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战役方案未定,陈唐擅自向中央发电,陈毅大怒、粟裕沉默无言
提起陈士榘将军,很多人都不陌生,出了名的"工兵王"。他的父辈,祖父辈都曾在旧时行伍中接触过工程。
一、正宗井冈山,三代皆行伍
陈士榘将军生于1904年4月,说来也巧,正逢其祖父六十大寿。以前的人年满六十时必大庆,陈士榘将军此时出生,众人皆以之为吉兆,于是,给陈士榘将军取了个小名叫"祖庚",意为祖父庚辰。

陈士榘将军祖父陈克山,叔祖父陈克水,父亲陈荣锺,养父陈荣镜都是清军行伍,工兵管带,这些和将军辈分相隔不远的将军亲人,了解将军的人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将军也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的后裔。
陈士榘将军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陈士榘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队到达井冈山。同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奋斗一生,革命事业奋斗不息。
陈士榘将军后来在一次访问中表示,自己是"正宗井冈山",因为他就是在参加秋收起义后跟随毛主席一起上的井冈山。当谈到上井冈山的时候,将军眼睛里充满了回忆,闪闪发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
陈士榘将军表示,上井冈山的参与者大概可以分为四批,其一就是他称作的"正宗井冈山",毛主席领导的三湾改编队伍。其二是朱德、陈毅元帅南昌起义而来的队伍。彭德怀,滕代远平江起义的队伍是将军口中的另一批。

前三批基本都和革命起义部队有关,不同的是另外一批,他们是当地"山大王"王佐、袁文才的部队。四支部队为了心中的理想,齐聚井冈山,点燃星星之火,借着东风,快速成为燎原之势。
陈士榘将军读完书后家境困难,不得不出来做工挣钱,几经寻找,他受雇于沙洋镇新万缢店当学徒。刚到的时候,陈士榘将军按照要求做事还算踏实,唯独对他老板,非常不满,一副奸商相,为人非常势利,看不起穷人,对官商之人谄媚之至。
老板挂出"官商客栈"的招牌,意为专为官商往来服务,明目张胆地看不起穷人,陈士榘将军年轻气盛,看不下去,在晚上偷偷地将牌子摘下来丢到厕所中,以解心头之愤,第二天起来,当做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
在店里,陈士榘将军对老板的敌意越来越大,老板也慢慢地看他不顺眼,在某天清晨,老板突然请将军吃茶叶蛋,吃蛋意为滚蛋的意思,老板终于忍不住,让陈士榘将军卷铺盖走人了。

陈士榘将军对毛主席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革命道路上,奋勇杀敌 ,屡立战功,自己的职级也在不断上升。在红军时期,一次,陈士榘将军任红一军团参谋处长,在战斗中,缴获了一支袖珍手枪,此枪小巧玲珑,将军虽然打仗多年,还是认不出是哪国制造,但也知道此枪肯定稀有、珍贵。
于是,他将此枪送于军团长林彪,林彪看了,非常高兴,也觉得这把枪是不错的东西,他又将这把枪转送给毛主席,以为毛主席也会非常喜欢。
没想到的是,毛主席拿着这把枪看了一下,随即就将枪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人都不解,在他们看来,这把枪确实制作精良,又便于携带,非常难得,可是毛主席说:"等我用它的时候,红军就完了。"一语点醒梦中人。如果连毛主席也需要拿起枪御敌,那红军已经到了何种危难之地步。
这件事情过后,也就没人送枪一类的武器给毛主席了,事情传到陈士榘将军耳朵里,将军感到非常震惊,不是觉得自己送错了东西,而是觉得毛主席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想了这么远,赞叹不已。

二、一发炮弹九处伤,毛主席写信慰问
驰骋沙场,枪林弹雨间,难免会受伤,将军也曾在战斗受过非常严重的伤。1938年3月17日,将军在与日军进行激战的时候,一颗炮弹呼啸而来,将军被击中,当即就晕死过去。
见将军受伤倒下,战士们打得更加凶狠,在大家的认知中,被炮弹击中,基本上不死也要重伤,报仇心切,子弹如雨般向日军倾泻,战地医护人员赶紧将将军抬下去进行抢救。
手术台上,将军全身都是血,气息微弱,非常危险,医生简单地检查了一下,发现将军头、胳膊、腿、耳朵共有九处受伤。根据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应对将军如此严重的伤势,经过一系列抢救之后,将军伤势大致稍微稳定,他又被紧急转送到延安拐峁军队医院去治疗,终于,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将军的伤势逐渐好转。

