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前线,民兵段光祥轻伤不下火线,遗物有段白布条,不是遗书
越军侵占了老山,麻栗坡县人民是首当其冲。
我边防部队收复老山,麻栗坡县人民支前参战是一马当先。
在万众齐动员,支前保边疆的口号下,从城镇到农村,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领导到群众,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六七岁的小孩,从干部到职工,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战斗的胜利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在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中,有一个极为出色的民兵连队,它就是支前民兵四连。
支前民兵四连,是一支由汉、瑶、壮三种民族组成的战斗集体。1984年4月22日组建,24日配属到部队,28日参加还击越军挑衅,收复老山的战斗。在执行前送后运任务中,全连民兵不畏艰险,英勇顽强,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把急需的弹药物资送到哪里,先后为部队9个高地运送各种炮弹.枪弹、地雷、手榴炮以及干粮、药品、水果等物资2216箱,约12.568万公斤;抢运伤员64人,较好地完成了部队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安宁做出了贡献,云南省委,省政府给他们记了集体一等功。

四连人员来自麻栗坡县麻栗坡的豆豉店、潘家坝、南油、天宝4个乡,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17岁。他们都是越武装挑衅的直接受害者,仇恨早已入心发芽,憋足了劲儿,盼望着严惩侵略者。
麻栗坡县直接与越南接壤的有7个区,22个乡,国境线长277公里,县城距边界的直线距离最近处仅9.7公里,是对越斗争的战略要地。1979年自卫还击战后,越南当局就派遣武装人员侵占了麻栗坡县境内的14个山头,经常向我边境村寨开枪开炮,埋设地雷,使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极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自1979年至1984年3月底,越军共向全县境内发射各种枪炮弹2.83万发,打死边民114人,打伤边民91人,363人被迫向内地搬迁。特别是1984年4至5月,越军向我发射各种炮弹5万余发,打死打伤我边民128人,打死打伤家畜187头,毁坏房屋356幢,杉木1.7万棵,茶叶400亩,油桐、油茶3000馀亩,输电线路37公里,使一个国营农场和20个乡的3.1793万亩土地无法耕种和管理,1.968万人被迫住进山洞和猫耳洞,几十所小学被迫停课。深受其害的边疆各族人民对越军的罪行十分愤慨。强烈要求严惩越军,夺回被侵占的我国领土,使边民重返家园,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4月20日,当4个乡接到参战支前的通知后,大家摩拳擦掌,群情激奋,报名的人争先恐后。正在责任田里犁地的瑶族民兵邓光发得知消息,放下手中的活计,跑到乡政府报名恳求。乡长同意后,叫他把家里安排一下,第二天就出发。当晚,他召集全家7口人开家庭会,对家里的事一一作了安排。邓光发那11岁的儿子听说父亲要上前线,半懂事不懂事地说:“前线很危险,万一你被大炮打着,我们怎么办?”邓光发亲切地对他说:“孩子,爸爸也舍不得离开你们呀,可是,越南鬼子太可恶,太霸道了,他们天天向我们打枪打炮,派人进来偷袭破坏。去支前参战,狠狠教训越南鬼子,是你爹几年来的心愿,也是很光荣的事情。你在家好好听妈妈的话,好好上学。”他妻子鼓励他说:“你放心去吧,家里的事有我,不必挂念。你去了要好好听领导指挥,好好干,全家人都希望你平安回来。”邓光发告别了妻子儿女,告别了父老乡亲,牵着一匹白花马,来到民兵四连,上级指定他担任了二排长。

潘家坝年过半百的石荣斌,本来在南温河帮人盖房子,听说儿子石华山参加了支前,自己也争着要去,谁劝也不行。石华山拉着马缰绳说:“我年纪轻,爬坡下坎,苦点累点没有事;你上年纪了,腰腿不便,眼睛又不好,还是我去。”石荣斌哪里肯依,一把抢过缰绳,说:“这次我能去我就去,下次我不能去了你再去。我年纪大了,以后支前上前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你争也没有用,马缰绳在父子俩手中夺过来又夺过去,谁也不让谁。最后,还是县武装部长、支前办公室领导和区领导3人出面才劝解下来,同意石荣斌去。
51岁的谢志良,听说部队要准备收复老山;立即和儿子谢康发一道跑去乡政府要求参加支前。乡里考虑到他年纪大,只批准了他儿子谢康发去。谢志良急了,扯住乡长的手不放,摆出了一大堆理由:“我赶马多年,养马医马都在行:年龄虽说大了点,撵山赶路不会落在小伙子后面;支前连年轻人多,掺几个老点的还可以压压阵。”乡长只好同意了他去。
很久以来就憋足劲儿要参加还击越军挑衅的谭富华,是在乡政府里接到叫他出任支前民兵四连连长通知的。通知上那“火速” 二字,对这位曾当过3年铁道兵、现任天保乡党支部副书记的共产党员来说,是深知其含意的。老山就在这个乡的边上。他家离乡上约20里,给妻子告别是来不及了,就立即带领民兵向指定的集结地出发了。到了南温河,他才用极简短的文字给妻子写了封信,望妻子理解他的心情。

