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爆红的拉面哥,因拉面结缘美女粉丝,甩掉老板后,现状如何?

人生在世,安安乐乐就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新鲜事。身边擦肩而过的某一个人,可能在明天便会成为爆红网络的网红。但是,网红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命运,逃不过时过境迁。
红极一时是他们,被人遗忘也是他们。蓦然回首之时,才发现,与家人一起平平淡淡地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事。曾在网络上爆火的"拉面哥"田波,便是网红中的典型例子。
出身农村,外出务工
"拉面哥"田波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他的出身十分平凡,家境一般。由于家中有老人、弟弟妹妹需要照顾,他便主动外出务工,帮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

"拉面哥"田波辗转换了几份工作。没有学历的他,做不了技术活,只能做一些简易的苦力活。先是做修车学徒,没几年,修车厂倒闭,他只能另谋出路。后来,他在妹夫的拉面馆里担任拉面师傅。
然而,拉面馆在四川随处可见,竞争压力大,没过多久,妹夫的拉面馆也倒闭了。他只好再次寻找工作。5年前年初,已经29岁的"拉面哥"田波来到了离家不远的黄龙溪,在这里一家名为"古镇一根面"的面馆做拉面师傅。也就是在"古镇一根面",田波改变了他的命运。
拉面绝活,意外爆红
拉面这个工作是枯燥的,为了打发无聊枯燥的拉面时间,田波会在拉面的时候哼歌,有时哼到兴起之时,还会做一些搞怪的动作。谁能想到,他这一系列打发时间自娱自乐的动作,竟引得来往游客的注目。在他拉面的时候,许多游客会停住脚步,他一系列搞笑的动作也时常引得游客捧腹大笑。

"古镇一根面"的拉面馆老板发现了这一商机,因此,他会在田波拉面时拍下视频,上传到网络。妖娆的动作,妩媚的眼神,销魂的舞姿,每个视频的播放量都在几千万以上。可以说,"拉面哥"田波在网络上爆火,完全是意料之外。田波表示,他自己做的那一系列动作,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自娱自乐,没想到竟然引起了游客们的兴趣。
田波得知自己的拉面姿态能给面馆揽来生意,便私下琢磨了一些动作,将动作连贯起来,配上音乐,便更加成熟了。之后,"拉面哥"田波每天都会在面馆门口拉面。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亲眼见证"拉面哥"的拉面绝活。
拉面结缘,收获爱情
"拉面哥"的一系列拉面动作及姿态,不仅让他在网络上爆火,还让他因此收获了一生挚爱。且说当时"拉面哥"在网络上爆红之后,斩获了无数粉丝,其中,便包括苏心越。
苏心越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拉面哥"的拉面视频,一下子便被"拉面哥"吸引。"我不是因为他甩面喜欢他,而是他的笑感染了我。"苏心越称"拉面哥"的笑容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她,温暖了她。

因此,苏心越开始在网络上关注"拉面哥",他的每一场直播她都不会错过。渐渐地,苏心越发现田波上班与下班之后是判若两人。上班时的田波,虽是满脸笑容,但看得多了,会让人产生心疼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揣测笑容背后的故事。而下班之后的田波,多了几分诚恳,这时的笑容让人感觉到真正的温暖。
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笑容,让这个出生于辽宁抚顺的东北女孩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追求"拉面哥"田波!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辞去了在家的工作,离开了父母朋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远赴四川,只为寻找她心中的那一抹阳光。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两人有了感情基础。田波也十分感激苏心越的付出,同样心疼她,在3年前的10月10日,两人登记结婚,成为夫妻。
追求自由,辞去工作
由于田波令人发笑的拉面技术,"古镇一根面"的老板便想与田波签下长期合同,想要留住田波,好为他继续揽客。此时田波在网络上爆红已经有一段时日,整日在游客面前卖笑,重复着夸张的表情、动作,让田波感到心有馀而力不足。他觉得这一套动作仿佛是禁锢了他的灵魂,让他不能够展开拳脚。他开始思考这是不是他想要的平淡生活。

最后,田波向老板提出了辞职。他还是希望能过着自由的生活,不被任何东西拘束着。尽管老板再三挽留,田波还是委婉拒绝了他。
回归普通,平淡幸福
辞去工作之后的田波,昔日爆红网络的"拉面哥"称号不再,但他发现不在镜头、不在别人的注目下生活工作,是那么的自在。辞去工作的他,与心爱的妻子生活在一起,一年之后,他们也有了爱的结晶。
"拉面哥"很快被人们遗忘,人们亦不去寻花问柳,转而寻求其他消遣生活的乐子。这是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新鲜事层出不穷,要想被人们一直记住,那势必要造起巨浪方能成功。网红红极一时,过了,便算完了。
而这背后,是无尽的苍凉,各中冷暖,怕是只有当事人自己知晓。田波深知其中的利弊,他选择辞职回归普通人的生活,正可谓是大胆之举。

现在的田波,在一家不起眼的面馆打工,他不再拿出之前那一套妖娆搞笑的拉面绝活,而是正正经经地拉着面,当一个"不起眼"的拉面仔。偶尔会有一两个人认出他是当年爆红的"拉面哥",他也是淡淡一笑,就此别过。
每次下班之后回到家,看到在厨房做饭的妻子,看到已会呀呀说话的孩子,他的心中便无比充盈。这种平淡幸福的生活,才是田波一直向往的。一妻一子一陋室,这是田波的所有,这亦是他的心之所向。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