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取绿林好汉袁文才,主席送100条枪,袁回送1000块银洋

1927年10月3日部队到达宁冈县的古城。毛主席在古城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陈伯钧参加了前委召开的党员大会。会议重点讨论了在湘赣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决定在井冈山建立留守处。毛主席在会上提出为能站稳脚跟,壮大革命力量,要注意团结当地农民武装和群众共同建立根据地。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会议决定争取和改造井冈山地方农民自卫军首领袁文才等人及其队伍。

文才是一个血气方刚、嫉恶如仇的绿林好汉。大革命时期,他率领手下的人赶走了宁冈县的几位伪县长,并与莲花、安福、遂川的农民自卫军一道劫了永新县大狱,救出了80多名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拉起支农民武装队伍来到宁冈。

毛主席主动与袁文才取得联系,亲自与他进行了面谈,晓以人义,并送了袁文才100条枪,袁文才表示愿意跟着毛主席干革命,由毛主席派人帮助他改造和训练部队。为表示诚意,袁文才回送1000块银洋,并答应工农革命军将伤员留在宁冈养伤。

为争取绿林好汉袁文才,主席送100条枪,袁回送1000块银洋

毛主席率领部队离开宁冈到达湖南水口后,决定派遣游雪程、徐彦刚和陈伯钧三人到袁文才那里帮助训练部队、培养革命干部,为建立后方根据地打基础。

临出发前他们一起去向毛主席辞行。毛主席正坐在一家祠堂的神龛脚下,旁边是用厚厚的稻草垫成的地铺。看到他们进来,毛主席忙招呼三人坐下。在询问了他们的准备情况后,毛主席挨个打量了三个人一番,目光中充满了信任,然后郑重地对他们说:"你们三个人的政治和军事素质都不错。派你们到那里去,前委是经过认真考虑和商议后决定的。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袁营长虽然是地方武装头目,但是他不同于别人。大革命时,有很高的革命热情。上一次我和他谈话,他显得很爽快,愿意与我们合作。尽管如此,你们去后,一定要尊重袁营长,注意和他们搞好关系。"

毛主席还吩咐三人,到了步云山还要多了解当地情况,搞点调查研究,传播革命种子,以积蓄革命力量。

三人点头答应,起身向毛主席告辞。

为争取绿林好汉袁文才,主席送100条枪,袁回送1000块银洋

陈伯钧与两位战友不久就到达了步云山,分别在袁文才部担任党代表和教官。他们没负毛主席重托,积极开展工作,对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进行了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很快使这支部队走上正轨,获得了新生,成为一支无产阶级的军队。

不久,毛主席率1团团部和1营来到了井冈山。井冈山位于罗宵山脉中段,地形复杂,人烟稀少,与外界几乎成隔绝状态。加之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反动势力相对薄弱,适宜于工农革命军长期驻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此时,正值各派国民党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相互混战之际,井冈山附近各县驻军大部分被抽走,茶陵县城除一些地主武装"挨户团"留守外,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毛主席当机立断,抓住这一有利战机,派部队一举攻克茶陵县城,建立了工农革命政府。

茶陵距井冈山100多里,不仅交通十分不便,且常常遭到地土武装的袭击和骚扰。为了保障交通线的畅通,陈伯钧利用袁文才与当地士绅的关系,打着维持地方治安的名义,带领连队驻扎在茶陵与宁冈之间的交通要道上,传递情报,掩护和接送来往伤员。之后不久,陈伯钧带领连队离开宁冈来到了井冈山,来到毛主席身边。

为争取绿林好汉袁文才,主席送100条枪,袁回送1000块银洋

陈伯钧来后,适逢毛主席脚伤,留在井冈山休养。平时毛主席除了关注茶陵前方的情况外,还常常深入到陈伯钧的连队和战士们一起交谈。一天,毛主席在部队课间休息时给大众讲了许多历史故事,最后他鼓励战士们:"《封神徬》上有个土行孙,还有个哪吒,他们部会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能力非凡,力大无比。你们能不能像他们那样,练就一身绝好的本领?"

陈伯钧和战士们深受鼓舞,他们齐声高喊:"能!"

毛主席看着生龙活虎、士气高昂的战士,满意地笑了。

进入12月,毛主席的脚伤大有好转,便决定下山。他安排好后方的工作后,找到了陈伯钧。

"伯钧同志,我的脚伤已基本养好,要下山去茶陵。茶陵的情况有些复杂,我不大放心, 想请你负责护送我去,你看如何?"

