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博士:一次中国行,我身为韩国人的自豪感,被彻底击碎

二战结束后,韩国由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短短的时间内,韩国完成了战后的重新建设,成为了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颇有些亚洲经济的领头羊感觉。
经济的发展使得韩国从骨子里透露出了一种自傲和偏执。近几十年间,韩国的这种偏执和自傲已经膨胀到让韩国的民众达到了失智、失聪、失明的地步,只有五千万人的韩国动辄就以大韩民国自居,自封为“世界第一”。

在韩国为自己“亚洲发达国家”的名头沾沾自喜,自满于这几十年短暂的辉煌的同时,自古以来的“附属国”经历却也让自傲的韩国人感到了极度的自卑。为了掩盖自家“屋檐下”的历史,韩国开始无耻的强占别人的文化“端午是韩国的”、“孔子是韩国的”甚至炮制出了“2200年前韩国的地图”,以深入骨髓的自负和傲慢来宽慰自己的民族自尊心、释放民族的压抑感,尤其是对中国更是怀着一种深深的优越感。
面对曾经侵略过自己的日本,由于日本的各方面都超越韩国,因此虽然和日本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仇恨,但是韩国知道自己的差距,所以对日本很少有轻视之心。但是面对中国的时候,韩国则充满了轻视。作为二战时期主要的战场,中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战后的二三十年一直都很落后。

韩国很轻视落后于自己的中国,认为自己是夹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三明治夹心,韩国在追赶日本,而中国则在追赶韩国。自负与傲慢的背后,透露着韩国被局限了的视野和悲哀。
韩国首尔大学的教授金兰都感叹:韩国人在带着对中国曾经的印象再看中国时,发现自己真是错的很离谱,一次中国之行,我身为韩国人的优越感被彻底的击碎了。作为一个善于捕捉趋势的博士,他敏锐地意识到,韩国不是三明治中的夹心,而只是一只被挤到角落中的仓鼠。

中国很穷很弱
去韩国的留学生常常会被韩国人问到“你们吃得到水果吗”“你们吃得起肉吗”?在自负和傲慢的韩国人心中,中国依然还是停留在五十年前那个缺衣少食、艰苦奋斗的年代,依然还是那个很穷很弱的国家。
金兰都在拍摄的纪录片《明见万里》中,用真实的镜头展露出了现在的中国,繁华的北京、各个城市中整齐而干净的楼群街道、华丽而堂皇的商场、一个手机走遍中国的无现金生活、现代化的中国企业、甚至是窝在老屋里创业的90后青年,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面对全国观众的屏幕上播放了出来。

看到这部《明见万里》的韩国观众从最初的傲慢变成了震撼,面对五十年后的中国,韩国人骨子里的自负和傲慢被一部纪录片敲打的四分五裂。
中国在追赶韩国
当纪录片中,那些热血澎湃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他们踌躇满志、义无反顾,无论是艰难也好、痛苦也罢,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他们那种从不放弃的心态深深的震撼着韩国的民众。

这些青年男女们堵上了自己的人生去追赶的不是三星,不是LG,而是比尔盖茨、是马云、是亚马逊。正如中国网络上的一句话:他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何谓“星辰大海”?那是一种超越了一切的格局,那是一种包揽天下的格局,正如中国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正是这种格局,让这些中国的青年人沸腾着不灭的火焰,在他们的心里没有成功、失败,没有强者、弱者,有的只是一种精神,一种发誓要走进“星辰大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正是还沉浸在“亚洲发达国家”的梦境里,没有醒来的韩国人所不具备的。
飞跃之中的中国
如今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已经开始和美国比肩而立了,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中国的发展都是飞跃式的前进着,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力,当韩国还是曾经的韩国的时候,中国却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飞跃,早已不再是几十年前的那个中国了。

现在的中国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契机,一个从量变完成质变的契机。一旦这个契机出现,“星辰大海”才是中国的归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