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主席第二天复电,同意彭德怀的建议。后来的事实证明,彭德怀根据敌军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改变原定出兵方案,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冒进之敌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他特有的军事战略思想和军事胆略的洞察力。这是志愿军入朝后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的关键。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以特急电报发布命令,内容如下:"(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藉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一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命出动。(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10月8日当天,毛主席又立刻以特急电报致我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倪志亮转告金日成,电文如下:

  • (一)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略者;
  • (二)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 (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勤务工作及其在满洲境内有关援助朝鲜的工作,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负责;
  • (四)请你即派朴一禹同志到沈阳与彭、高二同志会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关的诸项问题。彭、高二同志本日由京去沈阳。

1950年10月8日,东方刚刚发白,蒙蒙细雨笼罩着静静的长安大街。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和总参谋部作战部长李涛等早已来到北京饭店门前,为彭德怀出征送行。彭德怀身穿土黄色呢子军服,手里拉着最小的侄女彭钢,在和聂荣臻等简短的谈话后,即抱起彭钢急忙钻进汽车内,直奔机场。汽车摇摇摆摆地在狭窄的马路上开进,彭德怀一直握着彭钢的手。幼小天真的孩子问:"伯伯!你这次走了,什么时候还来看我们?"彭德怀把她抱在怀里:"伯伯很快就会回来看你们!你们不要想家。""那你坐飞机到哪里去?还回西安吗?"彭德怀始终避开他入朝的行动,安慰似地说:"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要听老师的话。"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同彭德怀一起乘飞机的,还有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以及总参作战部处长、彭德怀指挥所负责人成普,参谋徐亩元、龚杰,彭德怀的秘书张养吾,俄文翻译毛岸英。这次离京的行动是十分仓促和绝对保密的,连每个人的家属包括彭德怀的夫人都不知道他们将前往何地。虽然当时细雨不停,因中央决定必须飞沈阳,飞机于8时左右仍冒雨起飞。后来同行的成普对此次飞行情况写道:"飞机在云层之上颠簸航行,俯瞰地面乌云滚滚,飞机如在大海波涛中行船,彭德怀不断同并座的高岗交谈情况。当飞机飞临渤海北侧上空时,强大的气流迫使飞机多次猛然下降几百米,尔后又吃力地向上爬高,颠得机上人员多数头晕恶心呕吐不止,惟有一名机械员和彭德怀却安然无恙。彭德怀神态安详。只是在飞机猛然下降时才听到他喊出'啊哟!'的惊叹声。"秘书张养吾在8日的日记中写道:"中央决定今日飞沈阳,但天气不佳,云雾很大,飞机过辽河后仍下雨,至沈阳机场时雨犹来停。东北局派华明同志等到机场将我们接到和平街一号安歇。"

彭德怀8日上午冒雨飞抵沈阳后,即争分夺秒地开始了极为紧张的工作,他和高岗立即召见了东北边防军(即原十三兵团)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等,向他们传达了中央政治局派兵援朝的决定,并听取了当前部队备战和思想情况的汇报。大家惊喜地看见原来是彭老总来挂帅时,都非常高兴,更增强了胜利信心。散会后,原在红三军团工作过的政治部主任杜平跑到彭德怀住处,高兴地向这位阔别了多年的老军团长说:"彭老总,我们真没想到是你来挂帅呀!"彭德怀微笑说:"不但你没想到,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组织志愿军,中央原来考虑是让林彪来的,但林彪说他有病,不能接受命令,于是中央才临时决定让我来了。"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下午,彭德怀和高岗召集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主要负责人李富春、李聚奎、贺晋年、张秀山等开会。在高岗讲话后,彭德怀说:"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高司令也参加了,中央已下了最大决心尽快出兵援朝,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否则后果难以设想。关于后勤供应问题,中央决定东北地区要全力以赴支援志愿军作战,希望东北局和军区的领导同志要认真研究部署,各项保障工作务必落到实处,这是保障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关键问题。"会上商定9日召开参战部队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的决定和研究部队出国前的日程安排。