陈士榘将军在医院收到一封慰问信和二百元钱,在信封上还有毛主席亲手写下的"陈士榘同志亲启",可见中央对将军伤情的重视程度。将军也非常感动,能得到中央特别是毛主席的慰问,感觉受再重的伤也值得了。
陈士榘将军很早患有牙病,刚开始疼的时候他没当回事,等到后来没办法只能找医生医治的时候,怎么也医治不好,牙疼一发作,感觉半边脑袋都要炸裂般,给指挥作战带来极大的不便。无奈之下,将军便请医生将那几颗牙拔了。
牙拔了,疼倒是不疼了,倒是说话有点漏风,也不好看。1938年,陈士榘将军向毛主席申请,希望组织能批三克金给他补牙。由于敌我形势复杂,战斗不断,陈士榘将军的牙一直没有补成。
补牙这件事情一直到1946年,在邓颖超的介绍下,一位名医给将军补了牙。补了牙之后,将军感觉很好。本来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在解放后的一天,将军察觉金牙不见了,陈士榘将军翻箱倒柜,无论怎么找,就是找不着。当时将军还在感叹,兜兜转转,好不容易补的牙,没用几年,又没了。

直到"三反""五反"运动时,警卫员才如实交代,是自己偷偷拿金牙换了七十五块钱。这让将军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自己身边遭了贼。
陈士榘将军是很有主见的人,在战场上,如果情况特殊,他偶尔也会越级上报情况,一切以大局着想。
三、越级上报中央,陈毅:你在告我状!
1946年12月,华野计划组织鲁南战役,而另一大野战军苏中野战军则坚持要打两淮,以报国民党七十四师之仇。苏中野战军粟裕将军在此之前,多次在数倍之敌人的包围下,化险为夷,粉碎了国民党军想要消灭苏中野战军的狂妄想法,在保存自我力量的同时,给敌人以重创,创造了有名的"七战七捷"。

粟裕将军指挥作战通常全盘考虑,尽可能想得周全,在战术运用上,灵活多变,没有把握,他是不会如此坚持地要打两淮,而山东野战军以张云逸为首的,则要求苏中部队北上打鲁南,配合他们发起鲁南战役。
一个要打鲁南,一个要打两淮,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陈毅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直拿不定主意。陈士榘将军作战无数,一直在地图上研究当前敌我态势,特别是得知出现了两种意见之后,便更加积极地在地图上推演。最后,一种想法在他脑子里越来越清晰。12月22日,陈士榘将军没有知会陈毅他们,他和唐亮向中央发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他们表示,无论是苏北还是鲁南,都处于非常严重的时刻,敌人气势汹汹,在两个地方都部署了很多兵力,按照目前的局势,我局只能对一方发起攻击,另一方就只能钳制他们,尽可能地拖延。

对于苏中局面,他们分析,国民党军队的第七军、七十四师均受到不小的打击,在短时间内,他们没有恢复元气,没有能力再单独向北挺近,苏北暂时不会面临敌人大规模的进攻。况且,苏中野战军还有四十四团,真的有什么突发情况,也能抵挡好一阵,苏北局面不会发生大问题。
话锋一转,他们又对鲁南的危机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进犯鲁南之敌远比我军防守的人多,敌人仗着人多武器好,肯定会不遗馀力地进攻,如果在他们的猛烈进攻之下,我军防守力量不够,就可能导致像临沂这样的战略要地失守,到时候,将会影响到整个华东的战局,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战略计划。
他们给出了一个建议,既打了鲁南,又能稳固苏北,向淮北地区进兵。不过却要有先后顺序,打鲁南排在了前面。按照他们的想法,山东野战军主力回援鲁南,将敌人歼灭后,就能腾出兵力,连同华中野战军歼灭苏北的敌人,进而就可以向淮北出兵,一举两得。

中央对他们的建议非常重视,最终在24日回报,同意了他们的建议。这还不止,中央对鲁南极为重视,指示:鲁南胜利,即使苏北各城全部丧失,今后也能夺回来,意欲全力南下鲁南。
粟裕将军收到中央发来的电报后,久久不语,无可奈何的神态很久都没变。陈毅知道陈士榘将军他们擅自向中央发报后,大怒,咆哮地说道:"你们是向中央告我的状!"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无论是陈毅,还是粟裕将军,都只能按照中央的指示行事,好在,鲁南大捷,重创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