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英夫分析中印五条形势,主席:前四条我想到了!听第五条后开打
1962年10月16日,中南海丰泽园。
毛主席沿着园中幽静曲折的小径散步。四周原本葱绿的银杏、白杨已被秋风吹得满树金黄,片片树叶悠悠然落在他的脚边。此刻,毛主席的心情却不像身边如画的风景那般恬静怡然。近来,有关中印边界紧张局势的情报似雪片一样不断传来,一日紧似一日。毛主席续上一支烟,抬眼望着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思绪难平。
银杏被誉为活化石,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史。唐僧西天取经早已是妇孺皆知的故事,甚至连他的徒弟,吴承恩笔下那个深受中国人喜爱的敢跟如来佛叫板的孙猴子似乎都带有印度血统。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东方的大门,印度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似的屈辱经历,使两国关系在印度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有过一段相互支持、携手并肩的"蜜月期"。在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倡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本该同呼吸、共命运的友邻,如今却要兄弟阋墙了。
1947年,印度终于摆脱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控制,获得了独立,但新生的印度却接过了老殖民主义者的衣钵,把中印两国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线抛诸脑后,却将那条连英国人都不敢公诸于世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合法化,并暗地里开始采取行动。
1951年,印度趁新中国初建和朝鲜战争正在进行之际,以武力向"麦克马洪线"推进,侵占该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中国政府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诚意,采取忍让态度,提出双方武装部队从两国边境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停止巡逻,避免冲突,进行谈判。甚至在印度拒绝后,我国单方面将军队后撤20公里。

印度却视中国政府的忍让、劝告为软弱可欺,在蛮横地拒绝谈判的同时,竟然越过了"麦克马洪线",先后侵占了两国边界中段、西段共2000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中国领土上设置据点,有些据点竟然修到了中国军队据点的后面。
1959年3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公开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企图永久霸占两国边界西段阿克赛钦地区3.3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8月到10月,印度军队先后在两国东段边界朗久和西段空喀山口肆意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1962年6月,印度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侵占了克节朗河以南的中国大片领土。
克节朗河在哭泣!西藏在哭泣!中国政府已经仁至义尽了。
作为领袖,毛主席对中印边界问题极为敏感,他时刻关注着那里发生的一切。
"尼赫鲁为什么非要挑起边界事端,和中国兵戎相见呢?"毛主席曾在中央常委会上向常委们提出过这个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十几天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毛主席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步履很慢。在回首转弯的时候,他看见了跟在身后的雷英夫。原来,雷英夫有事向毛主席汇报,看见主席正在林间散步,表情凝重。凭经验,他猜想主席此刻一定在思索着中印边界的问题,便没有打扰,悄悄地跟在主席后面。
毛主席发现了雷英夫,马上向他招了招手喊到:"雷英夫啊!你来你来。"雷英夫刚来到他身前站定,毛主席便问,"你说说,这个尼赫鲁为什么要非打不可呢?"
尽管已经猜到了主席的心思,并且早在10月中旬,周恩来总理就指示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他和总参防止突然袭击小组的同志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意见,但眼下,主席突然问起这个问题,雷英夫还是禁不住心里发怔,有几分胆怯。这样一个事关两国关系的大事,自己这个当参谋的能说得清楚吗?
正在雷英夫迟疑的瞬间,毛主席又追问一句:"说说看,尼赫争到底为什么要和我们刀兵相见?"
望着主席关切的目光,雷英夫不再犹豫,他大着胆子把防止突然袭击小组反复研究的想法如实地向主席作了汇报。

