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攻黄维兵团不下,陈士榘自告奋勇:让出指挥位置!小平沉思良久
陈士榘将军戎马一生,征战无数,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对于指挥作战,将军很有一套,在很多重大战役战斗上,都提出过非常宝贵的意见,甚至直接参与指挥作战,取得巨大胜利。
1948年,淮海战役,双方斗智斗勇,我军指挥员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战士们奋不顾死,一往无前,最终,将黄维兵团围在了双堆集。
自告奋勇,大败黄维兵团
困兽之斗,尤其勇也,被围的国民党军也知道情况危急,性命堪忧,逼着自己不退缩,他们都知道,如果被我军攻进去,他们也将在劫难逃。

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国民党军的战斗力提高了不少,中原野战军两个纵队发动了无数次的攻击,能用的武器全都用上了,仍然撕不开黄维兵团的防御。
陈士榘将军一直研究着战场局势的走向,研究对敌之策,一天,将军自告奋勇,向邓小平表示自己愿意率三个纵队前往增援。这期间,陈士榘将军还和邓小平首长闹了一些不愉快。
当天,陈士榘将军来到中野司令部面见政委邓小平,当面表达了自己想要率部队增援的事情。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坚持不下,拖久了于我军不利,增援几乎是势在必行的。可对于增援部队的指挥官,首长当时还没人选,既然陈士榘将军毛遂自荐,首长觉得让他去也是可以的,毕竟陈士榘将军指挥过很多著名的战斗,军事指挥能力毋庸置疑。
但是,陈士榘接下来的要求让邓首长有些不悦。将军向首长提出,要中野部队让出一个便于指挥和使用部队的位置,这样,也能方便自己的战略战术能得到有效实施。

当时战斗已经打了好久,这个时候换人,也没人愿意,毕竟殊死拼杀那么久,被换下来,谁都不甘心,而且,在部队需要支援的时候,增援的人要求要指挥位置,邓首长心里不是很高兴。
当着陈士榘将军的面,首长给各部队一一打了电话,询问此事,结果得到的答复都一样,全都没有位置可以让出来给陈士榘将军。将军听了这样的答复后,也不再说话,拂袖率部而去。
就在陈士榘将军南下行军的时候,突然接到邓小平首长的电话,要求将军停止南下,到六纵去指挥部队进攻黄维兵团。首长以为给了陈士榘将军想要的指挥位置,也有部队可以指挥,陈士榘将军就会接受任务前往。没想到陈士榘将军又提出了要求。
将军对进攻黄维兵团已经有了大致思路构想,在邓小平让他回去指挥六纵的时候,他当即表示:"一个纵队不行,所有部队归我指挥方可。"电话另一头,邓小平首长愣了一下,没想到陈士榘将军现在是要这么大的指挥权。这已经不只是临阵换将这么简单了,是在双方激战的时候换将,影响非常大。
电话一端,邓小平考虑了很久,最终同意了将军的要求,将所有部队的指挥权全都交给了他。

12月15日,陈士榘所指挥的部队大获全胜,黄维兵团自然也就被彻底摧毁。将军的这次大胜,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也证明了当时邓小平的决定是正确的。
陈士榘为人是出了名的"傲"。邓小平也曾将这样的评价用在将军身上。两人曾经在一起打过牌。邓小平打牌技术高超,几乎很难找到对手。淮海大战时期,华东野战军和东原野战军会合后,陈士榘那时就担任华野参谋。他们两人常在休息的时候打牌放松。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人眼里作为"常胜将军"的邓小平,竟然在陈士榘这里屡屡碰壁。陈士榘打一次赢一次,为了赢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所以连邓小平也说他太"傲"了。
1947年2月20日,芜湖战役打响。敌我士兵都对彼此志在必得。战争还未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因为敌军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装备上,都是多而精良。但是等战斗一打响,我军士兵气势高涨,势要与敌军一决高低。陈士榘冷静指挥,丝毫不慌张。胜利的天平就迅速向我军靠拢。从战役发起到结束,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陈士榘带领部队歼灭了敌军整整七个师,杀敌五万六千人。

