. D 9 x抗争的路途中。

但胳膊是无论如何也掰不过大腿的,在与庞大的缅甸中央政府抗争过程中,果敢局势数度呈现出难分难解的胶着局面,在战争与背叛的循环演进中,流淌i & ! & s #着的P m v | | z l都是果敢人民的血与泪。} g M :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1、 中央政府的"化外之地"

果敢的正式名称是缅甸掸$ U m $ - O m y 3邦第W q Z T P K n 9 h一特区,与我国云南临沧、保山两地区接壤,这里人口的90%为果敢族,即缅甸汉族,其馀为掸族、佤族等少数民族。

果敢一词来自掸语,意为九户人家。事实上,果敢地区最早属先秦哀牢百濮地C ; C,东汉光武帝时随哀牢内属。Q . - } ^从此一直到清末,始终I O ? | W R s是我国的属地。

18w & D [ K B +世纪时,汉族人杨献才成为该地世袭土司,1840年o g . . }其第四世孙杨国华被道光皇) / ; u 8 n I A _帝封为世袭果敢土县令。对于当时的清廷而言,果敢可谓是山高路远,鞭长莫及,成为实际上的"化外之邦",这一地区可以说是f e j 0 )杨姓土司的独立王国。

1# u ) ~897年英国吞并缅甸,其后虚弱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条约,果敢县被划入英属印度。1947年,果敢土司杨文炳代表果敢民族加盟缅甸联邦政府的签字仪式,果敢族正式成为缅甸境内的少数民族,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彬龙协议。

1948年% x D缅甸独立,当时果敢的汉族土司杨振财为争取民族自治 a r和独立的议案,获国会审核通T r D 2 B - $ O过,被载入缅甸宪法。1959年,缅甸吴努政权为加强中, x M - D a央集权,先期派遣政府军进行威慑,再通过谈判以经济补偿方式,废除了当时果敢末代土司杨振财在! 6 j P f果敢独特的政治地e 1 . y ) ^ m p E位,将权力收归政府。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其后,各种势力不甘于政府统治,纷纷组建武装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最后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杨振声、彭家声的反缅武装5 - 4 r 9 D,同罗星汉的亲政府势力,三家不断缠斗。

1962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拒绝承认吴努政权与果敢签订的协议,而是采取更加粗暴的方式控制果敢地区。

不但大肆逮捕杨氏家族成员,还强制推行缅甸语教育,试图彻底同化果敢族。1{ - Q A . I965年杨振声被[ # ? z j x q w政府l u X @ K 3扶植的罗星汉打败,被迫带领家眷随从600多人远走泰国,政府随即在果敢实行军管。

然而由于果敢地区人员成分极为复杂,各种势力不断缠斗,随时都在进行合纵联横,整个地区乱象丛生,政府军疲于奔命,军管实则是有名无实。

1968年初,缅甸共产党占据果敢,成立果敢县,建立起各级政府及管理机构, , * $ $ Z L I,彭家声加入"缅共"并成为果敢县县长,从此果敢进入"缅共"统治时代。果敢逐渐S U 8 R I X ~成为缅共在缅甸东北山区重要的根据地,缅共北方局也常设在果敢。

1968年5 a m 4夏,缅甸政府军发起夏季攻势,向"缅共"勃固山根据地发起进攻,"+ G - C 2 K 6 {缅共"被迫转移,德钦辛接任"缅! = - g共"中央主席,率部退守缅甸东北山区。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从这时起,果敢由"? $ V缅共Q [ l h 6 U"实际控制,在果敢狭小的地域内,共有4个军区的作战部队以及众多的缅共中央和地方的党政人员需要供养,庞大的人员和物资需求迫使"缅共"只能在东北山区开展征收赋税行动

可是现实情况是,果敢自然环境差,土地贫瘠,农业物产量y m d很低,数百年来,当地百姓仅靠种植及贩卖鸦片维持生计Q 5 ? [ & G : 6。而德钦辛运用"I ] u [ w 1极左"政策来控制果敢地区,当果敢的老百姓受不了严重的赋税大量出逃时,"缅共"则以武力进行抓捕。

