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会议,肖劲光发言遭多数反对,韩先楚干着急,最终靠高层救局
1946年12月,国民党军攻占了通化、辑安(集安)等重要城镇,进而向长白山压缩。此时,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闬江(今靖宇)、抚松4县,局势严重。
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部为了加强和统一南满的领导,决定将辽东军区和辽宁军区合并,组成南满军区,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调任南满分局书记兼南满军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肖劲光兼任南满军区司令员,肖华任副司令员。
四纵在副司令员韩先楚和政委彭嘉庆的带领下艰难北上(司令员胡奇才因病养伤)。面对敌人的前堵后追,韩先楚率部从敌人的缝隙中钻进钻出,终于把全纵队带到了通化以东的铁厂、六道江一带,与三纵队实现了胜利会合。
一、紧急会议,事关战略全局

10日,彭嘉庆和韩先楚突然接到电报:要纵队领导和3个师的师长、政委于12月11日早上赶到七道江,参加军事会议。
七道江会议于12月11日开始,陈云同志因在临江主持会议,还没有来七道江。会议一开始气氛就很紧张。
肖劲光司令员首先作了军事形势的报告,他说:"我们要以军事反"清剿"为主,以有力的游击兵团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清剿,恢复广大乡村,恢复政权,迟滞与打击敌人的新进攻。主力集中于适当位置,准备于敌之进攻中,消灭其中一部,配合游击战争。"
"从目前来看,南满的严重情况已经到来,而且可能发展。但这绝不能改变我们坚持南满的决心。我们要克服困难,有长期打算的思想,在任何情况下,应坚持南满。"肖劲光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热烈争论,出现了两种意见。韩先楚、莫文骅、唐凯、刘西元等人同意肖劲光的意见,要坚持南满的斗争,但持这种意见的是少数。
韩先楚就南满与北满,坚持南满在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作了发言。没想到他发言后,遭到了主张放弃南满、撤往北满的多数人反对。

多数人认为:长白山地区地形狭窄,大兵团作战没有回旋馀地,同时兵员、武器不足,对坚持南满没有信心,提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主张主力北撤过松花江,保存力量,日后再作反攻。
韩先楚听到有人称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得好,当场反驳说:"好个鬼!既然等到你将来打回来,不如现在就不走,只有我们坚持在南满,才能把敌人拖住,也只有拖住了敌人,北满才能保住……"
这时不断传来情报,敌人节节进犯,情况紧张。肖劲光感到坚持南满,事关全局,但这一战略意图还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具体作战方案更无法研究。他虽是司令员,也不能将自己和少数人的意见强加于多数人,他仍想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大家,统一思想。然而,敌人的进攻迫在眉睫,肖劲光一边与一些人交谈,一边电请陈云同志来作最后决定。
二、分析利弊,坚持就是胜利

韩先楚要连夜回纵队,因为部队许多事在等着他。已备好马要出发了,他想起大家思想还不统一,认识不一致,自己虽然在会上作了发言,总觉得心里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他马上找到了肖劲光,见面就说:"肖司令员,明天,我还想参加半天会,行不行?"
"为什么?你不是发过言了吗?"肖劲光有些不解。
"我不同意撤离南满,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还有许多坚持南满的理由没有倒出来!"
"南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和陈云同志来南满,就是来和大家共同坚持南满的,想不到我的意见只有你们几位支持,多数人却主张放弃南满……"肖劲光向韩先楚讲了心里话。
这时,韩先楚想起了肖劲光说过的三条,他特别赞同肖劲光讲的第三条——"坚持南满立足于战争,以战求存"。他再一次表明态度说:"司令员,只要你说的三条意见不变,我就放心回部队了。"
"先楚同志,你的态度我一直了解,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拿出一个纵队插入敌后,用游击战术拖住敌人,配合正面部队保卫临江,坚持在南满斗争,你看行吗?"肖劲光以试探的口气问。
"我也有这个想法。"韩先楚高兴地回答。

