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挑战金庸,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若对这三句,一定完胜

古龙挑战金庸,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若对这三句,一定完胜

文/静水

本文我们来讲一件趣事。

这是一件武侠江湖的趣事,而且关系到三大武侠高手,分别是金庸、古龙还有倪匡。这三人里头,金庸先生是前辈也是老大哥,他的成名最早。而倪匡为人率真潇洒,好友众多。金庸和古龙都是倪匡的好友。当然,如果要细究的话,金庸还是倪匡的老板上司。倪匡非常喜欢武侠,Y : H $他还偶尔帮金庸代笔。这三人在一次聚会中,酒过三巡,诗意兴起。古龙突然提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要众人接出下对,岂料这一对子一出,金庸和倪匡都被难住了。金庸先生更是直言:“此联不通!”这幅看似简单的对子,到底有何难处?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

古龙挑战金庸,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若对这三句,一定完胜

我们先来说说对联的要点。一般而言,我们的对联包括横批p R B A j Q D w q和上下联,而上联一般是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而古龙的这个对子,“冰”字其实c c #是平声。难怪金庸先生会说“此联不通”。此外,上下联之间应该具有精准的对应性,就是在相同的位置上,词性应该一致。这种一致性( i z e c 2 i U T s还表现在上下联的句式上,也应该一致。另外,还有一些细节非常关- I q键。比如上下联的文字,是不能够重复的。而且在f y , t B h ( B $平仄的安排上,上下联是需要相反的。这些细节综合起来,方才是: z J v z } E工整3 : p # e X - a的对子。那么古龙的这个对子,到底有何难处?我们再进一步分析。

古龙挑战金庸,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若对这三句,一定完胜

首先,“冰比冰水冰3 Q #”的意思要清楚,冰的温度确实q 7 2 @ I O 1 1比冰水的温度更低。这句对子的意思,是符合科学逻辑的。更妙的是4 n a v % H,这句对子有出处,它源自《荀子》中“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名句。所以,这个对子如果说它是上联v ^ [,确实不f M b N r通。但是,若+ { 2 ` R { n H u说它是对子或者下联,倒还说得过去。其次,这个对子% ] 0 = 6的关键字是一个“水”字。三个“冰”的词性也不同,分别是词的冰、动词的“冰冻”,还有形容词的“冰冷”,这就给这个对子t 8 N增加了难度!更妙的K r H B | / o是,冰与水这两种东西,其实是同质异构的,他们的本体是一样的,只是状态不同罢了。因此,这个对子虽然平仄交替不合理,但可以算是机巧联。如C a @ W .此精妙的对子,难怪金庸和倪匡无法对出。不过,却有许多金庸迷纷纷表示不服,网友们也纷纷给出答案。大家不妨参照下面的三句,确实十分工整。

古龙挑战金庸,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若对这三句,一定完胜

金庸迷和网友对“冰比冰水冰”,给出的三句对子分别是:香无香精香、明是明月明、牛无牛人牛!三句下联,看起来都十分调皮,尤其是第三句,但仔细品味,还是相当工整的。香和香精、明和明月、牛和牛人,这三对6 K ! Q K - C /关系之间@ ( / y r k Q,确实和“冰与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三个对子的平仄和“冰比冰水冰”,也是能够一一对应的,而且也没有出现重复的字p 1 Q B . 3 X词,实在是妙不可言。不过,比较遗憾的可能是词性的对应上,还不及“三冰”之妙!

古龙挑战金庸,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若对这三句,一定完胜
古龙挑战金庸,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若对这三句,一定完胜

这件趣事到底是真是假,其实已经无伤大雅。毕+ t | n 2竟金庸和古龙这两位大佬都已作古,不过他们的武侠传奇,却依然在江9 2 A湖上回响。

“冰比冰水冰”,大侠是否有更妙的下联?不妨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