被抓到的果敢逃亡老百姓,其中一部分以反革命罪被处以极刑,造成很多果敢普通民众家破人亡,他们o 9 [ : d G n的鲜血就这样无谓的白白流淌

1973年,缅共中央主席德钦辛在果敢发起所谓"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一; J u = ^些别有用心的人陷入斗人整人的狂热之中,使得人人自危,果敢地区呈现万马齐喑的死寂局面。

二、内讧不断的彭氏"王Q ; D B ~ d * R朝"

"缅共"不但遭到缅甸政府军的持续打击,其实行的"极左"政策也使果敢地区民不聊生,并且过度泛滥的阶级斗争使得其内部不断分化和瓦解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1989年3月,驻扎在果敢的"缅共"东北军区,在副司令彭家声的带领下发动兵变。彭家声本人与"缅共"脱离,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后来通称为果敢同盟军] v h H & WX G Y家声掌握果敢后,也想效仿杨氏土司,将果敢变为彭氏家族天下,开始排斥异姓,打击异己。

果敢同盟军副司令兼参谋长杨茂良本人掌握兵权,并且大力支持贩毒,与彭家声两者可谓"道不同",本来就有分歧,加上对彭氏揽权的不满,1992年11月,杨茂良与彭家声发生公开武装冲突。

本来实力较弱的杨茂良却极善于拉拢人为自己所用,使得彭家声麾下的三个主力师之一8z S X + U9R K * - ! v d a +3师师长魏超仁率部分官兵"倒彭投杨"。杨茂良还以接受佤~ 8 x } q G Y邦领导为条件,取得想要扩充自己势力的佤邦首领鲍有祥同意对他的支持。

并派出其心腹干将李德华率军进入果敢,乘他们双方大战时偷袭彭家声,最终导致彭家声兵败退出果敢。杨茂良成为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及果敢同盟军司令,他的弟弟杨茂安也当上了果敢同盟V X w军副司令。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但是杨茂e # 2 z l m良主政果敢后,也有点忘乎所以,根本没有吸取彭家声失败的教训,而是走上培植亲信、裁撤异己的旧路。

当时立下功劳的李W L X林明、孟: } P h沙拉Q T ` 3 V =、李德华三人或明升暗降,或被贬出果敢,不但没有得到重用,更是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的下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三人将杨茂Z 5 | ? a良视为共同的敌人,密谋起兵"反杨"。

1995年8月,三人利用杨茂良的两个师调防之机,率亲信起兵"反杨"成功。但杨茂良并不甘心失败,多方联j s ^ 5络,寻找支持,反击@ r 6 e l F , 2 C取得效果。在杨茂良谋求最9 T &大战果时,未料到黄雀在后p b R 2 A 6 ;暗中窥伺,1995年11月,彭家声组织人马乘杨茂良出兵攻打孟沙拉时,占据果敢。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为获得果敢的实际控制权,实力受损较大的彭家声同缅甸新军人政府谈判,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彭家声重新出任果敢特区政府主席,果敢同盟军司令由其弟彭家富担任,从此果敢进入彭氏统治之下,在其后的十馀年里,彭家声更被称为"果敢王"

1990 M { W = 4 +0年,K h G ~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压力和经济支持下,彭家声同意在果敢进行改种禁毒,实行替代种植计+ & & m p划,至2002年底,果敢彻底根除了罂粟种植,为"金三角"禁毒做出了贡献。

三、果敢特区再"变天"

2008年5月缅甸军政府迫于形势压力,R L z u考虑修改《宪法》,以立法形式对少数民地族地方武= h K ; A b装进行整编,这对于长期割据+ s v ! *自治的O X A W s"民地武"而言是B [ = Z Y | -无法接受的。

