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正德瓷器鉴赏 之一

明武宗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16年。正德皇帝生活奢侈的需求使得景德镇瓷器开始了大量生产烧造,器形和品种都较明弘治朝更为丰富。正德朝正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承成化、弘治朝,下启嘉靖、万历朝,器物逐渐改变了前朝的精致、纤细、小巧的风格,生产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而且正德皇帝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正德时期大量集中出现装饰阿拉伯文字的瓷器,这也是正德瓷器典型的时代特征。

明武宗朱厚照崇信伊斯兰教,对伊斯兰教非常推崇。他还亲自写了许多赞美伊斯兰教的诗,后来被编辑成了《御制尊真主事诗》。朱厚照还有一个阿拉伯文的名字,叫作妙吉敖兰(mejid-Allah),意思为安拉的荣耀。由于正德皇帝崇信伊斯兰教,正德时期瓷器上大量用波斯文和吉祥图案作为主体纹饰。

正德 青花穿花龙纹盘
青花穿花龙纹源自永乐官瓷,以正德朝最为流行。至清代仍为御赏珍品之一,例如雍正六年(1728)御制《古玩图》中亦列出近似的青花盘。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稍小的例子,载于2000年香港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中》,图版63号。另有其他例子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天民楼、东京茧山龙泉堂、大英博物馆等。

青花穿花龙纹源自永乐官瓷,以正德朝最为流行。至清代仍为御赏珍品之一,例如雍正六年(1728)御制《古玩图》中亦列出近似的青花盘。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稍小的例子,载于2000年香港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中》,图版63号。另有其他例子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天民楼、东京茧山龙泉堂、大英博物馆等。

正德时期烧造的瓷器,上承成化、弘治旧制,下启嘉靖新貌。整体纹饰描绘笔触细腻,青花发色略呈灰蓝,正是典型的国产青料石子青,所呈色泽与绘画笔触相应和,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盘底施釉清透滋润,青花双圈内书“正德年制”官窑款识。正德官窑瓷器存世稀少,此盘制作精细,绘饰精良,十分可贵。 青花穿花龙纹源自永乐官窑瓷,至正德朝最为流行,寓江山万代、延绵不断之意。

正德 缠枝莲龙纹青花执壶
观览此珍品,除却之大明气象、康雍干盛世气息,盖其笃定、意趣、高古、耐人寻味,当下存世尤品也。盛势皇裘之下,裹素然纤雅之心,盖此最难求,今与之神交,此份超然,为器魂物魄,聊慰凡心也;‘物’之‘物外’,终为天机。

正德时期烧造的瓷器,上承成化、弘治旧制,下启嘉靖新貌。整体纹饰描绘笔触细腻,青花发色略呈灰蓝,正是典型的国产青料石子青,所呈色泽与绘画笔触相应和,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此时期所绘龙纹之普遍,之威猛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此件正德缠枝莲龙纹青花执壶,乳钉钮盖,直径弧腹,圈足微撇,器身有流,侧面塑柄。器型秀美而不失浑厚,壶身上秀下实,稳重典雅,壶把线条优美流畅,上饰小系,用以系壶盖,执壶通体施釉,釉质青白透澈,肥润晶莹,壶身绘缠枝莲龙纹,形龙穿行于缠枝花卉中,此种装饰方法则是正德时期独特的时代风格之一。

行龙卷曲盘旋在缠枝花卉中,张牙舞爪,龙首昂起,嘴、眼、角雕刻得逼真生动,齿外露,身体采用内凹和阴刻线手法显露爪部肌肉,爪为五趾,游弋在花丛中。花为缠枝莲纹,随舞龙弯转起伏,恰到好处。此穿莲龙纹乃正德官瓷中最具特色之图纹,饰于盘、碗、高足碗、瓶等器。应用之广,甚或可称为正德窑之官样典范。外底有青花双圈“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著笔苍劲,字体书写端庄工整,是正德款的典型特征,属官窑器物。

正德 青花梵文葵口大盘
瓷器上梵文的出现,始自明代,梵文原系古印度一种书面语文字,后用以书写佛经。明代的官窑为配合朝廷的法式活动以及与信奉佛教的藏族上层贵族交往,烧造出了以梵文作纹样的青花瓷器。

此青花梵文葵口大盘,葵口,圈足,大盘内外均以梵文绘制,盘心亦书梵文,文字由外圆内方之线条纹饰所区隔所呈现出不同的异域之风。胎质坚实细腻,分量十足。而胎薄如玉,迎光处胎质呈肉红色,青花选用平等清料,发色翠蓝浓重,幽雅高洁。此盘胎釉结合紧密,火石红自然流露。

葵口处双框内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书。纵观此盘,纹饰舒展,异域风格强烈,且沉稳不失清丽。堪称为梵文青花瓷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