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的故事:清代皇帝每天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吃饭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件大事,对于皇帝也同样重要。从古至今,在饭食中下毒,一直是王位争夺中惯用的伎俩。因此,皇帝对于吃到嘴里的所有食物都格外重视,御膳房则成了紫禁城里最神秘且最重要的地方。

御膳房,顾名思义,实则为皇室厨房,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的饮食、典礼、筵宴等事宜。它也叫御茶膳房,下属除膳房、 茶房、干肉房外还包括各宫里的内膳房和园庭膳房等机构,包括庖长在内大大小小司膳人员共百馀人,可见御膳房之大。

时间回到清朝康熙年间的一日,京城有家名蜜香居的饭馆里两层楼客无虚席,楼下卖的是大众饭菜,实惠经济,楼上设施讲究,是王孙贵族宴请客人的地方。一楼大堂前,堂倌正在叫卖这家店里最有名的百味香包子,刚出炉就被一抢而空,因为这里的包子不仅便宜而且好吃,每天都供不应求。

此时,一位路过的穿着华丽的男子好奇,不禁上前问老板:这包子皮薄肉多低价出售不是做亏本生意吗?老板笑着告诉他:我卖包子不为钱财,只想让穷苦百姓都能吃上口热乎包子,要挣钱就从楼的达官贵人那挣。原来,在二楼的王孙贵族们盛行奢靡之风, 桌上点了无数山珍海味可真正吃到肚子里的却很少。老板就把剩下的菜肴再加工做成包子馅以较低价格卖给老百姓,这样,既减少浪费,又实惠老百姓。男子一想,觉得十分认可这位老板的做法,回去后便给蜜香居赐名“百香居”。

原来,男子竟然是微服私访的皇帝康熙!
康熙不仅给蜜香居赐匾,还给当时在二楼吃饭的官员每人送了一副御笔对联。上书“一肴一馔当思物之维艰,微金毫银恒念来之不易”以此告诫王孙贵族珍惜粮食。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康熙劝手下的官员珍惜粮食,他自己每顿吃的就不浪费了吗?
清朝皇帝的餐桌确实极尽豪华之风,彰显九五之尊的排场,可也不尽然如许多影视作品中那般夸张至一顿近百道菜肴。皇帝一餐一般20道菜,奢靡的皇室如慈禧一顿有48道菜,只有过年过节才有108道菜。

燕窝鸡丝汤、鱼肚煨火腿、芙蓉蛋、什锦火烧……这些菜都是清代宫廷宴席“满汉全席”中的美味佳肴。提到“满汉全席”,其实并无艺术作品里描述的那么神乎其神。“满汉全席”原指的是满人和汉人合做合食的一种全席,基本菜肴有108种,分三天宴席吃完。菜式涵盖中华烹饪的经典菜品,应用食材从天上飞的到海里游的应有尽有,可谓丰富多彩、淋漓尽致!

其中一道“镶金丝”,就因为做法太难而无法再重见人世,就是用银丝将肉酱捅进豆芽中。听上去容易实则不简单,肉馅颗粒比豆芽还粗,又怎么可能塞得进豆芽里呢?所以,清代皇帝吃的菜肴,除了食材珍贵,做法也极其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