于是从2009年上半年起,政府军与几支不接受整编的"民地武"在泰缅边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战斗。在此期间,军政府也向果敢特区提出整编要求,果敢同盟! ) X c _军方面对此表示出不满、疑虑,并做出抵触举动。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2009年8月8日,缅X v { 2甸政府突然派出数十名警察,表示接到线报,果敢特区有人制造毒品,要求对果 3 % Q W $ P敢兵工厂进行搜查。果敢同 x V F t d J J盟军果断予以拒绝,双方僵持不下,形成对峙

缅甸政府向果敢地区不断增兵,24日,命令果敢同盟军整编加入政W ? u . - x / a府边防军,认为受到威胁的果敢同盟军再次拒绝。但在大兵压境之下,本就矛盾暗藏的果敢同盟军内部产生分裂,副司令白所成率部哗变。

在白所成的帮助8 L O下,W S B政府军顺利进入果敢首府老街,任命白所主政果敢,不但免去彭家声的职务,而且还对他发出通缉令。27日缅甸军发起进攻,在短暂的战斗后,30日政府军就宣布战事结束,已经全面控制果敢。

这次果敢冲突虽然持续有20馀天,但实际发生战斗的时间不足4天,期间政府军方面因战斗死亡30馀名警察和军人,近50人受伤,8名果敢同盟军在冲突中生。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缅甸军政府之所以在与果敢同盟军保持和平近20年的情况下,突然挑起果敢冲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g Y I 2了战斗。主要K ` / 0 B x N F c原因是:

首先,H 7 R m Q , j w军政府为确保2010年全国大选胜利而采取的必要保障举措。在国际社会以及国内要求民主的各种压力之下,缅甸军政府被迫决定在2010年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为确保军队的利益及推选的代表获胜,军政府决定对国内的反对势力进行清理和打压。

军政府依据2008年缅甸新《宪法》的规定,动用政治和军事力量,决定取缔或收编果敢同盟军等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纳入缅甸国防军序列,以此来控制少数民族地方武装

经过谈判和协商,到2009年6月底,全国大大小小50馀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中,大部分小的武装力量接受` - b _ 7 Q # 5 N了整编要求。但在13支主要的武装力量中却有8支明确拒绝军政府的整编要求,其馀处于观望与谈判中。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军政府为在10月前全部完成整编,必须择其一进行试刀,最终选择实d A f ?力较为弱小的果敢同盟军来杀鸡儆猴,果敢8月冲突就此引爆。其次,缅甸长期固有5 W 3 [ x O J , u的民族矛盾积聚集中爆发。

缅甸由于民族众多,且多为高山大河阻隔割裂,从古至a h J Y z 0今也没有形成过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因而也就一直7 m 9 f没有形成共同的文K g化认同和主体民族认同,主体民族缅w 5 _ A f X r ` n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松散,向心力极小,地方民族主义大量滋生,导致长期以来各民族间矛盾和隔阂根深蒂固,民族之间的战争、冲突时有发生

特别是被殖民统治时期,英国采取一贯的"分% b ^ 5 N { : G而治之"和"以夷制夷"策略,缅族地n z s 0 - _ [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距和矛盾越发加深加重,少数民族对缅甸国家的离心倾向越发严重。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缅甸独立后的"大缅族主义"倾向又极为明显和严重,* ! L 2 D m = 0国家上层权力几乎是清一色掌握在缅族手中,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本没( 4 [有得到落实和保障,民族平等只停留在纸面和口头上,导致与少数民族之间的b 1 b O X V ; Q x矛盾日益尖锐。

缅甸政府解除少` N ~ c )数民族地方武装、实现国家真正统一的政治目标没有问题Q l Q / J d # ^ =,但在实施中却没有真正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具体措施,这就与特区政府保留武装、自治图存的政治诉求相冲突。双方的矛盾、冲突和对抗就此产生并一直存在,这次果敢冲突就是一次集中爆F | E @发。

