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两宋王朝自公元960年到1279年在中国历史上整整持续了319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颇有意思的一个封建统治王朝,历史上的宋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宋代疆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统一王朝中较为狭小的一个。

就北宋而言,其领土局限在北纬 20~40的区域,统治着东自霸州(今河北霸州)经雄州(今河北雄县),北到河套地区、长城一带。

西至甘肃、陕西、河西走廊以东的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及西藏、云南以东及南方广大地区。南宋由于靖康之变后偏安江南。

疆域比较狭小,所辖领土北部边界已经退缩到秦岭、淮河一线,宋和金之间形成了东起淮水(今淮河)、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的地理分界线。

从地理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北宋的疆域更靠北方。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一、为什么要说一说北宋和南宋的地理位置?

这是因为:

1.马喜温凉的气候,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不甚适宜马匹生存;

2.中原地区一直是重要的农耕区,人口集中,土地本来就很紧张,如果在这个地方设立牧监,与农民争地,农牧业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

因此农田侵占官牧地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北宋疆域面积要远大于南宋,但实际可供养马的面积和牧马交易的地方其实差不多,就那么几个地方。

北宋年初,牧监,也就是国家养马机构,虽然是国马的基本来源,但仍然需要从市场上买一部分马匹以补充牧监供给不足。

从熙宁年间起,宋代马政发生了新的变化。马政是国家兵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官牧地不断为农田侵占,市场上的马那又造成国家财政亏空,如何保证国马供给,成为朝政的一件大事。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熙宁五年,王安石推行新政,牧监尽废,取而代之以保马法,让广大百姓开始养马,这就促成了民间马匹的交易市场形成发展,也就是市马的发展。

在河东、陕西、河西、京东、川峡等皆有市马处,这也是国家买马集中的几个地区。但西夏向河西扩张后,西北市马地区也就逐渐缩小了。

北宋的灭亡,中原地区的丧失,使得退守秦淮以南的南宋政府难以经营内地的养马业。南宋承受严峻的外患考验和时间之久是中国历史的其他王朝不能相比的。

但军队的防务尤其是边防离不开战马,而战马就需要马政的经营,那么南宋的马政经历了怎样的努力达到能与北宋时期马政不说平起平坐,也要大体差不多呢?

南宋初期,战火中建立的南宋朝廷一度在金军追袭下,仓皇奔逃于江淮和江浙地区,立足未稳。多数地区被金占领使宋朝最主要的马匹来源几乎是断绝了。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控制下的四川西北部及甘南地区依然与西北相连接,四川西南沿边长期以来的市马贸易依然保持,得益于茶马贸易。

当南宋王朝渐渐地能从抗金战争中获得一些喘息之机、为了重新建立军事力量时,市马贸易的振兴也从这一地区开始发展起来。

建炎四年三月,金军撤出江南,宋高宗结束海上流亡。随后的宋金局势也渐渐朝着有利于南宋的方向发展,南宋朝廷已经能够沿秦淮一线建立稳定的防线了。

从军事力量上绍兴初年的南宋已经具有了和金对峙的实力。而南宋的建立,并非一种断裂式的改朝换代,南宋初期的诸多制度承接北宋而来,马政也是如此。

政治上的相对稳定也给南宋市马交易带来了一种稳定的状态,能让政府专心的在市马贸易上出台一系列措施,例如茶马司的设立,这是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制度,废除了官买官卖的制度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在绍兴三年(1133)后,随着川陕宋军连续挫败了金军连年的进攻,金军放弃了入川的企图,川陕战局暂时趋于缓和。

南宋境内的流民武装势力也基本被消除,朝廷的统治渐渐稳定下来;同时西北沿边蕃部的市马贸易也有了复苏的迹象。

利用战事缓和的间歇,南宋政府宋高宗开始考虑振兴马政、以补充和提高军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了市马的贸易。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淳熙年间出现了南宋市马的最高峰。

二、谈起市马贸易,说说历朝历代很重要的茶马贸易

茶马贸易在古代是以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的茶马古道为基础,以茶马交换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运输带动交易的一种贸易方式。

