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一、王诤率领军委三局秧歌队给毛主席拜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遗留下来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作风仍在党内严重存在,同时,大批非无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思想上的不稳定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些不良思想作风的蔓延。

据此,1942年春从延安开始逐步开展了全党全军的整风运动。

这次整风运动是有领导、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起来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2年2月,毛主席先后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说,整风运动随之进入普遍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文件,遵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随着全党整风运动的普遍开展,全军的整风运动也于1942年夏全面展开。6月,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军队中整风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强调军队中的整风是为了反对军事领域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提高党性,增强团结,提高战斗力。全军的整风运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

经过整风运动,全党统一了思想,军队工作中的军阀主义和教条主义偏向得到了克服,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进了官兵团结和军民团结,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但是在审干工作中,康生背离了整风精神,作了《抢救失足者》的煽动性报告,掀起了所谓"抢救运动"。此后,有些从大后方和沦陷区来的青年干部和知识分子,被打成了"派进来的特务"和"红旗党分子"。有的被关了禁闭,有的遭受轮番围攻,有的还被送往中央社会部拘留审查。通信战线的部分同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毛主席及时发现了"抢救运动"扩大化的错误,提出了反对逼供和"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方针,才挽救了一大批革命同志。之后,尽管党组织认真地进行了甄别和善后工作,但有些同志始终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有的忧郁沉闷,有的顾虑重重……就像初春的禾苗遭到一场冰雪的袭击之后,多么需要春风的抚慰和阳光的照耀啊!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不久,王诤到八路军总部,将三局干部的思想情况向军委参谋长叶剑英作了汇报,并提出了请毛主席给大家讲一次话的想法。

叶剑英听后马上表示同意,说:"趁春节拜年的机会,请主席出面给大家讲讲话,开导开导思想,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况报告到毛主席那里,他很快就同意了王诤的请求。王诤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觉。

这一年春节,瑞雪覆盖着延河两岸的山峦,犹如玉砌银镶一般。军委三局组织了秧歌队,排练了《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王班长拜年》等秧歌剧。王诤非常重视春节闹秧歌,把通信人员分成了两班子,一部分同志当班,一部分同志排节目。

刚过大年初三,王诤就接到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打来的电话:"王局长吗?你和叶参谋长的意见都向主席报告过了。主席很关心通信人员,同意给大家讲一讲话。你们明天就来吧!"

消息很快传遍了三局机关和所属单位:明天去枣园给毛主席拜年,各电台、总机除了当班的同志以外都去。大家奔走相告,三局驻地西川沟顿时沸腾起来。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次日拂晓,分散在川口、盐店子的通信战士,便陆续从四面八方朝着局部裴庄聚拢了。队伍在延河畔集合好,王诤亲自带队。秧歌队和他走在最前面,后边是局部机关干部,通信材料厂的技术人员,总台的报务员,通信学校的教员、学员,还有新华广播电台的机务员,有线电话队的电话员,四五百人,恰似一条蜿蜒的长龙,迎着朝阳向枣园出发了。

三局的队伍在枣园崖畔下的场坪上停下来,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儿。数百双期待的眼睛,向着半山腰那儿孔窑洞望去。

王诤先到了毛主席住的窑洞里。不一会儿,只见从窑洞里走出来几个人,轮廓越来越清晰。

走在前头的是一位身材魁伟高大的人,头戴灰棉帽,身穿旧灰棉制服,那亲切熟悉的姿态,大家一见就欢腾起来:"主席来了,主席来了!"

刹那间,乐队敲起欢快的锣鼓,秧歌队尽情地扭了起来……

毛主席微笑着健步走到场中央,高声说道:"三局的同志今天来给我拜年,现在我先给同志们拜年,你们辛苦了!祝贺你们在工作中取得成绩!"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话音未落,全场激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主席首先从通信工作讲起:"我们的事业是从小发展到大的。开始我们没有无线电,王诤同志来了,我们红军就有了电台。现在三局发展到这么大了。你们每天要发出和收到很多的电报。我们每天看到的电报和材料,都是从你们那里来的。如果离开你们二局,中央委员在窑洞里就没有事情做了。没有无线电怎么指挥啊!"

说到这里,毛主席问站在身旁的一位青年,"你说你们的工作重要不重要?"

"重要!"