面对这惨烈的结果,身为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的王耀武气愤之极,他简直难以相信但又不得不承认我军胜利的结果。据知情人士说,王耀武对此事始终耿耿于怀,他多次认为就是放五万多头猪在外面,共军也得花不止三天去抓吧。这简直太难以想象了。可是事实就是这样。
踏实做窝,毕生专注工程事业
陈士榘将军可以说将毕生精力都献给军事事业了。这是他守护了一辈子的东西,也是让他骄傲了一辈子的东西。他说人人都知道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有4000多公里长,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国的地下工程(不含人防工程)有5000多公里长。这5000多公里,每一公里的走向如何,哪些穿山,哪些涉水,他都清清楚楚。因为这是他任工程兵司令时主持修建的。这些地下工程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日夜守护,为之操劳,目的是让它们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科技技术人才紧缺,国家必须大力培养一些高科技人才。当时一些大学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开设的课程也很有限。像清华、北大、同济这样的国内顶尖大学也只有静荷载力学系。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举国欢腾,一方面,得益于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试验基地建设人员的日夜付出。制造出原子弹,是我国将帅非常重视的一件事情,别人仗着有原子弹嚣张跋扈,有了原子弹这一国之重器,在国际上将不再那么地受制于人。
1964年元旦之夜,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开国诸将军。毛主席与诸将军谈论当前局势,当提到原子弹的时候,主席两眼放光,一下子就想到陈士榘将军和张爱萍将军,两人一个负责科研团队、一个负责基地建设。
毛主席看着张爱萍将军和陈士榘将军非常形象地说道:"你们一个做窝,一个下蛋。""做窝"就是指的陈士榘将军成功建成"两弹"基地,而"下蛋"则是指在张爱萍将军的带领下,成功爆炸原子弹。在场的将军听了之后,都开怀大笑。
随着苏中关系的一步步恶化,苏军已经开始明确地表现出对我军的敌意。在1968年初春,苏军在中苏边境上陈兵百万,对我国边境虎视眈眈。苏军如此态度,我军不得不防,林彪遂让陈士榘将军拟定北线防务计划。

针对北线防务计划的拟定,陈士榘将军询问林彪,是否要报告给杨成武代总长,可林彪却说:"不用,他是个政治干部。"林彪虽是这样说,但陈士榘将军依然觉得不妥,北线防务计划,怎么也该让代总长知晓。
在北线防务计划初步拟定之后,将军越想越觉得欠妥,于是,在没有告知林彪的情况下,陈士榘将军将此份计划报告给了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三位老帅,让三位元帅也知晓此事。
林彪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非常不高兴,可没有办法,这份计划已经报告给了三位老帅,于是,林彪指示陈士榘将军:"既已告叶、聂、徐,再拟一份,上报刘帅。"
大雨送别,将军魂归九天
陈士榘将军1995年8月22日病逝于北京,听闻这个消息,很多老战友默默留下了眼泪,怀念之至。根据陈士榘将军夫人李峥回忆,在将军弥留之际,她伤心欲绝,痛哭流涕,陈士榘将军见夫人伤心如此,当即让人找来纸笔放在床边。

很快,纸笔找来,将军艰难地靠在枕头上,笔走龙蛇,写下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诗,赠送给李峥。将军逝世后,李峥对此非常珍视,这是陈士榘将军的绝笔,每次想念将军了,她都出来看一看,没事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地扫扫灰尘。
1995年10月19日,陈士榘将军夫人李峥从北京到荆州,参加将军骨灰和遗物交接仪式。这之后,发生了一件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现象。

在夫人她们下飞机的时候,天空下起大雨,等她们到了宾馆,雨突然就停了。本来天下雨这件事情没什么好奇怪,可第二天送将军的骨灰到市委礼堂开追悼会的时候,大雨如注,等到了礼堂,雨又突然停了。在准备送将军骨灰到龙泉公园安放的时候,刚出门,瓢泼大雨顷刻便来,到了公园雨又停了。
根据陈士榘将军之子陈华回忆:"将军去世那天是大雨,向遗体告别也是大雨。"上天也许是见一员赤诚忠心的老将病逝,为之伤感,仿若将军之儿女一般,见将军骨灰则心痛不已,难忍悲痛,流下泪来,形成了瓢泼大雨,祭奠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