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周文矩笔写绿珠 设色纸本

唐人执扇 镜芯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牙板清歌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檀板红牙旧日多,归来行锦倦清歌;琵琶一奏青衫湿,倘听伊凉更奈何。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摩登戒体。

南国佳人 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款识:乙亥二月收归吴门,装为益民先生志将离也,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印(白文)、大千父(朱文)、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白文)。
题跋:南国佳人拥翠娥,玉与迢遥盼星河。君恩未必皆颜色,俏得秋风六如团。大千此作颇佳书短章,子深。钤印:吴华源印(白文)、子深书画(朱文)。 《南国佳人》是张大千仕女画的佳作。一端庄秀丽的南国佳人擎立于画面之中,面相匀净,眼神温顺而有内涵,头发柔软细腻,发髻规整,青色卷云纹发饰,大方端庄;面如鹅卵,额头饱满,脸颊圆润,媚眼高鼻,嘴唇小巧;衣裳素雅,白衣灰领,衣袖边缘设些许青色,线条清雅秀丽,勾折有力,运笔流畅,将美人步态轻盈,身形窈窕的面貌刻画的精准到位,两手轻抚衣襟,毫无娇柔造作之感。如此素雅清高的美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全画以冷色调为主,凸显美人高贵清冷的姿态,只在发饰和腰间配饰涂几抹红色,冷暖搭配,相得益彰,真乃绝妙佳人。

手执芙蓉归去来 1935年作

南阳公主像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1.去汉室危,遂度苍旻,岭头双履,遗迹后人。大千居士并题。 2.南阳公主,汉元帝女,下嫔王咸,属王莽秉政。主谓咸曰:“国危世乱,但当逻身修道,必可延年。若碌碌随时,恐不免支离之苦。”咸不从,公主遂于华山结庐,精思元道,岁馀乘云而去。咸入山追之,漠然无迹。忽于岭上见遗朱履一双,前取之,已化为石。乙亥重九,写于玉女祠中。爰。钤印:张爰印、大千、大风堂。
《南阳公主像》为张大千1935年所作,以汉末南阳公主华山遗双履事为题;其中仕女之画法,正是张氏敦煌之行前的典型做派。

罗浮梦影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仕女图 镜片 设色纸本

罗浮梦影 镜片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罗浮梦影。丙子春日,大千居士写。钤印:大千(白)、大风堂(朱)、大千居士(白)。 《罗浮梦影》图绘溪畔古梅一株,老干如铁,枝柯樛曲,枝头数朵梅花绽放,错落有致;倚梅仕女正捧卷读书。画中仕女古装高髻,须眉疏淡,开相清秀,敷以三白,裙带飘逸,领口、袖口以石青渲染。尤其对眼神刻画极为传神,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画时,先描出眼眶,再勾瞳仁轮廓,以淡墨渲染,再重勾以浓墨。仕女双手捧卷,而眼神却在书外,眉目传情,神驰心往,正合“罗浮梦影”之题意。

三美图 立轴 1936年作
此幅《三美图》是张大千仕女画中的精品,此作作于1936年,属于张大千较早作品,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件作品在描绘仕女时使用了“三白法”,其中多处描绘都可以看到明代吴门才子唐寅的影响。仕女的婀娜,樱桃小口,眉毛弯弯的形象,实为变唐寅仕女人物画风之势,妙又过之。

桐阴仕女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1.霜碛烟江过雁程,阑干望断北来心。瑶珰锦字云罗远,金井风微坠叶闻。谁按梁州曲,不是当年玉笛声。 2.丙子春日,偶写此幅,并赋抛球乐题其上。爰。 钤印:阿爰、大千居士、两到黄山绝顶人。
这幅《桐阴仕女图》是张大千早年的作品。画中一个古装仕女,正静静地倚立在一块湖石旁。在她背后,是一棵梧桐树以及数株竹子。张大千以工细而飘逸的线条,勾描出仕女清秀而略带忧郁的面容、袅袅婷婷的身姿;以半工半写的笔意,绘就出苍郁的梧桐以及清幽的竹子。粗细、轻重、浓淡、深浅的笔墨相互对比,相互映衬,形成一种雅致、高逸的“笔情墨趣”,而这种雅致、高逸的“笔情墨趣”,又很好地映衬出人物娴静、优雅的古典气韵,很好地表现出梧桐与竹子环绕的清幽绝尘的古典氛围。

桐荫相待图 立轴 丙子(1936年)作
题识:秋燕已如客,金风透绮罗。梧桐相待老,谁识别离多。丙子秋九月坐网师园,偶忆费子笤本,背拟其笔,以示宗仰。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大千、阿爰、大千无恙。

芭蕉仕女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款识:拾将桐叶感新秋,倦写相思略写愁。只恐晓风无气力,不能吹到凤皇楼。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大千好梦。 仕女画在张大千的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早年尤其如此。《芭蕉仕女图》,虽未著年,然从画风看,应该是早期(三十年代)的一件佳作。此作以明人笔意写仕女,参合唐伯虎、吴小仙两家之法,飞毫灵动,形神如生,呼之欲出。图中女子面容清秀,丹目樱口,体态轻盈婀娜,脸不敷粉,但在云发和朱唇的衬托下,显得清新脱俗,楚楚动人。女子一袭素衣,长裙曳地,腰系花结丝带,水袖飘逸轻盈,手执桐叶,侧身回顾,凝神沉思,眼神中透露出淡淡忧伤。写景则皴法结合,随形而变,坡石、芭蕉用浓淡不同的笔墨写出,阴阳相背,层次分明,另有树丛新竹,浓墨细笔,颇见功力,使画面平添几分生气,反衬出女子的感伤情怀。全图笔墨精妙,充满抒情意味。画面左侧题诗,诗意隽永,委婉抒情,与画意相谐。在中国绘画史上,作画题诗,由来已久,算是一种传统,也算是文人作画的一种习惯。右下角钤“大千好梦”一印,据考证,大千早期画仕女,每有得意之作,常钤此印。

飞琼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飞琼阿姊妹双成,阿母摇窗笑语频。欲向麻姑七陵谷,妆台不共海扬尘。大千居士灯下顷刻而作。钤印:大风堂、大千大利、长髯张郎三十八。
《飞琼女》是张大千1936年离开苏州去北平前的一个晚上,在姑苏名园网师园,灵感油然而生,灯下顷刻挥毫而作的一幅作品。在图中仅画上一位抱钵仙女,端详的女子颇具风姿,“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额、鼻、颊显得娴雅清秀,眉眼稍加渲染,唇设朱红。绿髻式样和服饰穿著飘逸潇洒,头绿的线条通过几个块组突显其处。此件作品的人物形象,注重神态刻划,注入情感,是一种民族审美意识的凝结。

执扇仕女 立轴 水墨纸本 丙子(1936年)作
题识:客散寻常燕子飞,流萤都上野人衣。轻罗小扇依稀是,银汉星(晨)辰近日非。写似静愚老友两教。丙子四月朔,大千弟张爰。钤印:蜀中张爰、摩登戒体、长鬣张郎三十八、游戏神通。

临唐寅执扇仕女 丙子(1936年)作
款识:丙子十月临于大风堂下,大千居士张爰。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晋昌唐寅。钤印:大千大利(白文)、张爰(白文)、大千豪发(白文)、大千长寿(朱文)、长髯张郎三十八(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