其三,政治身份认同的缺失致使果敢同盟军战斗力较弱。果敢地区90%为汉人,并且组成较为复杂,既有明末官兵的后裔,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商贾;也有二战后国民党的远征军,以及在金三角地区, ( H # v G W o被打散的国民党残R ! 4 A军游勇。

还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入缅参加缅共的中国知青,以及改革开放后由于经商、逃避犯罪制裁等原因来到果敢的中国移民。这些人及其后裔在客观上具有共同6 y C d L r的中国文化渊源,他们在血缘上是认同中国的,但却因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缅甸少数民族,无法回归中国。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同时他们又因为根本没有享受到缅C h U J Z c J甸的合法公民的权利,对缅甸没有真+ X j ) X 9 { 5正的国家认同,特别是对于缅甸政府确定的果敢族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族认同

果敢同盟军在脱离"缅共"后,由于彭家声的兄弟和子女均在& - U其中掌握重权,逐渐沦为彭氏家族谋权和牟利的机器。

这样一群内心深[ U ? M _ ^处根本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祖国,自己s K w , c 1 5 | 9是谁,为谁而战都无法解决的战斗群体,因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缺失,导致果敢族群的内聚力和凝聚力极为薄弱

他们在面对中央政府武力解除时,因为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意志支撑,果敢同盟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几乎全面失去,否则数千人的队伍不可能一击即溃。

其四,果敢同盟军已不具备与政府抗衡的实力。在上世纪末,果敢同盟军实力较强,而缅甸军政府实力较弱,双方均无绝对的优势来打破平衡态势。但经过近20年的和平发展,体量悬殊的两者在经r ? U k * z 9 & r济、军事实力上都发生明显的改变,缅甸政府O * p Q军武器装备更新更充c E q Q H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而果敢同盟军的武器装备老化落后,部队训练不足,部队家 2 { ? L R 9 1族化和个人化问题越发严重,其战斗力已是大不如昔。

其五,= { O u ) ?缅甸政府转变一边倒外交策略,开展均势外交的需要。从1990年开始,美国与欧盟等国家一直对缅e e T W :甸军政府实行制裁政策,妄图以"民主"形式& g )培育一个亲美政府。这种打压不但没有使军政府 K K ] ? [ a h下台,反而推动缅甸加大向^ d K 3中国靠拢和的密切合作。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开始调整对缅甸政策,08年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频频向缅甸示好,内外交困的缅甸军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自然/ O { 3一改以往强硬姿态并采取一定的行动予以迎合。

09年8月,美国参议) Z . Z O ] V J @院主管东亚事务的参议员韦% Q D 2 } L 布访问缅甸后,缅甸军政府随即对果敢特区发动) B p攻势,甚至不惜危及中缅边境的安全与稳定,意在向西方表明缅甸军政府近期将调整对外政策,力图展开均势外交

果敢:弹丸之地对抗缅甸政府,在战争与背叛中流淌着人民的血与泪

然而果敢的特殊地: | . C Q N -理和民族情况,使得果敢同盟军并没有被完全击溃,因而果敢的局势一直不平静。

6d t o z e年前的2月,原果敢同盟军司令彭家声联合克钦独立军、德昂民族解放军实施"光复果敢"行动,率领约1000名果敢同盟军n f V # A U # 6 n攻击驻果敢政府军,在首府老街与国防军发生冲突,造成130多人死亡,大批的果敢族人涌入中国避难。

这次冲突中,缅甸政府军军机在攻击东山头同盟这前沿阵地时,炮弹落入中国境内,造成中国居民5死8伤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4年前,果敢同盟军发动对国防军军营以及果敢警 r % O 8 w |察局的攻击,造成30馀人死亡。果敢以弹丸之地与缅甸中央政府对抗,这无异于妄图用婴儿胳膊去掰成人的粗大腿,后果可想而知。

但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为何宁可流血流泪也不停止,这与缅甸政府"大缅族主义"一手遮天,对少数民族权利口惠而实不至是密不可分的。缅甸的民族和解、民族和睦目标r ^ g s l ! j |可谓山高水长,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