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战争纪实:1个加强营歼敌1个营,炮兵都是咬着牙打炮
另一边的3连也向4号高地第二道堑壕发起冲击,遭到3、4号高地山顶越军高射机枪、轻机枪射击和60迫击炮火阻拦,1营长中弹负伤。3连长当即组织无后坐立炮和火箭筒压制山顶敌火力,步兵继续跃进,于7时10分占领了第二道堑壕。正面进攻的7连得到了团属炮火的支援,占领3号高地的2连也组织火力压制了2号高地之敌,支援了7连战斗。7连乘机组织无后坐立炮和火箭筒逐一摧毁1号高地的越军火力点,同时指挥1、3排从两翼迂回,2排正面攻击,于7时许占领了1号高地,然后继续向2号高地发起进攻。
2连占领了3号高地表面阵地后,一面以3排向高地东斜面和追歼残敌,一面令2排向4号高地发展进攻,支援1、3连的战斗。2排向4号高地东侧迂回时,遭到越军一处高射机枪阻击,当即伤亡5人。2排一面以机枪压制越军火力,一面指挥步兵利用蒿草茂密隐蔽接近,以56式半自动步枪准确狙毙越军高射机枪手,然后向高地东侧面继续攻击前进。

连占领了4号高地第二道堑壕后,营长不顾伤重坚持指挥战斗,命令1连继续向高地顶部冲击,3连向4号高地南侧和东侧进行迂回。1连在冲击途中遭到4号高地顶部火力射击和5号高地越军火力侧射,连长立即指挥2挺重机枪、6挺轻机枪在第二道堑壕及其附近占领射击位置,集中火力压制敌人,掩护无后坐立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逐一打击摧毁山顶的越军火力点。1连步兵乘势从两翼向山顶接近,以冲锋枪、手榴弹与敌近战。
4号高地东斜面的越军见势不妙,出动了约1个排正向山顶增援,正好被迂回而至的3连截住,经过激烈战斗将越军歼灭大部。1、3连乘势追歼残敌,于7时20分占领了4号高地。正面的7连攻占1号高地后,以主力沿2号高地东侧发起攻击,同时以一部分兵力从西侧向敌侧后迂回。7连坚决攻击前进,将高地上的越军连部摧毁,余敌失去斗志,转身向3号高地逃窜,又被3号高地南侧的2连火力杀伤,只好向东逃向公路方向。7连在2连的配合下,于7时20分前占领了2号高地。

激战到此,1营攻占了3、4号高地,3营7连攻占了1、2号高地,基本全歼了班占西侧长形高地守敌。1营战前补充缺乏战斗经验的新兵较多,战斗中指挥员勇猛果敢,率先冲锋,关键时刻敢打敢拼,发扬了中国军队擅长夜战、近战的传统,营长3次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终于带领全营打了一个漂亮仗。在70分锺的战斗中,共击毙越军567团2营上尉营长阮文丁以下236名,俘敌1名,缴获无后坐立炮1门、60迫击炮8门、高射机枪5挺、轻机枪8挺、40火箭筒11具、其他枪支57支、枪弹152箱、炮弹41箱、2瓦电台2部、单机7部,击毁汽车1台。375团伤亡100馀人。 375团这一仗创造了1个加强营歼敌1个营的成功战例,《解放军报》1979年3月5日第二版对此还进行了报道,应该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如果不是125师整体战绩较差,375团1营拿个“攻坚英雄营”是不为过的,可惜了。战后,375团1营2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一连三班长雷应川在攻击敌营指挥所时,三次负伤仍与敌顽强搏斗,当接近敌营指挥所进出口,敌向其反扑,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摧毁了敌营指挥所。
战后,部队党委根据雷应川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整个79之战中,125师也只有这一个单位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回头看一直在复和正面猛打硬攻的374团,歼敌405名,比162师在复和地区的歼敌都多,却没有一个团队被授予荣誉称号,有点不公。不过,谁让374团没有打下孤山呢,让南集团后续部队都跟着吃瓜落,有苦难言呢。
夺取长形高地后,遇袭的炮兵群先遣队2名重伤员获救,龚参谋长等18位烈士的遗体也被找回并运到了后方。战斗中进行炮火支援的时候,炮兵都是咬着牙发狠了打炮,许多战士是一脚把沉甸甸的炮弹从车上踢下车的,真是把压抑了4天的怒火狠狠地渲泻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