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工李茂堂:两救蒋介石,引爆敌内派系矛盾,成陕西中统老大
一 锋芒
自清帝退位,袁氏复辟,军阀混战到国共合作,北伐定鼎。后国共分裂,内战再起,又有日寇东来,神州大地,满目疮痍。
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无数怀着家国情怀的华夏儿女,舍生忘死,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1906年,李茂堂出生在陕西渭南的农户里,因家里清贫,李茂堂只读了几年私塾便回到家里务农。
在他15岁时,西安电报局为了培养电报人才,特别开办了一个电信人员传习所。经过亲戚的推介,李茂堂进入传习所学习电报技术。他没有辜负亲友的期望,5年的深入学习,让他成了电报方面的专家。

随着名气的传开,他的交际圈也越来越广。在这期间,他结识了罗承运、林达夫等一批共产党人,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民族的命运,他也对共产党的理念越发的认同,随后在罗承运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奋斗,他的才情很快就被激发了出来。第二年便被组织调往武汉中华全国总工会任职,大革命失败后,又回到陕西领导工人运动。
此时内战爆发,冯玉祥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开始在西北一带开展清党活动,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党的工作自此由明转暗。
有着出众才能的李茂堂,也被国民党盯上了。先后两次上了通缉名单,甚至有一次还被以“共党嫌疑分子”的罪名被逮捕,好在中共第一时间组织营救,确保出狱。
出狱后的李茂堂继续活跃在陕西西乡一带,暗地里为党组织提供情报,发展党员。直到一次巨变的到来,将他逼上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二 潜伏
1935年5月,民族已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然而受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影响,共产党人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这年秋天,由于袁岳栋、杜衡被捕后叛变,陕西省内的党组织因此遭到重创,不久后李茂堂在郑州被捕,随后被押解到南京反省院。
李茂堂之所以没有被国民党杀害,全因一个人,这人就是陕西省原省委书记,导致陕西党组织元气大伤的叛徒,杜衡。
杜衡为什么要保李茂堂呢?
原来杜衡早在陕西时,就知道李茂堂和王超北交情匪浅,若是能策反李茂堂,让李茂堂把王超北引诱出来,再利用王超北中央特科联络员的身份,那很有可能把上海的地下组织一网打尽。

杜衡自李茂堂被捕后,就一直对他威逼利诱,作为叛徒的他太需要这样一份功劳了。
而身陷囹圄的李茂堂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命运,是舍生取义,还是忍辱负重?
从李茂堂后来的行为来看,当时的他就已经有了潜伏进国民党内部的打算。利用杜衡立功心切的心理,李茂堂积极为自己谋取事后的职位,只有职位越高,才能为党组织带来更大的价值。
听到李茂堂同意投诚,杜衡自然欣喜若狂,对于李的要求都打包票的应承下来,随后便带着李茂堂出发前往上海。
李茂堂自然不可能真把王超北给出卖了,来到上海后,他找准机会,秘密会见了王超北,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他,并让他马上离开上海。

虽然觉得李茂堂的计划太过冒险,而且成功率太低,但面对李茂堂坚决的态度,王超北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主意,只好道一声珍重,并将这份情报传了上去,便离开了上海。
没有抓到王超北的杜衡自然大发怒火,但李茂堂也早已找好了说辞,让杜衡也把握不准李茂堂到底是不是真心投诚的。但没证据也不可能真把他怎么样了,毕竟李茂堂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电报方面的专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没交上“投名状”的杜衡,自然不会被重用,被随手安排了个基层的职位。对于这样的结果,也在李茂堂的预料中,接下来,就是如何在国民党的内部,一步步走上高位,完成从内部瓦解敌人的目标了。
三 崛起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在西安发动兵谏,囚禁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南京政府,李茂堂也被这个消息震惊到了,震惊过后,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当南京政府乱做一团时,李茂堂抓住机会,慷慨陈词,他说自己是西安人,在西安有很多朋友,愿意孤身前往西安营救蒋介石。
虽然众人觉得成功的几率渺茫,但李茂堂视死如归的气概却把大家都震撼到了,宋美龄亲自指令众人配合李茂堂的行动。
在军机的掩护下,李茂堂从天而降进入了西安城,这么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西安城内的东北军,一时间满城都在搜捕空降而来的李茂堂。还不等采取下一步行动,李茂党就被东北军逮捕了。

对于这个从南京来的特务,东北军方面非常重视,希望能从李茂党的口中获知南京方面的行动。
李茂堂自然不会知道南京方面接下来会有什么行动,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争得进入国民党高层的一线机会。如今出师未捷,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任凭东北军的酷刑折磨,就是一个字都不说。
正是凭着这次营救蒋介石的行动,让李茂堂赢得了国民党高层的信任。在潜伏国民党内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包括蒋介石、宋美龄、胡宗南等一众国民党高层,都不相信这位对党国无比忠诚的人,会是共产党的特务。
不管日后的事迹如何传奇,此时的李茂堂却是陷入了绝境,眼看方法用尽,依旧撬不开李茂堂的嘴巴,渐渐失去耐心的东北军方面已有了处死李茂堂的打算。那深陷绝境的李茂堂又是如何虎口逃生的呢?

