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撕裂的家族,亲密三兄弟反目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式家庭的矛盾
鲁迅原名周树人,其与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三兄弟原本感情甚笃,甚至于1919年周家卖掉绍兴老宅于北京八道湾11号购置了一套四合院,三兄弟一起移居进去,还约定誓死不离。
只是,一切随着三兄弟先后娶妻生子而变质了。

兄弟再亲密,妯娌不和也会让家族内部关系糟糕透顶,尤其此中牵涉着钱财、国籍、文化甚至是时局的混乱,为此,周家兄弟翻脸,夫妻反目成仇,儿子对其父拿刀相向,甚至影响到了下一代致使一个19岁少年饮弹自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财帛动人心:中国式家庭的矛盾根源
周家这个大家庭包括鲁迅的母亲鲁瑞,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周作人夫妇和他们的一儿一女,以及周建人夫妇和他们的两儿一女。鲁迅是大家长,但因为朱安不识字,所以一家的财权都由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掌控。当时鲁迅和周作人每月的薪水加起来有700大洋左右,大部分都要上交给羽太信子,由羽太信子调配家用,以维持整个家族的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鲁迅和朱安没有孩子,但仍把大部分薪水上交,甚至他把两个弟弟的五个孩子都视同已出,非常的疼爱。

这段时间,周家三兄弟与妯娌的关系是和谐的,但和所有中国家庭一样,家庭初始的核心矛盾都在于一个“钱”字。
首先是羽太信子花钱太无节制。她本出身贫寒,突然间掌控了那么多钱(在一个仆人月薪2块大洋的时代,月薪700大洋无疑是巨款),无法自持,挥金如土,一方面吃穿用度大手大脚,请来十几个仆人伺候,孩子生点小病要请诊费高昂的日本西医、出门要坐轿、买东西专挑价格高的日本货,另一方面,她甚至把自己的兄弟、父母、舅舅都从日本带到了北京生活,像寄生虫一样寄食周家……

对此,继承了中国传统士大夫节俭美德的周家大家长鲁迅也很郁闷,他平时节俭惯了,除了抽烟就没别的花销,结果羽太信子管钱后他反而还要向朋友借钱买烟,作为家长,他免不了教育羽太信子两句,要羽太信子省着点花。
刚开始羽太信子对大哥还能保持表面的恭敬,花销也有所收敛。但一来二去,不满的种子已经种下,直到家庭关系的真正转折点到来——周建人远赴上海工作,并与自己的学生王蕴如公开同居。

小叔子出轨,弟媳却怪上了大哥?
三弟周建人出轨,二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却爆发了,她认为大哥鲁迅作为家长,没有约束周建人在外面找女人,这对周建人的妻子不仅不公平,还造成了严重伤害。
你以为这是羽太信子“爱心泛滥”管小叔子一家的事么?
事实上羽太信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周建人去上海是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托关系送去的,这间接给周建人在外面找女人制造了条件与便利,而周建人的妻子羽太芳子恰恰就是羽太信子的亲妹妹。

也就是说,周作人、周建人两兄弟娶的是羽太信子、羽太芳子两姐妹,周建人这一出轨,对羽太信子来说就成了小叔子“绿了”自己的妹妹。
姑且不论事主周建人对错,究其缘由何尝不是羽太芳子嫌弃丈夫周建人收入微薄,时常挖苦、嘲讽和伤害丈夫自尊,却在丈夫多次要求下又不愿意陪丈夫外出打拼一起过拮据的生活。而鲁迅也隐晦说过,羽太芳子对弟弟周建人的态度是有问题的,他认为弟弟周建人不管赚多少钱,羽太芳子都不会满意。

虽说隐晦,但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羽太芳子本人是拜金的,吃不了苦,同时也看不起丈夫周建人,而在那个三妻四妾思想仍根深蒂固的时代,周建人一有机会就偷腥似乎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羽太信子把怨怒的炮火对准的不是小叔子兼妹夫周建人,而是大哥鲁迅。这毫无疑问就是鲁迅一直以来碍着她‘掌家管事’的情绪积累,终于让她找到了一个‘合理又合情’的宣泄口。

兄弟反目,父子成仇,悲剧影响到下一代
对此,以“嘴遁”服人从而在文化界扬名立万的鲁迅岂会不明白,不明白的是只是羽太信子。她自以为富家太太式的八道湾生活显然有大半都是鲁迅贡献的,单靠周作人的个人薪水,肯定不够一家花销。于是,自打弃医从文以来就敢“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拒绝在在羽太芳子和王蕴如中作出仲裁,拒绝介入周建人的婚姻生活,羽太信子怒不可遏,开始处处给鲁迅脸色,指桑骂槐,一向惧内的周作人在枕头风下对大哥的态度也变了,最后,在羽太信子捏造“鲁迅调戏她,偷看她洗澡”的谎言中,惧内又愚蠢的周作人一封绝交信送到了鲁迅手上。

鲁迅不屑解释,不屑喝骂,不屑指责,收拾行囊带着自己的老母亲搬离了八道湾周家大院,不久,周建人也和周作人发生激烈冲突,头也不回的走了。
至此,周家三兄弟当初约定誓死不离的深厚兄弟情时过境迁,曲终人散。
北京八道湾11号就剩周作人一家和周建人的前妻及孩子,羽太信子‘如愿以偿’成了八道湾的主人,甚至在日本侵华后公然将此地改名为“羽太寓”。

值得一提的是,此后多年,周家三兄弟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甚至于鲁迅和周作人的葬礼,双方家属都没有出席。更甚者,在这个扭曲的家族关系以及羽太姐妹两狭隘而自私的三观影响下,1936年回八道湾11号探望老母鲁瑞的周建人险些被大儿子周丰二以军刀砍死,而小儿子周丰三在‘大伯父死了,二伯父是汉奸,抗日的父亲不要他,他既不是日本人又不能做中国人的撕裂身份中,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最终选择饮弹自尽,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