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漂泊,两段婚姻,94岁的她惊艳了时光

白先勇、馀光中、汪曾祺、王安忆、北岛这些诗人与作家,不论哪一个我们都是耳熟能详的。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世界600多个诗人与作家,都曾参与一个名为“国际写作计划”的项目,这些人层坐在一个不算大不算豪华的客厅里,彼此交流彼此谈论,他们聊文学、聊理想、聊爱情。

有时他们欢声笑语,有时他们银理念不同而互相争执,而不管怎样,他们都在彼此的碰撞中成就了新的自己。他们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局势不同,可是他们在这个项目中,都摒弃了曾经的自己从而把是自己的精神层面更加坚实。

而创造出这个局面的人就是聂华苓,她开启了中国作家和世界舞台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文学消除了不同种族之间的仇视与隔阂,由此曾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一生漂泊,两段婚姻,94岁的她惊艳了时光

她的一生都可以用“异乡流浪”来概括。她小时候因为父亲的职务原因,居住当时武汉汉口设立的旧俄租界内,她是自己土地上的异乡人。

聂华苓的父母的婚姻可以说是一场骗局,聂父早有妻儿,却骗聂母自己单身,而当聂母发现这件事时,她已经怀孕7、8月有馀了。母亲曾想过自杀,可看着自己的孩子却还是狠不下心来,只能学习在大家族中的生存法则来维系自己的生活。

那是个动荡的年代,聂父客死他乡,只留下这一大家子的孤儿寡母,聂华苓是个活跃的性子不喜读书,可聂母觉得,不管在何时,教育对孩子来说都是头等大事。而这本事不情不愿的学习,却成就了她一生的文学生涯,是她的文学启蒙。

她的第一篇小说《变形虫》中写道:“一切都乱糟糟的,所有东西都在变。”

而时局的变换对聂华苓的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她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变得无依无靠,在此时的境遇中她选择同自己的同学王正路进入婚姻,可这段婚姻,聂华苓并不快活。

一生漂泊,两段婚姻,94岁的她惊艳了时光

她创作的文章中,主人公总是在逃离,似是与她自己的人生轨迹所重合,字里行间中透着一股子自传意味,虚虚实实之间,旁人却是看不透的。

1948年,聂华苓居家搬去了台湾,而此时的她身怀有孕,又开始漂泊他乡了。可生活并不由同情之心,此时的她生活贫困,而母亲也年事已高,家中又有小孩子需要供养,聂华苓必须找到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她去当了编辑,为她后来提出的“项目”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可台湾也不是个清净的地方,她处在未来会被逮捕的“白色恐怖”之中。于是啊,台湾也待不下去了,她又开始漂泊,她离开了华人世界,辗转去了美国。在第一段婚姻不幸的情况下,她遇到了她此生的幸福。那是一个美国人,名字很普通——保罗。

爱情是两份孤独,相护,相抚,喜相逢。他们曾一起走过20世纪的人景——欢乐、灾难、死亡、生存。在聂华苓的人生中最为亮眼的可谓就是——国际写作计划,可这计划最初不过是聂华苓的心血来潮,一时兴起罢了。

那些受邀来的诗人、作家们在她的家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冲击。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是爱与关心使得这项计划得以成功。

一生漂泊,两段婚姻,94岁的她惊艳了时光

她喜欢收集面具,在家中有一面墙满是各式各样的面具,这些面具象征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守着这些面具,似是守着自己人生中遇到的那些人。

她曾接受过一个采访,对着镜头回顾自己的一生,她道:“无恨无怨无悔。时间到了,随风而去”

参考文献:

《三生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