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时隔20多年回乡,召开特别家庭会议:你们谁都去不了北京
许光达,新中国大将,出生于萝卜冲。1928年离开老家之后,为革命一直忘我工作,许光达南征北战,一直没有回到家乡,直到1950在军委的强烈催促下,许光达回到了自己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
在家里待的十来天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件令人称赞不绝的故事。

许光达
得知许光达回来后,周围的亲戚都找上了门,听他讲述这么多年来发生的故事,并且提出要求,想要进京工作,甚至是做官。
许光达感到十分震惊,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时期,认为还和以前一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官的随便可以安排工作。

年轻时的许光达(右)
许光达认为这样的思想是不对的,甚至是危险的,他决定召开一场特别的家庭会议。
会议上,许光达明确表示:"你们谁都去不了北京,我是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官,办事只为国家和人民,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利办私事。"

许光达画像
一时间,在场的亲戚们一下就炸开了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停顿了一下,许光达继续说道:"工作的事情我绝对不能帮您们,但是作为亲人,我可以保障你们每家一个孩子上学,直到毕业出来工作。当然,如果自己不读,那我也没办法,"
会后,很多亲戚抱怨许光达太过绝情,当了大官就忘了本。当地人知道后,却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许光达。许光达也说到做到,在之后的岁月里,帮九个家庭供孩子读书。

许光达和战友握手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第二年,也是最严重的一年,全国人民都陷入饥荒之中。很多机关干部家属无奈之下,纷纷到北京住下,蹭上一口饭吃。
北京装甲兵司令部大院一时间人满为患,往日的宁静被各种声音打破,军营秩序受到干扰。

许光达见此情形,立即召开装甲兵党委会,会上,他明确表态,必须恢复军营的正常秩序,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会议决定:
非常时期,干部应该摆正位置,坚守高洁思想,做好工作,不要让亲属来京长期吃住;凡是已经来京的家属,尽快劝返;以后,凡是来京探亲的干部亲属,只允许住3天。

许光达参加劳动
这项决定宣布没多久,许光达的四哥许德富和六弟许德强来到装甲兵大院,投靠许光达。他们也知道许光达的脾气,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来,实在是太艰难了。
招待两兄弟住下,许光达的妻子让他早点去买两张火车票,两兄弟以为是在撵他们走,许光达拿来部队的决定:"这是军党委的决定,我们必须要执行,司令员家也不例外。"

许光达参加阅兵
虽然有决定书摆在那里,但是两兄弟心里还是不舒服,他们觉得许光达堂堂司令员,这种决定不执行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分明是不想帮他们。
直到第二天,他们看见空空荡荡的厨房,才改变了想法。菜篮子里只有零星的一点蔬菜,没有肉的影子。炊事员说:"部队现在也很难,首长每天都是一菜一汤,黄豆已经算是荤菜了,一个月也只有3斤。"

两兄弟知道许光达也不容易,早走晚走都得走,于是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回长沙。
许光达夫妇给两人装了几件衣服,送了他们几十斤全国粮票,送他们到了火车站。
两天后,就在许光达在想自己的哥哥弟弟到家没有的时候,噩耗传来,弟弟许德强病倒在安阳火车站。

许光达和战友们
随即许光达将弟弟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治疗,但还是于事无补,他弟弟病逝了。在取得许光达的同意后,医生对许德强的尸体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许德强的胃已经萎缩了。
这是饿的呀!

许光达塑像
在场的人员都知道这是许光达的弟弟,无不动容。
许光达陷入深深的自责,如果自己不那么强硬死板,弟弟就不会死。可是,正如他所说,他是人民的官,一切都要为人民,他不能那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