"你看派哪个纵队去好?"
"我们四纵。"
"你们刚赶回来,部队太疲劳了,还没有来得及休息,许多事也没来得及处理……"
"为了大局,你下命令,保证完成任务!"韩先楚态度坚决。
肖劲光如释重负地说:"大家的思想工作我已请陈云同志来做,请他来作最后决定。你们四纵暂没有司令员,胡奇才同志休养暂时回不来,纵队的军事指挥由你负责。你和彭政委先做好准备,想要你们带领部队插入敌后,在敌人心脏里搅他个人仰马翻!"
13日晚,陈云冒着大雪连夜赶到七道江。他不顾劳累,当晚与大家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了解情况,一直谈到深夜。
第二天继续开会,陈云在会上全面分析了形势,对"留下"和"撤走"的利害关系进行了反复比较,说明了坚持南满的重要意义和可能性。他分析说:如果我们不坚持南满,向北满撤,部队经过长白山时,可能要损失几千人。撤到北满,敌人还得追过来,还要打仗,从南满撤下来的部队还会损失几千人。如果我们从南满撤了,敌人不仅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南满,还会全力对付北满,那时北满也可能保不住,部队只有继续北撤一条路,只有一直撤到苏联境内。但我们是中国共产党,不能总住在苏联,你愿意,人家不一定愿意呢!那么早晚有一天还要打回来,打回北满,打回南满。

在这些战斗中,南满撤下的部队还得损失几千人。而且,当主力撤向北满后,留下来的地方武装也会受到很大损失。这样前后加在一起,向北满撤会损失1万多人,占南满部队人数的一半。相反,如果我们留下来坚持南满,部队可能损失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但只要守住南满,就不会失去犄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大批兵力,使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两者比较,还是坚持南满比撤离南满损失小。况且,从敌我情况来看,坚持南满是完全可能的。最后,陈云坚定有力地说:我是来拍板的,拍板坚持南满!
关键时刻,陈云的一席话,掷地有声:三纵、四纵全都留下,坚持就是胜利!
三、争得主攻,韩先楚心生欢喜
由于战事紧张,韩先楚12日晚上就回部队部署作战去了,没有参加后面的会议,没有直接听到陈云的讲话。当14日深夜彭嘉庆回到纵队后,韩先楚急忙问彭嘉庆:"会议最后是怎么决定的?"
"明天传达吧!"也许彭嘉庆这几天来,没有休息,实在太累了,连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又考虑晚上天寒地冻,人也难叫齐,想明天传达。

"别等明天了,今晚就传达吧!"韩先楚没等彭嘉庆回答可否,就用电话通知刘澜波(安东省委书记兼四纵副政委)和欧阳文(四纵副政委)立即来开会。
人到齐后,彭嘉庆介绍情况说:"陈云同志亲自参加了最后的会议,说得大家口服心服,最后他拍了板,三槌定音了。"
"什么三槌定音?"韩先楚急切地问。
"陈云同志的意见,南满的部队不走,要坚持南满,一个人也不能走,留下来打。要在长白山扛起红旗,摇旗呐喊!这是陈云同志的第一槌定音。"彭嘉庆尽管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好,一工作起来,来精神了。
"好!这一槌定得好!"韩先楚发自内心地高兴。
彭嘉庆接着说:"第二槌和第三槌,是一块敲的,就是决定个纵队插入敌后,到敌后大闹天宫,配合正面部队保卫临江,达到坚持南满斗争的目的。"
"派哪个纵队去?定了没有?"韩先楚又一次着急起来。

刘澜波和欧阳文的眼睛也盯着彭嘉庆,希望他快说,因为这关系到纵队的行动。
大家着急,彭嘉庆不急,他不紧不慢地说:"肖司令员问大家,谁能打出去,要自告奋勇。我看到一时没有人吭声,就说我们四纵刚打完新开岭,就急忙撤到这里,伤员还没有处理完,新兵也尚未补充,大批俘虏也没有来得及消化,部队冬装还未解决。"
韩先楚越听越不是味,打断了彭嘉庆政委的话:"嗐,你提这些干什么?"
彭嘉庆知道韩先楚是个急性子,打起仗来争着要任务,故意把关键的话留在最后说。同时,他也想了解一下纵队其他领导的想法。
"是不是没有人愿意打出去?"韩先楚再一次急切地问。

彭嘉庆接着上面的话说:"我虽然说了许多困难,意思是自己把这些上级知道的困难先说出来,请领导不要担心。我坚决表示:我们虽然有些困难,为了照顾大局,只要领导需要,就是再困难,我们也要打出去!"彭嘉庆接着说:"陈云同志听了我的表态后,马上表示说:"好,就由你们打出去,一个纵队都打出去。你们纵队需要什么,首先保证你们"。
韩先楚听完这番话,立刻舒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