10月8日,金日成首相接到当天毛主席的电报后,立即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务相朴一禹于黄昏时来到沈阳。朴一禹首先向彭德怀汇报了当前敌军进攻情况和朝鲜人民军的现状。说明金日成已转移到德川,并转达了金日成首相要求志愿军应迅速出动,首先一部控制咸兴,一部控制新安州。彭德怀告诉朴一禹说:中国志愿军已集中了20多万人,初步决定10月15日最迟20日入朝,请你们作些供应准备工作和选派一部分翻译。然后又商谈了中国志愿军入朝后需向朝方购买的粮、草、柴、菜等问题。由于时间紧急,朴一禹即于当晚返回朝鲜。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10月9日上午,彭德怀和高岗在沈阳召集了志愿军军以上干部开会,说明目前的形势及中央的意图,同时了解部队情况。彭德怀在会上说:"根据朝鲜战场的形势和金日成首相的要求,中央已决定出兵援朝,这不是我们好战,完全是美帝国主义逼我们走这条路的。当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到达'三八线'时,周总理曾一再对美军发出警告,倘若越过'三八线'北犯,中国将出兵援朝。但美、英军和南朝鲜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无视我国政府的警告,己开始越过'三八线'北犯,现正逼近平壤。其目的是向中朝两国边境鸭绿江边进攻,企图完全占领北朝鲜。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他不会愚蠢到等我们摆好阵势才来。敌人是机械化部队,又有空军和海军的援助,进攻速度很快,因此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中央派我到这里来,也是3天前才决定的。"

彭德怀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对各军领导干部提出具体要求说:"这次出兵援朝,我们要决心打赢,但也要有不怕打烂的精神准备,万一美国人打进我国来,那我们就烂了再建。"彭德怀最后要求:"各军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干部、战士树立必胜观念,要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败美帝国主义者。各军要日夜加紧准备,在10天之内克服困难,连夜突击,努力完成出国作战的准备工作。"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会上各军领导人对美国飞机肆意低空轰炸扫射顾虑甚大,要求中央军委尽可能派部分空军来掩护支援志愿军入朝作战。于是在会议还未结束之前,彭德怀、高岗即刻于9日上午11时联名急电致毛主席,询问:"我军出国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轰炸机和战斗机掩护?并由何人指挥,以及陆、空联络信号如何确定。"彭德怀在会上又说:"这次入朝与美军作战,和国内战争不一样。美国在朝鲜有1000多架各型飞机,这将严重影响我军行动。现在干部战士对美机的威胁和恐惧心理是有道理的,因我军装备太差,只有极少防空火器。林彪就是害怕美国的飞机、坦克才主张不出兵的。因此,今天周总理已飞莫斯科,和斯大林商谈空军掩护和武器装备问题。"

就在10月8日上午,彭德怀、高岗乘专机离京飞沈阳的同时,另一架专机也从北京机场起飞,乘坐这架飞机的是总理周恩来和俄语翻译师哲、机要秘书康一民。他们奉毛主席之命,秘密飞往莫斯科,同苏共中央和斯大林会谈。商谈志愿军改换苏军武器装备和苏联出动空军配合志愿军作战问题。当时林彪自称有病,也同机前往苏联休养。由于国内只有苏制小型客机,这架专机8日飞抵伊尔库茨克,9日又飞抵鄂木斯克,10日才飞到莫斯科。这时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多数委员均在南方黑海海滨休养。11日周恩来和林彪在苏共政治局委员、苏军元帅布尔加宁陪同下,乘专机飞到黑海附近阿布哈兹区的阿德列尔、斯大林的休养地,下午即和斯大林会谈。参加会谈的苏共政治局委员有: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贝利亚、米高扬、布尔加宁、莫洛托夫等。但主要是斯大林发言。其他政治局委员很少插话。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会谈首先是对朝鲜战场形势交换意见。斯大林认为:美军自从在仁川港登陆成功后,疯狂向"三八线"以北进攻,对北朝鲜压力很大,现在看来敌人是不会停止前进的。按目前情况,如果没有后援,至多能维持一个星期,这意味着美军和南朝鲜军将陈兵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中、苏、朝三国边界。估计那时我们特别是你们的东北恐怕就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了,他们随时都可以从空中、海上进行骚扰,这种情况是必须考虑的。但苏军早已撤出朝鲜,现在我们再出兵到朝鲜去有困难,因为这等于我们同美国直接交战。所以中国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兵力,我们供应武器装备,在作战时我们可以出动空军作掩护,但只限于在后方活动,而不能到前沿和深入敌后,以免被敌人击落、俘获,这在国际上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会谈中,周恩来表示:"中国政府于10月2日应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决定用志愿军的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援助朝鲜同志。因为如果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这对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此意己于当天电告斯大林同志。但我国由于长期战争,国民经济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况且军队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悬殊太大,而且空军才刚刚组建,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动时,苏联应该供应志愿军所有现代化武器装备,并应出动空军支援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斯大林听后表示:"苏联完全可以满足中国要求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项装备,具体细节由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元帅负责和苏联军方研究解决,并尽快运往满洲里交接。但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出动,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才可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在朝鲜作战。"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周恩来对斯大林关于苏联空军需在两个月后才能出动的态度感到失望。斯大林强调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不过是一种推托之词。早在1950年8月苏联空军派别洛夫将军率领一个师共138架飞机(其中有米格-15型战斗机122架)己进驻中国鸭绿江北侧,同时苏军在中国的旅顺港和苏联的海参崴也驻有空军,完全可以配合志愿军作战。斯大林实际上是担心如苏联空军在朝鲜与美国空军和地面部队作战,可能会引起苏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有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为了避免苏军与美军的冲突,斯大林想观察一下中国志愿军入朝后能否战胜以美军为首的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他估计双方经过两个月的作战较量后,胜败即可明朗化。到那时再决定空军是否出动。斯大林的态度显然是顾虑重重和犹豫推诿的表现。中苏双方在10月11日(莫斯科时间)会谈结束后,斯大林和周恩来即联名将会谈情况电告北京毛主席。