毛主席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一个人只要做对革命有利的工作,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延安,都是光荣的、重要的。你们的工作越重要,越是要保守机密,你们是无名英雄!"

接着,毛主席勉励大家要安心和热爱技术工作,然后话题转到了"抢救运动"方面。

"你们当中有些同志在运动中受了委屈,有的同志被戴错了帽子,有些怨气是不是?"毛主席用亲切的目光扫视着大家,接着说,"'抢救运动'是把敌人的力量估计过大,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小了,搞得草木皆兵,特务如麻,伤害了许多好同志。好在这是一场夜间演习,用的不是真枪实弹,用的是石灰包,夜间看不清楚,一时分不清打的是自己人,打错了。这时候,把石灰印拍掉,给你敬个礼,赔个不是。同志,我错打你了!"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面对此情此景,那些在"抢救运动"中受了打击和冤枉的同志一个个热泪夺眶而出。

毛主席接着幽默地说:"那未受委屈的同志你怎么办呢?你应该把手伸出来,握一握手。"场上的情绪立刻活跃起来,许多同志不由会心地笑了。

毛主席严肃地说:"我们在整风审干工作中,得到了两条经验,一条经验就是取得了成绩,另一条经验就是犯了错误。我们党在七八年中由9万发展到100多万,有些坏人混了进来,小纯的分子混了进来。一方面确有特务,应采取严肃态度,从思想、组织上加以纯洁;另一方面,不是特务如麻,要实事求是,采取谨慎态度不谨慎就要出乱子,就要冤枉自己的同志我们党有一条规矩,叫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切从实际出发。凡是做对了的就要坚持,凡是做错了的就要纠正对所有错戴帽子的同志,在什么场合戴错了的,就要在什么场合取下来,向他们承认错误,赔一个不是这是我们的进步。中国革命要胜利,就要采取这种态度"

毛主席环顾了一下大家,又和蔼亲切地说:"许多被错戴帽子的同志,最后证明没有什么问题,是经过锻炼考验的好干部。听有这些同志,你手中有理,理在你手里.你手里拿的东西叫做理所以,你就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轻装上阵大敌当前,日本鬼子包围我们,胡宗南进攻我们,我们不能背着包袱跟敌人拼。因为背着包袱,手脚就很不灵便,跟敌人对打起来就会打不赢;反过来,如果把包袱放下来,轻装上阵,那就动作灵活,能使出全身武艺,就会打胜仗。"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整个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眼里含着泪花说:"毛主席这样说,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还有什么包袱不能放下。"

王诤看着毛主席,看着他领导的这些可爱的干部战士,眼睛也湿润了。

秧歌扭起来了,高跷踩起来了,旱船跑起来了。悠扬的唤呐声划破了天空,震天的锣鼓声敲沸了人心。

毛主席拉着王诤在自己的身旁坐下,边看边谈。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挥动着宽厚的大手,有力地说:"我们的事业今后还要大发展,未来是我们的。革命的敌人还没有被打倒,为了最后的胜利,同志们团结起来!"

二、王诤见缝插针,请毛主席给大家讲话

1945年10月,毛主席从重庆谈判归来后不久,来到三局与张家口中共领导人通无线电话,同来的还有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

王诤自然不会错过请毛主席给大家做工作的机会。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当毛主席在窑洞里打电话时,王诤命令局部机关和总台的同志们紧急集合,整整齐齐地席地而坐,在队伍前边那棵老梨树底下,摆了张小木桌,上面放只茶杯。

一会儿,毛主席从窑洞里走了出来。王诤马上上前行军礼,请主席讲话,全体同志热烈鼓掌。

毛主席笑容满面地向大家挥手致意,然后就在小桌旁开始了绘声绘色的演说。

"蒋介石消极抗日,躲上峨眉山,抗战胜利了,他要下山进攻八路军、新四军,要从人民手里抢摘桃子。对于蒋介石不能抱任何幻想,动员起来,准备迎击他强加给人民的全面内战。不要怕他那几百万军队,打起来,如伤其十指,不如先断其一指,十指连心,咬掉他一个小指,看起来仍不失是一把手,再咬掉他一个无名指,你们看这还能算一把手吗?"毛主席边说边伸出自己的手,形象地比划着,完全像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地把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思想,灌输进了大家的心田。

讲演结束后,毛主席与王诤握别。他拍着王诤的肩膀幽默地说:"王诤呀,你可真不简单,人家是领导发动群众,你是局长发动主席,而且是见缝插针,办法蛮多"

