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不战而胜",中国却和平崛起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美国的前总统尼克松曾写过这样一本书,书名为《不战而胜》。其书中的核心主张便是来自于中国的孙子兵法。妄图通过施展软实力,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目的,最终瓦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书中,尼克松曾这样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众所周知,正是因为当年与尼克松的积极接触,才使得中美之间的邦交正常化。但是这样的话语出现在这位对中美关系进程做了积极贡献的美国总统口中不禁让人警觉,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从未放弃过。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美国的野心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冷战,一直是二战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一种对抗方式。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所谓的"民主"是其一贯的主张与做法。这其中所包含的野心昭然若揭。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以"民主"的外衣作为掩护,通过干预他国内政达到起窃取别国资源、财富的目的。正如美国的国徽所展现的那样,白头鹰一样的枭雄精神正是美国政府的文化内涵。

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世界上仅次于苏联的第二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国自然被美国视为仅次于苏联的威胁。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在朝鲜半岛的战争上,美国与中国志愿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战争的结果表明,重新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再也不是当年可以任其欺辱的弱国,新中国的人民军队用顽强的意志给美国人好好的上了一课。

朝鲜战争的失利,让美国不得不重新估计中国的实力。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策略也就做了重新调整。

美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中国采取了全方位的封锁措施,同时又将战略中心向中东地区转移。

通过多年的经营,美国在中东地区窃取了相当可观的石油资源,同时推动西欧国家的战后工业化进程。

位于资本主义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美国,让全世界都成了其野心之下的加工作坊。美国堂而皇之的将高污染的工业生产转移到了其他国家的之内,同时又将大量的财富聚集于本土之中。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民主?不过掩盖其野心的糖衣

美国所谓的民主事实上,就是以奴役全世界为代价的财富掠夺。所以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自然就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美国将对立的实质转变为意识形态的矛盾,用"民主"与"专制"的对立,取代了资本主义暴力剥夺与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矛盾关系。

所以几十年的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攻击几乎都指向了这一点上。

其实,民主只是其糖衣炮弹的光亮外衣,西方的民主实际上成为了资本寡头左右政局工具。美国的野心暴露之后,世界各地均以不同的形式爆发了反美的运动。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尤其在中东地区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开始形成一股反美热潮。上世纪50年代,为了摆脱美国的掠夺,伊朗开始实行资产国有化的政策。

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受到西方国家控制的石油资源转为国有。而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主义的权威和自身的利益,在伊朗扶植巴列维王朝实行"白色革命"。

文化输出与和平演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战之后的世界格局并不应该简单的归纳为美苏争霸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而是应当以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和基督教文化国家与伊斯兰文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两个中心的对立格局。

但是无论是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还是宗教文化的对立,其目的都在于美国妄图侵占世界的勃勃野心。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美国的目的就是通过意识形态的输入使得中东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白色革命"时期的伊朗国内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传统的伊斯兰国家文化习俗被逐渐淡忘。

美国通过文化领域的入侵,企图对于伊斯兰国家实行分化瓦解。后来在伊朗等国家在伊斯兰革命之后,美国的野心破灭。

但是总体上而言,美国在伊斯兰国家实行的文化输出从策略上来说是十分成功的。通过意识形态上的同化,达到文化入侵,从而左右别国政局,是美国直到如今一直管用的伎俩。

1956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抓住当年发生的"波匈事件"大肆宣扬美国要促进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由化政策。

妄图用"民主"输出的方式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颜色革命。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言:"共产主义将从内部瓦解"。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他还讲,"决不结束冷战,将会用正义和法律代替武力。放弃使用武力并不意味着维持现状,而是意味着和平转变"。

按照杜勒斯的预言,所谓的"和平演变"将会在共产党第三、第四代人身上实现。

毛主席的谋略,与美国建交

1972年,为了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在毛主席的授意下,中美之间利用"乒乓外加"完成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中美之间的建交,对于当时的世界而言无疑是起到了极大的震动作用的。

因为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二大强国的中国,似乎成了打破两极格局之下的平衡局势的重要砝码。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出访中国之后,试图抓住与中国建交的契机,对中国输出"和平演变"的思想。

而中国也适逢其时的"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之后,中美之间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蜜月期"。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在这段时间里面,美国不断地通过资产外迁,解决了其自身资本过剩的危机。而中国也借助于美国的力量完成了基础工业体系的完善工作。

在悄无声息之间,中国逐步成为了一个产业完整的工业强国。通过不断的劳动力输出,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时间才有可能完成的工业化进程。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美国的"和平演变"政策在东欧国家也起到了成效。通过左右货币政策,挑起了苏联与东欧各国之间的矛盾。

最终将苏联逼入了经济危机的窘境,由此而来的结果就是苏联的解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苏联倒下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便发生了极为微妙的变化。中美关系在艰难中维持前行。但是这时候的中国尚无力抵挡美国的入侵。

美国对于中国的入侵是从文化、经济、产业等多方面而来的。尼克松所提出的"和平演变"似乎即将成为现实。90年代的出国热潮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从"睡梦中"再次醒来

直到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所投下的五枚联合攻击弹药轰炸才让人们从所谓的"美国梦"中醒来。

中美关系迎来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为了在和平中崛起,为了避免与美国的直接交锋。我国开始了漫长的忍耐期。这个忍耐期长达数十年之久。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终于,通过不断地积累,今天的中国完成了国内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不再受制于人的中国才有了与之抗衡的资本。

完成了产业改革、经济改革、军队改革之后的中国正在逐步建设一直强大有力的国防军事力量。

中国开始通过"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略阻断了美国干预中国国家内部事务的可能。至此中国才有能力应对美国"不战而胜""和平演变"的战略目的。

中国的"和平崛起"

今天的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中国已经开始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文化地输出者。

"一带一路"、"全球化"成为中国交给当今世界解决地缘政治、经济问题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选项。"中国方案"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在国内,"文化自信"取代了当年全盘西化时候的偏执。人们开始逐渐寻根索源的找寻中华文化的内涵,并且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美国对于颠覆中国的野心:妄想

今天的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可与自信,是近代历史开始以来从未有过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取而代之的便是美国的对华政策的改变。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可以任由美国制裁的弱国,所以美国便开始对华实行"去中国化"战略方案

与美国狼狈为奸的西方多国,也在逐渐地开始了针对中国商品输出的"硬脱钩"的进程。

如今的中国"和平崛起"已成定局,但是西方国家的固有思维决定了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依旧会对我国采取敌对的眼光和措施。

毕竟,资本主义国家掠取全世界财富的狼子野心并不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改变。双赢互利的经济繁荣似乎解决不了意识形态上的内在分歧。

所以,今天的中国外在的形势依旧无比严峻。在对付美国"不战而胜"的战略之中我们胜了一局,可是之后对方又会使出什么样的策略呢?值得所有人对此深刻地思考。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