茶马贸易在整个宋朝军事、政治和经济上起着重要作用。茶马贸易是宋朝市马的最突出的地方, 对贸易双方都是有利的。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边疆部族由此获得了茶、盐、铁器、铜器等生活和生产必需品,也刺激了本身畜牧经济的发展,而宋朝茶叶生产丰裕有馀,。

一方面达到了对市马边疆部族控制的目的,另一方面从边疆部落得到马匹。茶引制度的出台,更是促使茶马贸易进入了较成熟的发展时期,对促进茶马互市起到积极作用。

三、南宋的民间经济与北宋年间没有想象中的差距那么大

南宋不仅是北宋朝廷在南方土地上的延续,在经济上延续了北宋经济的繁荣.形成了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十分兴盛发达的高峰阶段。

尤其是茶贸易,在经营的规模、制造的技术、远销的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 成为一种日益向高度发展的商品生产。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吴自牧在其所著《梦梁录》一书中,南宋首都临安城商业繁荣状况所作细致描述,即可见其全貌:

"杭州大街自宁门圈子外一直到朝天门外清和坊, 南至南瓦子北,谓之界北。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早晨,街巷门铺买卖热闹, 到饭前市罢而收。处处各有茶坊、酒肉、面店、糖果、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卷腊等铺。"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南宋都市商业的发达不仅超过了唐代,而且也超过了北宋。宋代著名的港口大都集中在南方地区,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

南方的主要出口品绢、帛、漆等等即经由这些港口运往日本、东南亚、朝鲜和阿拉伯中东各国。地理位置的优越促进了南宋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南宋的社会经济、商品生产其实是相当繁荣,南宋的商业经济已经专业化。同时,南宋统治集团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程朱理学的兴起,又使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可能变成必然。

基于统治集团对商业的重视,更由于商利所在,从商者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官员、皇亲国戚、僧人、读书人、地主以及手工业者,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

可见商品经济市场的繁荣必定要带动起一系列的贸易繁荣,这也就不难得出南宋时期的市马贸易为什么不比北宋时期要差的很多。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有学者估计,北宋时官府用茶交换藏区的马匹每年有2万匹左右,南宋达到了1万匹以上,两宋时期四川年产茶3000万斤中,每年至少1500万斤以上销往藏区。

在这个方面上南宋市马贸易并不像许多人脑海中偏安一隅的南宋在市马贸易上怎么能和北宋相提并论。

另外,牧马是宋代畜牧业的一个类目,尤其是王安石时期的保马法搞得轰轰烈烈。宋代畜牧业在社会生产、国防和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了很大作用。

民间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这一发展,主要表现在北宋时代和北方地区。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畜牧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宋代经济的发达。

纵观两宋王朝时期,对牧马贸易,宋政府曾采取鼓励乃至强迫民间养马的政策。宋仁宗时曾有户马法,下令按照河北民户以财产多,少养马,到宋神宗时便大力推行。

不久,各级官府上报的户马数,统计了开封府4694,河北1469,陕西2158,河东306,京东1639,总共11602匹。

茶马贸易:茶马司的设立,促进民间买马交易一个重要的制度

后来继之又推行保马法,即官方给原牧监马、或给钱使保甲买马饲养,保马户可享受一些优待,例如岁免折变、缘纳钱,养马至三匹者。

除了免役外还可因多养一匹马而免掉一些轻微的杖罪。南宋建炎二年,因战争需要,又让民众养马不限制数量,各级官府不得向民众征兵和雇人干活。

这段话的意思是让民间大力发展养马业,由官方以优惠价收购。在两宋时期虽让人觉得南宋疆域小,更羸弱。

但总体而言两宋时期市马贸易大体相当,不能仅从疆域、战乱单一层面来看,要多维度的从整个社会经济形态来全面分析,自然而然就会得出南宋"买马"与北宋真的是可以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宋史地理志》

《宋朝事实》

《宋会要辑稿》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