一席话,说得任弼时等人哈哈大笑起来。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王诤不好意思地说:"主席水平高,一席话,就能既解大家的思想疙瘩,又能鼓舞上气。"

三、毛主席批示:王诤同志是有功的,处理要慎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诤历任军委第三局局长(后改为通信部部长)兼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通信兵部主任兼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等职,为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的邮电事业和电信工业,开创和发展电子工作,以及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伟大功勋。

1972年夏,王诤刚刚恢复工作。他不顾折磨得遍体鳞伤的身体,一心抢时间抓工作,第一件事便是雷达对抗。

王诤亲自到广西、海南岛第一线的各雷达站实际了解我雷达被敌干扰的情况,以便采取对策。当时负责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元帅对他此行特别关心,多次从北京打电话询问王诤的身体情况。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在广西、海南岛等地,年已六旬的王诤完全忘记了身体的残弱,一连数天奔波于各雷达站,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回到北京后,他立即向叶剑英元帅和中央军委写了包括建立电子对抗领导机构在内的情况报告。

但是,当时由于特殊时期,王诤呈送的这一报告被打入了冷宫。

1973年2月,王诤在电子工业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要把发展电子对抗设备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

1974年4月,电子对抗三结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各军种、兵种主管科研装备的副司令员都出席了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王诤主持制定了发展雷达对抗的主要战术、技术原则,并提出了六点建议。会议结束时,王诤又进一步提出了落实会议精神、安排好科研项目的具体意见。

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把各军种、兵种的领导同志都动员起来了,在加速电子对抗斗争已是当务之急的问题上取得了共同认识,并以会议领导小组名义向中央军委写了报告。

同年5月,叶剑英主持军委办公会议,讨论这个报告。王诤在汇报电子对抗结合会议情况和需请军委批示的问题时,结果这个报告又被打入了冷宫。

各军种、兵种的领导同志都认为加速电子对抗斗争事业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1975年5月21日,时任炮兵副司令员的孔从洲深感他分工管理的炮瞄雷达遭受敌人严重干扰而苦无解决办法,对王诤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深感敬佩,便给毛主席直接写信。

在这封信中,孔从洲除反映了电子战方面的有关情况和我军电子战装备的情况和问题外,着重建议: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这方面工作的统一领导,并建立专门的工作部门;制定发展电子装备的战略方针和发展规划,统一安排这方面的科研、生产和部队建设工作;注意收集研究外军电子战方面的情况,并制定适当的对策;争取时间,先集中力量解决我军现有武器装备的抗干扰问题,同时积极发展对敌实施侦察和干扰的手段。

中南海,毛主席收到信后迅即阅看,两天后,即6月23日就作了批示。

批示的原文是:送小平、剑英、成武同志阅。请剑英同志找二炮孔从洲等同志商议几次,为盼。

叶剑英接到批示后,立即指示陈锡联、杨成武、王诤等人和孔从洲先交换意见,然后他再亲自参加研究。

12月初,叶剑英把孔从洲和王诤找到他的家里,专门研究这件事。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叶剑英首先询问了情况,又很仔细地听了孔从洲和王诤的意见。接着,叶剑英就发展电子战技术的战略目标、组织领导、部队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系统地谈了他的看法。最后归纳形成了几条意见,以总参谋部名义再次呈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12月18日,叶剑英又以他的名义向毛主席写了《关于加强电子对抗工作的报告》。

20日,毛主席作出批示:"很好,退叶剑英同志。"

王诤感到十分欣慰,经过毛主席和叶剑英副主席的亲自关心支持,总算克服了阻力,把研究电子对抗的道路打通了。

但不幸的是,接着就进入了 1976年这个多事之秋。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和毛主席相继去世,党和国家陷入了极度异常状态,许多工作实际上都停顿下来,自然就难于再顾及这件事了。

王诤报告多次被打入冷宫,后直接写给毛主席,反而得到批示:很好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正当王诤准备为社会主义和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时,病魔将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打倒了。

1977年,王诤被查出患上了癌症。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年零四个月里,王诤以惊人的毅力继续工作着,把病房变成了办公室,听取汇报。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王诤念念不忘的仍是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1978年8月13日,王诤怀着对祖国邮电通信事业无比眷恋之心,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终年70岁。

历史是最公正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