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卿晨璟靓列传

史记 卿晨璟靓列传

女嫌犯卿晨璟靓,是绵阳本地人

卿晨璟靓者,绵州涪城人也,己卯年(1999)生。卿生生五岁,即能读《诗经》、《唐诗》,自谓欲为才女如易安居士者,亲戚莫不许之。

稍长,母以女红授卿生,初习针线,浮躁未能自制,竟不肯学,独好与邻里少年持把者嬉戏。父因患之,曰:“爱女,吾每不见汝影,何终日置身竖子间,大类男儿也。”

及卿生事小学,凡六年间,辄以三好位居同窗之上,且成绩未尝波动,师由是奇之,窃谓其父母曰:“吾教学数十载,鲜见如卿生学习至此而犹有馀力者。今为二君计,与其坐以待第,寻迁常校,莫若遣事名师,而能愈强于己耳。”

对曰:“师长所言甚善,然吾家固有殊境,迨归家,相与细议,以报师以闻。”

时卿生父母俱务工,薪水固不及中产之家,而二人父母又居乡下,常萦疾病。是以自度不能学绵州,乃送卿生至利川大东英才学校,盖退而求次者。

史记 卿晨璟靓列传

卿晨璟靓辍学后做起了酒托

未几,卿生知父母已为之决,甚有怨望,然不敢逆意,乃就学。

居两月,卿生泣涕告母曰:“儿自出生至今日,未尝跨州越郡者,所行不过闾巷,所识无非乡邻。今猝然远去,形在他乡,虽历六旬,而日夜思念父母及祖父母,儿甚难矣。

二老不忍,亦无何,因谓卿生曰:“古人云,长必去父母而能自立,况吾女之才,同侪多弗能及,若以小情废大志,诚不智举也。愿坚而行。”卿生复泣。

父忧卿生在庠序饮食,乃上书强请,得走读之资,寄居亲戚家。

当是时,卿生既临豆蔻,日益亭亭玉立,颜色绝人,号为班花。同窗拥势者每伏案鹰视顾,卿生或莞尔一笑,众少年如沐花丛,学习尤与力,盖欲阴相较量也。

卿生归家,必过道中霓虹酒绿所,辄置若罔见,疾步而去。已而有游荡青年前搭讪,欲戏之,卿生力挣,断袖而脱。

然流子中酋云卢兴波者,长卿生逾十岁,贪其色,尝语众曰:“此女虽年少,甚胸,曲折有致,吾当自猎之。”然自觉形容不及中人,乃强拥,数行不得,颇恨。

移时,卿生亲戚及父母知其事,立决转学,归事涪城,在绵州三中。当是时,卿生家境巨不若昔,母因劳成疾,独父犹有谋生力。

卿生虽事学庠序,然每念父母,泪自坠于颐,濡纸,师生偶见之,欲问所以,卿生缄口不应。

史记 卿晨璟靓列传

绵阳警方发布的通缉令

兴波闻卿生窘况,自驾诣涪城,乃厚遗卿生闺蜜,因得复见。

兴波正襟危坐,谓卿生曰:“吾尝颇好佳人,自知不能见许,久而弃其意。然吾本心称善,路见不平常拔刀相助,道观贫弱亦不吝发囊。今观佳人拮据日甚,不论学费杂资,纵生生亦难苟得也。”

卿生视其状,颜色稍解,喃喃对曰:“然,为之奈何?”

兴波知卿生懈戒,欣然曰:“吾有谋生之术,可须臾获大利。所须者,人间尤物也。所惧者,捕快之缉也。”

卿生面有难色,欲辞去,兴波执其袖,力挽,曰:“君不见二老之事乎?愿复更虑,勿为流俗所困。”卿生闭目笃呼吸,惆怅良久。

二人复归坐,相与计何以从事而能自免者,竟一议,乃共举事。

于是兴波施网于互联,数遣诸须眉大汉善嗲言媚语者诱众,或云长夜漫漫而无人言语,或云丈夫不归而寂寞难耐,或云身尚处子而求人发苞。

数日后,凡有单男且饱囊者三人与会,兴波先遣卿生等伺立。及至酒吧街,卿生佯作邂逅,与一男曲折之蚤定所,坐如闺秀,毕露纯澈,愚夫果起势,目不稍瞬,盖以下身思事也。

卿生因势利导,俾慷慨购酒数听,二人对斟,酣。未几,拉二三闺蜜寻己者同饮,大醉,及愚夫寤,不见众人,提镜自视,颇觉狈,因遁去。

其后卿生及同行者数以此欺人,先后饵数百人,诈财盖百万。或报案,绵州捕快盛发通缉,捕之甚急。

史记 卿晨璟靓列传

想做网红的卿晨璟靓

卿生自从业以来,常患有司之来,今果至,大震恐。且以其美貌,通缉一出,举国尽闻。卿生乃速自首,招供同党犹亡者,俄众人皆就组,囚缧绁百馀日。

有好事者曰:“卿固佳人,奈何为贼?”一时风传天下。

及有司宣判,卿生获刑一岁有馀。适半,锦城有左史往见,观卿生入狱间竟去昔菜色,容光焕发,乃问曰:“缧绁尚善乎?”

卿生欣然以诺,与左史酣语,滔滔不绝。已而问曰:“明年重归,将欲何就?”

卿生始怆然,又释怀大笑,曰:“诚能为网红,或可济家报母,而能生生于世者。”

当是时,去犯案殆十月有馀,众人大抵无愤恨之气,皆面屏视卿生食瓜,竟觉颇甘。有贵族子弟慕其直爽,而颜色殊不逊人,直言欲取,曰:“待汝归来,花轿相迎。”

叔同曰:

初,杨超越居盐城之闾,不过半留守女也。及初中辍学,务工苏杭间,数年拮据不自持。一旦为贵人所发,如青云直上,数月而成优伶。或曰:“超越未通音吕,独善泣涕,可谓身无长物、不名一文,然卒能飞鸣过人,盖天时地利人和俱会也。

吾观卿晨璟靓之貌,素颜既凌于众,苟以化妆出镜,而得包装之善,稍学悦言美语,或能力折范氏、杨氏矣。

且夫卿生初善,固为良家子,后以家道坠落,困于生计,而时无正道以济少年,遂异道而驰,至于弥祸见罪。然犯事数月即见系,大罪未萌,小谬可改,则或开卿生重生之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