随着蒋介石被羁押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场席卷中外的舆论风暴,压得西安城内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喘不过气来。
在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果后,南京政府迅速集结兵力,分东西两路向西安迫近,局势非常紧张。为避免冲突升级,张学良放蒋鼎文先回洛阳,请国军暂停军事行动。
22日,经多方斡旋,宋美龄、宋子文飞抵达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展开谈判。
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全国统一抗日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茂堂也被放了出来。虽然在这次事件中,李茂堂没有发挥出作用,但依旧在蒋介石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回到南京后,蒋介石甚至亲自设宴款待了李茂堂,并委以重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为了实现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无所不用其极,针对蒋介石的刺杀更是从未停止过。
有个日本的王牌杀手,也接到了刺杀蒋介石的任务随即来到南京,这个杀手曾在韩国刺杀了韩国独立党主席金九。
可惜这家伙走了背运,不小心漏了马脚,敏锐的李茂堂马上抓住了这露出的狐狸尾巴,又“救”蒋介石一次,白捡了一个天大的功劳。
凭借这份功劳,李茂堂连升两级,被提拔为中统特训班总教官,后任中统陕西调查室副主任,成为中统特务在陕西的重要人物。
四 暗流
1941年,虽然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已达成了统一抗日的共识,但私底下依旧暗流涌动。

为了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将收集到的重要情报传递出去,李茂堂多方走动,从兰州调到西安担任中统陕西调查室副主任。
来到西安后,李茂堂便找到地下党员的表哥武少文,让他带了封信给王超北,希望能和王超北当面详谈。
对于李茂堂其人,王超北自然不会忘记,但毕竟离当日两人分别已经过去6年的时间了,谁敢肯定已经是中统高层的李茂堂是真心的潜伏,还是早已变节了呢。
收到信的王超北也拿捏不准,于是拿着信找到了自己的上司,中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伍云甫。伍云甫深思后认为这样的机会不能放过,于是安排王超北与李茂堂秘密见面。
就这样,一份份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情报,被李茂堂通过王超北之手一一传递了上去,像各类极其机密的会议记录,甚至还包括中统的电报密码。

除此之外,在李茂堂的掩护下党的地下活动也更有保障,中共西安情报处的人员也更加安全。
五 争斗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预示着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迎来重大的转折点。
国内的抗日战争呈现胶着的形态,暗地里的战争却愈演愈烈。
李茂堂没有就此满足,他希望能在国民党内部走得更高,只有拿到更大的权力,才能为党组织提供更多的支持,为此,他一直在寻找着机会。
李茂堂的上司是徐恩曾,当时为了刺探边区的情报,中统派遣了大量的特务来到陕西,缺乏得力干将的徐恩曾一眼就相中了李茂堂,李茂堂中统陕西调查室副主任的位置,就是徐恩曾一手提拔上去的。

混迹中统多年的李茂堂对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争斗一清二楚,徐恩曾是属于“CC系”的核心人物,他的两个表哥,陈立夫、陈果夫就是CC系的幕后大佬。
而CC系的对头就是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所领导的朱系人马,核心人员有省党部委员杨大干、米志忠等,包括李茂堂明面上的上司中统陕西调查室主任王季高。
随着两派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料定CC系与朱系翻脸在即的李茂堂,选择放手一搏,彻底引爆两派的矛盾。
1943年春,李茂堂在陕西党部的年会上,率先向自己的上司王季高发难,将对立情绪搞起来后,带着CC系的人就冲上去把王季高打了一顿。
由此,围绕着这次的事件,两派的斗争被推上了明面,很快战火就烧到了朱家骅身上,朱系一派输得很彻底。

作为胜利的一方,并在这次事件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李茂堂,顺势顶替了王季高的位置,成为陕西中统的一把手。借着职务带来的便利,李茂堂救下了许多被国民党关押的共产党人士。
六 解放
1949年,全国解放在即。
此时,陕西的国民党早已被李茂堂把控在手中,很多担任要职的人,都被他成功策反。而这一切,作为蒋介石心腹爱将的胡宗南一点也没有察觉,反而把李茂堂视作最可靠的人。
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的胡宗南准备放弃西安,向四川方向撤退,为了接应解放军入城,李茂堂找到胡宗南,表示愿意留下来阻击解放军,为主力部队的撤离争取时间。
对于愿意主动留下来承担断后任务的李茂堂,胡宗南非常感动,他一再要求李茂堂一定要好好活下来。抓住这个机会,李茂堂向胡宗南提出,希望多留下点物资。胡宗南同意了,不仅留下了大量物资,还特别准备了8000大洋的活动经费给李茂堂。

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为了不给解放军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特别安排了一批特工施行所谓的“焦土”计划,作为留守西安的李茂堂自然掌握了这批施行计划的特工名单。
胡宗南一走,李茂堂马上安排人马配合中共西安情报处的人,开展行动,将这批特工抓捕的抓捕,枪毙的枪毙。
这座千古名城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免遭战火。
七 后事
新中国成立后,李茂堂凭借卓越的功勋,被任命为国内贸易部第一任副部长。
然而不久后就被怀疑有政治问题,以“他在敌人营垒染上了吸毒等旧习未改”的名义被逮捕,1953年患病出狱治疗,5月在北京病逝,终年46岁。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会忘记那些为民族事业鞠躬尽瘁,舍生赴死的人。
1982年3月,李茂堂得以昭雪沉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