陈伯钧一听毛主席要自己护送他去茶陵前方,十分高兴。自从回到井冈山,陈伯钧就盼望着能到前线去参加战斗,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不好向毛主席提出来。这回可是如愿以偿了。陈伯钧很快和袁营长商量了此事。袁文才决定派一个班的战士随陈伯钧护送毛主席。

陈伯钧带了人马,跟随毛主席和毛主席的胞弟毛泽军及随从和同行人员踏上了通往茶陵的道路。

为争取绿林好汉袁文才,主席送100条枪,袁回送1000块银洋

由于沿途农会的协助,他们经过一整天的急行军,顺利到达茶陵坑口圩。这里离茶陵县城只剩下一半路程。陈伯钧与毛主席商量后,便让负责护送的这个班返回井冈山归建,由他独自跟随毛主席到前方去。

第二天夜色降临的时候,他们离茶陵只有五六里远了。为了谨慎起见,毛主席决定在一个小村庄暂时住下,探明情况后相机行动。陈伯钧让村里的赤卫队员到城边去打听消息。

这时,从茶陵城方向传出了枪声,密集的步枪声中混杂着重机枪沉闷的响声。

大家抓紧时间吃完晚饭后,毛主席做出了安排:"赤卫队派人去城边打听消息,还没有回来,他们虽然在村子周围放了哨,我们还是不能疏忽大意。我们几个人最好轮流在房子外放哨。"

毛主席决定和陈伯钧一起负责从下半夜到拂晓这一段时间,以便应付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夜半时分,茶陵方向的枪声渐渐稀落下来。几名到城边打听消息的赤卫队回来说,茶陵城东门外的浮桥被拆掉了,其他情况一概不清楚。

陈伯钧感到迷惑了。浮桥是被谁拆掉的呢?是我们部队自己拆的?这似乎不大可能,从茶陵城到井冈山,东门浮桥是必经之路,难道他们竟连退路都不要了吗?如果是敌人拆掉的,为什么东门外没有发现敌人?

为争取绿林好汉袁文才,主席送100条枪,袁回送1000块银洋

陈伯钧定了定神,仔细分辨着枪声。根据经验判断,他感觉情况不妙,一下子紧张起来。

眼下他们八九人,只有陈伯钧和毛主席的警卫员各有一支驳壳枪,另一个同志有条马枪,统共只有三条枪。如果此时敌人出现在村子附近,如何能抵挡得住?陈伯钧有些紧张地看了看站在身旁的毛主席。毛主席显然也正在思考着这一问题,他默默地吸着烟,神态自若,这使陈伯钧略感宽心,渐渐镇定下来。

好在一夜无事,拂晓时分,赤卫队长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浑身冒着汗。他讲了打探到的情况:我军已由茶陵城向南撤退了,敌人还尚未进城。大家顿时觉得十分奇怪,纷纷议论着:为什么部队不向东撤退到井冈山,反而往南向水口方向撤退?还要拆了浮桥?

毛主席思忖了片刻,似乎成竹在胸,他吩咐:马上向南追赶部队。

一行人匆匆踏上了南下水口的大路。途中,他们收容了3个掉队的伤员,才知道茶陵遭到了国民党第8军独立团的进攻,战斗整整打了一天,1团的部队伤亡很大,他们利用夜暗撤出了茶陵城。

大家马不停蹄一直奔波了30多里,又累又饿,于是便在一个村庄停下来,想休息一下,弄点吃的东西,同时为伤员找几个民夫。陈伯钧挨着毛主席坐下,毛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假若后面敌人追来怎么办?"

为争取绿林好汉袁文才,主席送100条枪,袁回送1000块银洋

陈伯钧立即回答说:"我同你的警卫员在后面打掩护,你们只管往前走好了。"

草草吃完饭,民夫也找到了,大家绑好担架,民夫们抬上三个伤员又向水口进发了。

入夜,他们到达水口。一营正在这里休息,团部的人都在这里。毛主席召集负责同志召开会议。大家讲明了情况:团长陈浩等人的叛变导致战斗失利,部队被迫南下。毛主席征求团党委意见后下令立即将陈浩等人撤职,押回井冈山受审,部队折回井冈山,向宁冈县砻市开拔。

为应对危机局面,安排好后续工作,毛主席连夜给中共永新县委的同志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部队准备到永新一带活动,希望他们有所准备。信写完后,毛主席将陈伯钧叫到跟前,让他连夜抄小路赶往砻市送信。

陈伯钧接信转身准备走,毛主席叫住了他。

为争取绿林好汉袁文才,主席送100条枪,袁回送1000块银洋

"天黑夜冷,多加小心。"

陈伯钧感激地点点头,连夜出发向砻市赶去。

随后,毛主席率领部队抵达了砻市。在砻市,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揭露和批判陈浩等人投敌叛变行为,任命张子清为团长。会后开工农革命军全体指战员大会,总结攻打茶陵的经验教训,规定和宣布了工农革命军三项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