"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觉得尼赫鲁之所以敢这样干,理由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有五条。"
"哪五条?"毛主席追问道。
雷英夫镇定了一下,说:"第一条,尼赫鲁奉行的是英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他一直想把我国的藏民地区变成他的殖民地或保护国。早在1914年印度便有了这个意图。1950年,我一进军西藏,尼赫鲁就反对,1956年他煽动藏族中的反动分子搞武装叛乱,1959年3月他进一步煽动达赖集团公开进行分裂祖国的叛乱活动,总想用藏族极少数反动势力,把我们赶出西藏和四川、青海等藏民地区。此计不成,就煽动达赖集团逃亡印度,在印度的豢养下,继续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1959年尼赫鲁见利用藏族反动派在我国内搞分裂活动的阴谋失败了,就派印军向我边境入侵,制造边境纠纷,想用武力达到他的扩张主义目的。尼赫鲁说过,在那里修建一个哨所,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主权,主权十个有九个会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毛主席微微点点头:"是的,尼赫鲁不止一次这样说过。"
"第二条,尼赫鲁之所以这么大胆,也有国际背景。"雷英夫顿了一下继续说:"他看美帝和苏联的赫鲁晓夫集团都在猖狂反华,并屯重兵于我国边境和台湾海峡,公然对我进行战争威胁、军事挑衅和经济封锁。他认为机会难得,于是积极反华,想用充当反华先锋的办法,博得美苏的欢心,换取美苏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

接着,雷英夫就把美苏两国近一个时期给印度提供的军事、经济方面援助的详细数字向毛主席作了汇报。这些数字早就牢牢地刻在他的大脑中了。
毛主席非常认真地听着,不时赞许地点点头。
"第三个原因,尼赫鲁想用积极反华的行动耍耍威风,吓唬吓唬那些穷国、小国。不说它想称霸世界,至少它想称霸亚洲。"
"第四,尼赫鲁反华,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这些年,印度人民对尼赫鲁的统治已十分不满,可以说,他的宝座已经不是那么牢靠了。"
听到这里,毛主席轻轻挥了挥手,连连摇着头说:"你讲的这四条我都想到了,都是事实,可是这四条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因为仅有这四条,还不能说明尼赫鲁为什么这么凶,这么猖狂,在我们一再对其宽容和忍让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还非要和我们打仗不可。好,你接下去讲讲第五条。"

雷英夫继续说:"这第五条我们是从军事上进行研究的。尼赫鲁之所以敢如此猖狂,是他觉得自己不管在反华问题上走得多远,中国也不会还手,不敢出兵打他。他之所以敢这样想,是基于这样考虑的:一是中国正处在美国、苏联和印度的战略包围之中,可以说四面受敌。二是中国正处在连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已经没有力量顾及遥远的西南边防了,更没有力量和他打仗。三是中国的战略方向主要在东面和北面,主要的作战对象是美国和苏联,解放军90%以上的兵力在东方、北方和中国内地,中印边境地区的西藏、新疆除少数边防部队外,根本没有正规部队,对他唱的是'空城计'。因此,他觉得现在不管怎样打,我们也不会还手。据说尼赫鲁最近对他的亲信们说,中国对印度的政策是只叫不咬。"
"好,讲得好,讲出了道理。"毛主席伸出手掌拍了拍雷英夫的肩膀,追问道:"能不能从军事上提供点更有说服力的情况?"
此刻,雷英夫已经完全进入了参谋的角色,受到毛主席的鼓励后,他大胆谈了自己的看法:"从195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印度的扩张主义政策,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他在东段占我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未出兵;他在中段占我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我未动武;他在西线到处派兵设据点,并一再向我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切断我后方联络,我一直没有还手。因此,他觉得我们软弱可欺,打我们是发洋财拣洋捞,风险很小,胆子便越来越大,越来越疯狂起来。所以,1961年尼赫鲁便对我执行了侵略政策,即他所谓的'前进政策'和攻势战略。最近又向他的亲信国防部长梅农、4军军长考尔中将等很有把握地说,中国对印度的政策是'只叫不咬'。要他的部下放心大胆地干。"
毛主席满意地连连点头,他背着手,抬头望着初秋的晴空,目光射向远方,若有所思地说:"看来是这么回子事,如此说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的。那也好,尼赫鲁既然说我们'只叫不咬',硬要打,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奉陪了。"

两天后,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对印自卫反击的重大决策。
l0月20日,一场大规模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开始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屋脊"上打出了国威、军威。毛主席这样评论:"我们打这一仗证明了一个道理,撼山易,撼解放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