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十年,梁兴初再上黑山高地,感慨万千,摘下军帽、垂首志哀
1948年10月25日,在大白台子的战斗也很激烈。敌七十一军九十一师向我八十三团三营八连阵地攻击了一整天。八连是支朝鲜族战士组成的连队,向来以勇猛顽强著称,连续打退了敌人6次冲击。他们以自己的光辉战绩,为连队历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涌现出副连长高泰华、一排长许相义、通讯班李斗燮等一批战斗英雄。其中最突出的是三班副崔长哲。他多次负伤不下火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左腿被炸断了,血肉模糊,只有膝盖处连着一些筋和皮肉。当崔长哲从昏迷中醒来,看到一股敌人正顺着雨裂沟向阵地摸进。他忍着剧痛,想爬上土坎阻击,可是由于断腿拖累,爬不上去,于是咬牙用刺刀砍掉断腿,爬上了土坎,向敌人射击……战后评为大功,师部授予他"阶级硬骨头"光荣称号。八连全体指战员,除一名战士立了两个小功外,人人都荣立了大功,其中立两大功的就有20名。战后被评为"英雄连队",师党委将绣有"守得顽强攻得勇猛的钢铁连"的锦旗授予八连。
黑山阻击战后,在人们传颂八连守卫大白台子的英雄事迹时,也流传着戴海容的笑料。

敌九十一师师长戴海容亲自率队攻击大白台子。廖耀湘在指挥所里用望远镜观察。最后一次攻击,九十一师像潮水般涌向我军阵地,只差十来米了,又被八连打了下去。廖耀湘气得跺脚吼道:"就剩十米,还不给我冲上去,占领阵地……"为了杀鸡给猴看,廖耀湘命令宪兵队"立即去枪毙戴海容"。
执法宪兵们,凶神恶煞般冲进了溃退的九十一师散兵中,举着枪叫喊着:"戴海容在哪里?"戴海容情知不妙,心生一计,便对自己的"亲兵"命令道:"这几个王八蛋,胆大包天,敢直呼老子的名字,把他们给我毙了。""亲兵"们打仗不行,毙几个宪兵可不费吹灰之力。戴海容就这样保住命,乘机逃跑了。
戴海容逃回沈阳,用金条换了两张飞机票,带着小老婆飞到了北平。他不敢在此久留,就逃往武汉。国民党在武汉重组七十一军,新任军长熊新民和戴海容有深交,就保他当了副军长。
败逃之将升了官,岂不成了笑料!

25日的阻击战达到了白热化,在全纵队25公里宽的弧形战线上,几乎都展开了殊死搏斗。二十九师、三十师、一纵三师也打得很激烈,大虎山车站和清水泡子都与敌人进行了反复的争夺。纵队全体将士,斗志高昂,愈战愈勇,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用血肉之躯,阻挡住配有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的10万国民党大军。
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在黑山、大虎山前猛攻了3天,碰得头破血流也未能前进一步。这时,敌人才意识到,西逃之梦彻底破灭,于是调头奔向营口,企图从海上逃走,但为时已晚。
打下锦州后的东野主力第一、二、三纵队,分三路北上、东进,迅速插向廖耀湘兵团的两翼,前卫部队已与敌人接触。第八纵队25日赶到台安地域,斩断了敌人向营口的逃路。同时,从彰武、阜新南下的第五、第六纵队,也已先后关上了敌回窜新民、沈阳的大门。至此,廖耀湘的10万大军已被围于辽河以西,黑山、大虎山以东,无梁殿以南,台安以北的狭长地带,跌落到上天无路人地无门的绝境。
10月26日零时,一纵三师刘贤权师长打来电话:"梁司令,奉'野司'电令,三师归回一纵队建制,2时即由现地出发,向胡家窝棚方向出击。因时间很紧我就不能去向你当面告别了。"梁兴初答:"按'野司'的命令行动。我也不去欢送了,祝你们旗开,得胜。"

