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由原子组成,既然原子不灭,那为什么生命不能永生?
生命由原子组成,既然原子不灭,那为什么生命不能永生?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永恒的生命便有急切的追求,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很多宗教神话传说中,仙神佛几乎都有永恒的寿命,号称与天同寿,甚至本身就是创世神。

而在现世历史中,譬如我国秦始皇派徐福寻找蓬莱仙岛求仙药,唐太宗尊崇道教炼制仙丹……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为求永生而耗尽心力,甚至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然而,哪怕到了如今的现代社会,医学科技、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各方面科学领域的水平如此先进,有限的生命仍是困扰人类探索这个宇宙世界的最大难题。

为什么摈弃生老病死,尤其是规避死亡如此之难?
既然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单位——原子不灭,那为什么也是由原子组成的人类血肉之躯就不能永生?
宇宙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发明,物理学理论认为在微观世界中,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在物理变化中原子、分子本身的结构都不改变,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会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物理学界提出了物质不灭的理论,也就是说,物质守恒定律普遍存在于宇宙世界中。

但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很快在上个世纪提出了物理学界又一里程碑公式——质能方程,其实际上便是对物质守恒定律的否定与发展:
不管是核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反应前后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损失,而这部分损失的质量被转化为能量释放,也就是说原先被物理学界广泛接受的物质守恒定律事实上并不准确,宇宙的基本守恒定律其实是能量守恒。

按照这一能量守恒定律,原子作为物质的基本单位只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原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毁灭。如此看来,在一个连原子都不能永生的宇宙,谈何生命守恒?
原子都不守恒,生命谈何永恒?
根据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构成原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质子会发生衰变,如果将这一理论按照人体中存在10^28个原子的理论去推断,也就是每两年的时间,我们身体内就会与一个质子发生衰变。

质子不衰,原子不灭,为何由原子组成的生命不能永生?
推而广之,人体中存在的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性质,质子的衰变就意味着原子的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质子的半衰期是10^35年,算起来竟然比宇宙现存时间138亿年都要长,如果质子不死,那原子不死,那人类不死,推断下去,将二者整合在一起,生命永生似乎可以存在。

很明显,这是一个目前根本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悖论。
因为只要给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细胞也能无限的分裂下去,它的分裂过程无非就是消耗点能量而已,就能保证质子与原子的稳定。
可是,生命体的生老病死依然不可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将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放到生命科学领域去进行研究和推断,就像把玉石矿物质磨碎了放入到动物的体内,试图让动物细胞融入矿物质,使其生产玉石一样可笑。

生物与死物的界限难以跨越。也就是说,生命永生这一课题一旦涉及到生物学,就算是最前沿的科学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生命为何不能像物质或者原子那样拥有很长的寿命,可以预见,未来可能也给不出最终极的答案。
如今,最靠谱的科学猜测是,每一个生命体的细胞分裂次数都是有限的,人体细胞则相当于每2.4年更新一代。在很多次的医学实验中可以发现,人体细胞在最完美培养条件下平均可培养50代,每一代相当于2.4年,也就是说相当于120岁,这个实验是比较靠谱的,有史记载人类最长寿命也基本就是如此了。

除了细胞解说,还有一种解释是:人体细胞染色体的端粒每分裂和复制一次就会缩短一些,当端粒缩短到无法再缩短的时候细胞就会凋亡,而细胞生到死的过程就是生命衰老、死亡的过程。
但是不管怎样解释,以上两种科学猜测都只是解释了生命体为何会衰老,而没有解释到生命为何不能在供给能量的情况下与原子同寿,衰老与死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生命究竟是什么?小小的细胞是如何组成活蹦乱跳的生命的,又是如何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我们都有同样的疑惑,对于这样的问题,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专门写了一本《生命是什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生命科普书籍!
如果你也对生命科学感兴趣,不放入手一本,了解一下生命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