这时,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犯的敌军有:美国第八集团军所属之第一军(辖骑一师、步兵第二十四师),第九军(辖步兵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十军(辖陆战第一师、七师和空降兵第一八七团),另有英军第二十七旅、第二十九旅和加拿大旅、土耳其旅等部各约50fl0馀人。南朝鲜军队计有:第一军团(辖首都师、步兵第三师),第二军团(辖步兵第六、七、八师),第三军团(辖步兵第二、五、九师)。此外南朝鲜第一师配属于美第一军作战,第十一师配属于美第九军作战。当时先后参加朝鲜作战的美国空军有第五航空队,拥有各型战斗机700馀架;第二十战略轰炸机航空队,有各型轰炸机300馀架;此外美军每个师有侦察机10架支援其地面部队作战。至10月中旬,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总兵力已达40馀万人,各型飞机1000多架(海军飞机除外),各型军舰300多艘。自10月1日夜至10月9日,"联合国军"全部越过"三八线"。这时,"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骄横十足,妄想以仁川登陆后的强大攻势,实现其侵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计划。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鉴于朝鲜战场的严重局势,彭德怀心急如焚。为了进一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决定亲赴鸭绿江沿线,勘察地形,了解敌我态势。他在军以上干部会议结束后,10日晚即乘火车由沈阳赴安东。他在沈阳的两天里,几乎是通宵达旦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出国作战方案和后方供应等问题。据张秘书回忆,他们每天几乎工作约20个小时,就连吃饭时也在谈工作,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由于入朝时间非常紧迫,彭德怀在从沈阳赴安东的火车上仍不肯睡觉,一边啃馒头干,一边召集作战处长丁甘如和成普等人开会,研究司令部的组织机构。他说:"在沈阳两天太紧张,现在抓紧时间算算人头帐,把从北京和沈阳调来的同志们分分工。"就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临时司令部机构就在火车上组成了。

11日凌晨,火车抵安东。由于敌机不断骚扰轰炸,安东市实行灯火管制,一片黑暗。边防军司令部将他们接到镇江山招待所。彭德怀吃过早饭后,不顾连日的疲劳,前往鸭绿江边察看渡江地点,了解备战情况。这时侵朝"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第一线兵力有4个军共10个师另有1个旅1个空降团,总计约10馀万人,正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疯狂进犯。彭德怀在安东视察和了解情况后,即刻急电请示毛主席:"原拟先出两个军两个炮师,恐鸭绿江桥被炸毁时,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机,故决定将4个军3个炮师全部集结江南待机歼敌,改变原定计划,妥否盼示。"

十万敌军疯狂进犯边境,彭总急电:改计划!主席复电成为胜利关键

毛主席第二天复电,同意彭德怀的建议。后来的事实证明,彭德怀根据敌军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改变原定出兵方案,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冒进之敌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他特有的军事战略思想和军事胆略的洞察力。这是志愿军入朝后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的关键。

彭德怀自8日离京飞抵沈阳后,即按照毛主席10月15日入朝作战的计划,日夜加紧准备。他决心让志愿军出国后一定要打好第一仗,打出国威和军威,痛打强敌。尽管彭德怀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但是这次作战和过去不同,第一是和具有世界上最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军作战,第二是作战地区不是在国内,而是在从未到过的朝鲜国土上与美军作战。他考虑志愿军出国后将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当他经过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他深感10月8日在沈阳与朴一禹匆匆会谈的内容还不够详细具体,因此于10日晚20时又急电请示毛主席:"还有不少具体问题须与金日成同志面商解决,拟明经安东前往德川,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