26日凌晨5时,十纵队收到"野司"电令:"我东进主力已到达指定位置,敌正向东溃退,望即协同一、二、三纵队,从黑山、大虎山正面投入追击。"
这封简短的电报表明,十纵队黑山阻敌西进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标志着辽西大围歼开始了!已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的梁兴初,揉了揉红胀酸涩的眼睛,欣喜地再次细看了遍电报全文,才转交给政委,兴奋地说道:"我们终于完成任务了,终于完成任务了!"
梁兴初命令,将"野司"的电报内容,迅速传达到纵队每一位指战员,并要求纵队上下发扬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即刻投入反击战斗中。
"野司"的电令,使大家为完成了任务而欣慰地喘了口气,同时十纵队将士也受到极大鼓舞,他们不顾激战后的疲劳,果敢地奋起反击,就连躺在担架上的一些伤员也按捺不住兴奋,裹着绷带参加追歼战斗。有的说:"廖耀湘已成了瓮中之鳖,就等着咱们去捉了。"还有的说:"这几天受了廖耀湘不少的窝囊气,这回该咱们痛痛快快打个反击战了。"

梁兴初作出了部队反击作战部署,全纵队分成三路反击:二十九师为左路,首先夺取尖山子、若道沟,得手后向烧户营子突击;二十八师为中路,夺取下弯子、曹家窝棚、山东庄、韩家窝棚,尔后向台安方向进击;三十师为右路,先攻取关家窝棚、刘家窝棚、十八家子、苗家岗子,得手后向台安方向发展。梁兴初布置完任务后,提醒大家:"廖耀湘不能西出锦州,必然要南下营口,因此,黑山仍是他的必经之路。'困兽犹斗',穷途末路的敌人一定会全力争夺黑山、'一〇一'高地,我们的防御并没有结束。"
果然不出梁兴初所料,天亮后,敌人就向"一〇一"高地开始了极其猛烈的炮击,仿佛要把所有的炮弹都倾泻在这块高地上,以报复他们失败的怨恨。紧接着,敌新六军的一六九师、青年军二〇七师三旅,并肩向"一〇一"高地发起攻击。
坚守"一〇一"高地的八十二团二营,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连续打退了敌人两次冲锋。敌人不惜一切代价,很快又组织了新的冲击,一营被迫撤出阵地。敌人第三次占领了"一〇一"高地。
攻占了高地的敌人,欣喜若狂,急忙向上司报捷,并请求赶快派兵来增援。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师部、旅部,都已被我军主力咬住,自顾不暇,哪还能管得了部下的救援。为此,"一〇一"高地上的敌人,进退两难,军心大乱。

上午11时,八十二团在炮火的支援下,再次从敌人手里夺回了"一〇一"高地,乘胜又全部收复了城东高地。
26日这一天,辽西大地烽烟滚滚,喊杀声惊天动地。在120平方公里的包围圈内,我东北野战军的9个纵队,展开了杀敌大竞赛,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追击,哪里有枪声就向哪里战斗。我军各纵队,边打边靠拢,逐渐缩小包围圈。
梁兴初指挥十纵队,从各师阻击阵地出发,分头向黑山、大虎山以东组织反击。
三十师八十八团进到大吴家台,歼敌两个营,九十团与一纵队三师两个营在小吴家台子包围了敌新六军、四十九军各一部,共约一个团。敌人凭借工事固守,八十九团主力赶到,共同发起攻击,全歼该敌,毙、伤、俘敌4000馀。战斗尚未结束,三十师又奉命进到沟帮子、谢庄一线,封锁大小路口,堵截向关内溃逃之敌,又俘敌3000馀人。

