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设宴款待杨虎城,建议他去延安未成功,后长叹:千古遗憾啊
陈毅元帅曾说:"他是一个有大海容人之量的人;一个有高山仰止之德的人;既是一个好的主角也是一个好的配角"。为何能得到陈毅元帅如此高的评价?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开国上将张云逸。一位最不像将军的将军,一位享受着元帅待遇的大将,除元帅外年龄最大的新中国将领。
一、千古遗憾:杨虎城未去延安
张云逸将军和杨虎城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当时,张云逸将军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长。正是这段经历,使得他和当时国民党的许多将领关系都不错,交往也十分频繁,就包括胸怀满腔抱负,志在报国,希望大展拳脚的杨虎城。张云逸将军和杨虎城等人经常谈论天下大事和复杂诡谲的形势,两人的看法和志向相同,交往更是密切。

有才华的志士的陨落和不幸遭遇总是让人惋惜和悲痛的。杨虎城认为蒋介石可信,可是蒋介石却早已不是大家以为的黄埔军校的那位校长了。权势让其面目狰狞甚至不惜对建下累累战功的杨虎城亲下杀令,一家人无一幸免。西安事变之后,内战结束,统一抗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杨虎城前往欧洲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但是中途惊闻七七事变,炮弹已经在家门口落下了,如此严峻的形势,让杨虎城根本坐不住,匆匆从欧洲返回,请缨上前线抗战杀敌。归国途中在香港落脚。另一方面,张云逸将军接到了党中央的指示,劝说杨虎城。张云逸将军亲自设宴款待杨虎城,酒席正酣之时,张云逸将军陈说此举归国之利弊,诚恳建议他到武汉见见周恩来,然后到延安去看看那里蓬勃发展的革命,延安更适合杨虎城,更能发挥他的才能。
张云逸将军也隐晦地提到了他和张学良"兵谏"已经触怒了蒋介石,回去之后的局势实在是太过危险了。但是杨虎城却说:"蒋公既然同意合作抗日,何分彼此,如去延安,反授口实。"可是现实的残酷性远远超过了杨虎城的预料。杨虎城连蒋介石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戴笠抓了起来,最终一家被杀害。英雄的结局绝对不应该是这样,就算是杨虎城要流血,也不该是流在阴谋诡计之下,如此憋屈,"马革裹尸"才是战士应有的待遇,更何况是英雄杨虎城。

不怪张云逸将军和别人聊天,长长地感叹:"千古遗憾啊!"若是历史的舞台有了杨虎城又会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呢?可惜的是,我们后人无缘见到了,英雄没有英雄应有的待遇,不怪乎蒋介石败走台湾,民心尽失。从这件事情中就可以窥见一二了。
二、书生气质:不像将军
张云逸将军自1909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起,便开始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一生经历的战役无数,但是身上却并没有军人的杀伐气,反而一股子风度翩翩的儒生气。这和张云逸将军自小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张云逸将军7岁就进入私塾读书,1908年就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陶和影响。当时西派的教育给张云逸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更是深入骨髓。百色起义,张云逸将军功盖华中,组建红七军并任军长。但是张云逸将军并没有丝毫军长的架子。拿着和士兵同样的薪水,吃一样的食物,穿一样的衣服。

训练的量也是相当,有东西大家分不藏私,吃着简单的食物,张云逸将军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之处。每次到了将士宿营的地方,他一定会去炊事班看看,捡柴、烧火、煮饭、炒菜,一套流程走下来,十分流畅,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因此,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伙头军"。亲民的将领非常多,但是像张云逸将军这样的,普通的、琐碎的事情和运筹帷幄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差别。
后来,张云逸将军出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同时兼任政委,依然作风不改。他时常穿一身长衫出行,走入街头巷尾,宛如市井之民拉家常,谈米价,什么又涨了,哪又出新的什么了?时常和百姓交流种地心得,甚是欢乐。
有一次,张云逸将军开车去柳州,路途中遇到两个樵夫砍柴,觉得甚是有趣。他便下车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与之谈起了砍柴的心得。当时,广西匪盗猖獗,两个樵夫又手拿砍刀,讲到高兴出还时不时地比划,让随从人员十分紧张,但是张云逸将军不以为意,依然聊得热烈,眼睛都没有眨一下,过了许久,才继续赶路。

又一次,张云逸将军前往百色的路上,恰巧遇见山林起了火,便立即命令司机停车,提着水就往前冲。火灭后,才继续走。有人夸赞:"张将军毫无官场习气,犹是书生本色。"身居高位,仍能保有这样的一份纯真,心底并未将自己特殊化,张云逸将军是民主、平等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
三、主角?or配角?
什么是主角?什么又是配角?在张云逸将军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区分,只有在不同的场合做应做之事的本分。
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将军任新四军副军长。一天,房东大娘腹痛难熬,将军急得心火直冒,立马翻过田埂,跑过河沟,以最快地速度冲到军队里的诊所,拉着医生就又开跑。这个时候没有将军,只有病人。

可是当患病的人是自己的妻子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有一天,将军夫人头疼,警卫员就去请门诊所的医生,路上碰到了他,将军问了情况后却说:"以后凡是我家属有病,只要她自己能够走来看的,不要门诊所派人来。"这个时候没有将军,也只有病人。其实所谓的"特权",只是一些人被迷了眼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很显然,张云逸将军不是这一类人。
多次经历生死,世间已少有可以影响其心志的东西,越平凡,越伟大。许多建立卓越功勋之人,我们越是走近他们,便越是亲近他们。细细品来,真的可谓是:伟大出自平凡。这一点在新中国的诸多大将身上都可以看见,先辈历经战火、经历生死,仍能初心不灭,更何况是我辈生于新中国,长于新中国的青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