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西方舆论怂恿,印度有恃无恐,中印边境再起武装冲突

正当印度资产阶级磨刀霍霍,准备向中国边境大举行进攻的时候,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叫嚷要以武力援助印度,大肆诬蔑中国政府,恶意攻击中国入侵印度。在美英资产阶级政府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叫嚣中,西方舆论纷纷倒向印度,首先向中国人民以及正义与和平原则发动了一场肆无忌惮的挑战和攻击。

共和国初期,印度政府对外推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了维护印度的独立,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唱对台戏。随着中印关系的破裂,美国与印度的关系却日益密切。美国政府一直想寻找机会染指东方,以在全世界重新树立自己的霸权地位。中印边界冲突加剧以后,美帝国主义借机大肆喧嚷竭尽恶毒攻击之能事,诬蔑中国侵略印度。为了使中印边界争端发展成为对亚洲进行战争的另一个起点,美国伙同其它西方国家从各方面支持印度,歇斯底里地煽动印度反华。

1962年,西方舆论怂恿,印度有恃无恐,中印边境再起武装冲突

1962年10月起,美国报刊便开始竭力支持尼赫鲁的军事侵略政策,怂恿印度大肆进攻中国。美国报刊一再为印度当局对中国采取的军事侵略行动打气,极力鼓吹对华战争。提前出版的《时代》周刊对中国人采取了新的强硬态度"叫好"。这家周刊说,在过去的三年中,印度在边界上与中国进行的斗争,主要是喊叫而不是射击的斗争。但是上周,印度边防部队用迫击炮和手榴弹实行了交战……异乎寻常的是,印度对中国人采取了新的强硬态度。印度政府所采取的这一"新的强硬态度"显然迎合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欢心。

《明昱晚报》14日在一篇报道里说:"由于印度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尼赫鲁在同北京打交道时态度较前强硬了。"这家报纸竭力支持尼赫鲁的军事侵略政策。它说,"印度人相信,他们能够在喜马拉雅山的一次有限战争中打败中国人,因此他们不算后退。"报纸说,尼赫鲁已经要求中国人"撤出","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

《纽约时报》1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印度当局"显然力图表明,客观存在将抵抗中国人的具体入侵。"报纸鼓吹说"在多拉地区(指印度侵入的中国西藏的扯冬地区),它显然有力量做到这一点。"

1962年,西方舆论怂恿,印度有恃无恐,中印边境再起武装冲突

在美国舆论的叫嚣下,美国政府一再宣称支持印度侵略中国,并声明愿向印度提供对中国作战的高空运输机。美国官员10月17日在纽约还声明,在印度同中国的边境冲突中,"(美国)国务院支持印度,"狂称美国决"不是中立的。"他们还表白说,在过去发生的多次冲突中,"美国表示了对印度的同情和支持。"怀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政府对于印度的一切要求都将予以考虑。

10月20日,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美国宣传机器纷纷开足马力,竭尽所能地污蔑中国的正义行动。《华盛顿邮报》刊登的一篇社论鼓吹美国和其他大西洋联盟国家给印度军事援助,它说,中印之间漫长的边界"不是一个不重要的行动地区,保卫印度的确应该占十分优先的地位。《纽约世界电讯和太阳报》22日在评论中强调,"美国的问题是支持印度对付中国。"并劝告,对印度的支持"不要看上去像在拥抱印度而使它感到为难。"华盛顿《明星晚报》21日鼓吹,在印度发动进攻使得中印边界冲突扩大的情况下,美国不要"袖手旁观。"它写道:"这样说是保险的:如果战事变得使印度不能控制,美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印度也不想要它袖手旁观。"它叫喊:"美国不能眼看印度屈服。"

1962年,西方舆论怂恿,印度有恃无恐,中印边境再起武装冲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中,英国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动舆论机器,似乎要在支持印度反华的叫喊中,与美国舆论一争高下。一些英国报纸就中印边境局势发表"高论,"诬蔑中国侵略印度,大肆鼓吹全力支持印度反华。与美国一样,英国报纸在分析中印冲突事件时多半是出于别有用心。而是不是来自事实和原则。《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10月27日写道,香港的"外交界和军界认为中国人当然要在冬季气候妨碍作战之前尽量多占领一些印度边境领土……"《观察家报》记者从新德里写的报道中说:"印度政府勉强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中国的目的不仅是要从印度夺取边界山脉的控制权,而且还要给阿萨姆这个地方带来直接威胁。"《每日快报》评论说:"中国打算控制印度,夺取它的山区防御线,破坏它在尼泊尔和锡金等半独立的山地王国中的威信,并企图侵占印度的阿萨姆邦。"

英国外交大臣霍姆勋爵据此在上议院发表谬论说,"我想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估量中国的目的。第一个目的,我认为是这样以武力迫使印度签订一个边界协定,借此使中国人处在比目前更好的战略地位;让他们拥兵据险,既可孤立不丹,必要时也可以孤立尼泊尔,在控制了那一侧翼的情况下,如果愿意还可以在日后直下印度平原。"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一派胡言,可对英国来说,一个联邦伙伴是不会错的,错的当然是中国,因而它们一致采取印度政府的观点,狂称对华战争。

1962年,西方舆论怂恿,印度有恃无恐,中印边境再起武装冲突

英国舆论的一边倒,在英联邦中产生了引人注意的反响。英联邦从来没有明显地作为一个共同的防务组织出现过。而且它的许多成员也不愿意它这么做。然而,现在是第一次,这个奇怪的多人种组织中的一个不结盟成员受到了"进攻",人们很关心地注视着其他成员国的反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领导人都向印度发去函电表示同情和支持,毫不含糊地站在印度一边,跟着英国一同叫嚷对华战争,并宣布,印度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在锡兰,平等社会党领袖N. M.佩雷拉博士说,中国的行动是亚洲团结事业的一个"主要灾难,"除了丧失整个亚洲的好感,中国从这里得到点什么呢?"执政党斯里亚卡自由党的一位党员指出,如果中国政府的理由要求修改边界,正当的程序应该是通过友好讨论或者诉诸仲裁。"可惜中国人不采取这些办法而宁愿实行军事占领。"在联合国,马来亚代表对中国的"进攻"表示痛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犯印度领土说明了这一事实,即共产党中国政权为了满足它的扩张主义野心,是不惜向印度这样一个地位的大国挑衅的。"

1962年,西方舆论怂恿,印度有恃无恐,中印边境再起武装冲突

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在10月27日的声明中说,中国的"进攻"是"无缘无故的和无理由的"。《海峡时报》的社论喧嚷:"这一争端实质上是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斗争,而不是印度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斗争。"这种看法随之得到了罗得西亚总理的附合,他宣称:"不管我们之间有多少政治分歧,我的政府在目前的斗争中一直牢牢地站在印度一边。如果我们在物质上有什么可以帮助的话,我们将乐意这样做。"英联邦的一些非洲国家,也意见较明确地站在印度一边。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把中国称作"侵略者"。乌干达总理密尔顿奥博特先生要求联合国告诉北京,"直到战事停止为止,"没有人会支持中国进入这个组织。

由于亚、非一些英联邦成员国也跟着英国随声附和,使得西方舆论更加嚣张。法国、西德等国的报纸也紧随英美之后,大肆歪曲事实,诬蔑中国政府和人民,大力支持印度政府反华。尽管在各西方大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扩张的矛盾,但它们在支持印度反华这一态度上却达到了空前的一致。正是在西方舆论的鼓吹和指使下,使得尼赫鲁及其政府有恃无恐,一步一步地扩大事态,并向中国边境发动大规模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