中路二十八师,攻占黑山城东高地后,追击敌人,各团均有小胜。27日4时,于乔家窝棚、黄家窝棚,歼廖耀湘兵团后方指挥部和重炮团、轴重团,缴重炮54门,汽车280辆(烧毁汽车20馀辆)。又于下午4时,在黄家窝棚、小于家窝棚,歼敌十四师一个团零一个营。
廖耀湘和李涛等人逃出司令部,化装潜匿。"西进兵团"失去指挥,下属部队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像群无头苍蝇在我军包围圈中溃散奔逃,乱闯乱窜,争路夺道,互相践踏,一片混乱。
公路上,成千上万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俘虏,被我战士押送集结地。同时,二十八师派出若干小分队打扫战场,清查战果,搜寻漏网的敌军人员。新六军军长李涛,化装成老百姓,沿途乞讨,妄图潜逃关内,到北镇时,被八十二团通讯连徐排长查获。在送往师部时李涛十分狼狈,衣服破烂不堪,唯唯诺诺听着战士的指挥。到师部吃饭时,李涛狼吞虎咽,吃了一碗又要一碗,战士连给他盛了3碗。围观的战士不禁笑道:"新六军长,原来是个饭桶!"
二十九师在追击中,顺利占领了尖山子、小户营子,俘敌一部。在郑家窝棚与三纵队一个团包围了敌新一军五十师、新五十九师各一部,共3个营,战至黄昏,歼敌600馀。余敌溃逃被八十三、八十七团三营全歼。

至28日晨,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的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七十一军、四十九军,共12个师零两个旅、两个团,及其重型火炮和装甲车,计10万馀人全部被歼,廖耀湘也被生擒。辽西会战胜利结束。
29日,中共中央电贺辽西大捷,传令嘉奖参战部队。
辽西会战,梁兴初率领十纵队圆满完成了阻敌西进的任务,共歼敌16300人,活捉敌新六军军长李涛,俘敌团以上军官28名,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48年11月,东北军区召开参谋工作会议,除参谋长到会外,军区参谋长刘亚楼指名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到会。会上,梁兴初作了"黑山阻击战"的发言,又听了"塔山守备战"、"锦州攻坚战"、"辽西围歼战",以及长春解放、攻进沈阳的介绍,了解了东北最后一战的全貌。开会期间,有人问:"第十纵队要命名为'黑山部队',有个报纸已经登了,你知道吗?"梁兴初说:"我没有见到报纸,更没有见到上级的命令,如果军区首长要命名'塔山部队'、'锦州部队',我同意命名十纵队为'黑山部队'。否则征求我们的意见,我是不会同意的。"

十纵队黑山守备战,本要授奖,梁兴初同周赤萍给总部打电话表示,黑山阻击战确实是个硬仗、恶仗,但十纵队组建时间不长,马上立功,影响兄弟部队,再说此仗还有其他部队的配合,所以希望组织不予授奖,下一次再争取。总部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只进行了传令嘉奖。虽然十纵队最终没被命名"黑山部队",但黑山阻击战在辽沈战役中,落下了浓重的一笔。
东北野战军在三年的作战总结报告中,对十纵队在辽沈战役中的贡献评价道:我第十纵队奉命以黑山、大虎山构筑阵地坚守,阻拦了敌人的先头。他们在修了两天的阵地上,孤军奋战,抗击了五倍于我之敌军精锐部队,使敌人三天的进攻未获寸进,争取了时间,打乱了东北敌'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作战计划,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西进企图,为我军造成了在辽沈平原上集中主力聚歼敌人的先决条件。

第十纵队,黑山阻击一战成名。三十年后,东北电影团要拍摄黑山阻击战影片,梁兴初和二十八师师长贺庆积、副师长颜德明,再次登上了黑山城东的"一〇一"高地。他俯瞰着这块土地,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抚摸着被鲜血浸透的山石草木,这个铁打的硬汉,不禁泪眼模糊。梁兴初慢慢摘下军帽,垂首向牺牲的战友致哀,心中默念:"长眠的战友们,你们为东北的解放,洒尽了热血,为全中国的解放,铺平了胜利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完成你们未竟的事业,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指挥下,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到那时,我一定再来这里,祭奠你们。"

20世纪50年代,电影故事片《黑山阻击战》,再现了这次惨烈雄壮的战斗场面,塑造了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的艺术形象。东北人民为黑山阻击战的烈士建立了庄严雄伟的纪念碑,梁兴初为纪念碑题了字。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辽沈战役中这最惨烈的一幕。梁兴初和黑山阻击战中的英雄们,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