4月22日这天,来自4个乡的78名民兵和74匹骡马,组成了支前民兵四连。24日就奉命开赴分水岭配属参战部队。到达后,部队派到四连的徐副指导员对全连作了战斗动员,使大家更加明确了支前的意义和任务。连长谭富华抓紧时间,对一些初学赶驮马的青年民兵介绍了扎马驮子,调教骡马的经验,使大家增强了完成任务的信心。
4月26日晚,四连民兵冒着雨向老山进发了。民兵们赶着骡马,在崎岖的丛林小道,风雨兼程。瑶族民兵蒋云科在家劳动时,左脚底板被石块划烂化脓,肿得穿不上鞋子,行军途中,马受惊,又踢伤了他的右脚面和小腹,蹲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卫生员赶快为他包扎,连里也准备留下一个同志照料他。他摇摇头,站了起来,说,战斗就要打响了,我不能留在后面,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歇一下,我能去。“他忍着痛,赤着双脚,一直跟着全连前进。4月27日凌晨2时,他们在路边宿营。这时,阴雨连绵,民兵段光祥想到骡马是支前运输的“重要伙伴”,决不能让它受凉,于是,他脱下自己身上的雨衣,盖在马背上,自己偎在马身边,穿着被雨水淋透了的冰凉的衣裳,一直蹲到天明。
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当晚7时,全连又从磨刀石出发,开始向老山脚开进。他们走的是田埂、河沟,崎岖泥泞。为了隐蔽意图,不暴露目标,全连不打电筒,不发出声响。许多同志摔得浑身是泥。有的同志因为脚陷进一尺多深的烂泥中,鞋子拔掉了,就打着赤脚走瑶族民兵邓光发行军中右脚被马踏伤,后来又连摔了3跤,左脚被扭伤,他没叫一声苦,没有一声怨,坚持行军不掉队。指导员黄泽兴跑前跑后,鼓励全连同志咬紧牙关,学习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坚持到老山就是一个胜利。拂晓,他们到达小坪寨时,部队向老山之敌发起的总攻开始了。隆隆的炮声就是命令。连长谭富华命令全连加快步伐跑步前进。经过140多里的长途跋涉,四连民兵终于在4月28日7时40分按时到达老山脚下待命。

4月28日9时,老山战斗进入了关键时刻。为了狠狠打击入侵之敌,我边防炮兵以猛烈的炮火向负隅顽抗的越军进行轰击。前线急需一批火箭弹和无后座力炮。连长谭富华立即向前线指挥所请求任务。经首长同意后,他和全连同志,没歇一口气,没喝一口水,不顾一天一夜的行军疲劳,立即行动起来。从老山脚到最远的59号阵地往返要5个多小时,到最近的50号阵地和综合库也需要两个多小时。
一路上山高坡陡,泥泞崎岖,有许多地方连上山的小道也没有,加上越军的炮火忽远忽近,忽东忽西,给民兵前运后送带来许多困难和危险。扎马驮子的时候,连长谭富华对年过半百的老民兵谢志良说:“大爹,您劳累几天了,今天又有病,这一趟您就别去了。”这位老同志紧紧抓住马缰绳说:“伤风感冒算什么病,跑一趟,出出汗就好了。”他扎好马驮子就上了老山。由于山大林密,道路难行,一时找不到炮阵地。在敌人的炮火下,他不顾危险,催马前行。有时路滑坡陡.马驮两箱弹药上不去,他就卸下一箱自己扛着走,爬沟过坎,整整经过4个小时才找到了炮兵阵地。干部战士很受感动,有个指挥员握着他的手说:“老同志,你年纪大了,山这么高,路又难走,你要当心啊!”老谢摆摆手说:“不怕,马不成器,人还不能扛?只要你们打胜仗,任务再重也要完成!”4连年龄最小的民兵张朝华,当年只有17岁,他个子小劲头足,跑上跑下,胆子也练大了,一天之内赶马驮了4趟弹药。他怕马累坏就拿出自己的干粮喂马。在马上不去的地方,他也和壮年民兵一样,肩扛弹药上阵地。
临近中午,四连已经给老山各阵地送去了各种弹药710馀箱。民兵们个个身上全被汗水、雨水、泥水湿透了。下午3时,民兵段光祥刚刚从高地返回综合库,他听说59号阵地急需弹药,立刻向连长请求任务。连长知道他已经有二十多个小时水米没沾了,脚又在连续运送弹药途中受了伤,去59号阵地的路又陡又滑,骡马上不去,全部弹药要用人背,就叫他先休息一下,啃点干粮再说。可是他执意不肯,坚决要上,不等连长批准就和其他同志一道,扛起炮弹,抬起担架,迅速向枪炮声最稠密的59号阵地冲去。段光祥扛着两枚火箭弹,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他们刚刚爬到山腰,就被敌人发现了,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们袭来,段光祥把火箭弹抱在怀里,机警地向后打了两个滚,对紧跟在身后的许礼荣说:“你告诉后边的同志,注意隐蔽,我先上去看看。"许礼荣一把拉住他,说:“不行,炮火太猛,上太危险,等一下吧!”段光祥焦急地说:“炮弹运不上去,伤员接不下来,部队的同志肯定着急,耽搁不得!”说着,一跃而起,冲上前去。这时,敌人又有一排炮弹打来,段光祥左滚右闪,低姿前进。刚冲出一片杉树林,就在离老山主峰不到200米的地方,一发炮弹在他旁边爆炸了,弹片击穿了他怀里的火箭弹,弹体被引爆,段光祥壮烈牺牲了。他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民兵们在衣服口袋里,只发现了一块4指宽的白布条,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段光祥南油乡民兵四连血型A。”

就在段光祥同志壮烈牺牲的时候,炮弹强大的气浪把连长谭富华掀翻在地,一层厚厚的黄泥盖在他身上。他爬起身,连忙将段光祥身上的火扑灭,又叫4个同志把段光祥抬到后边去,然后对后边的同志说:“沉住气,上!”每个危险时刻总冲在前的连长,又带领民兵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继续向59号阵地冲去。段光祥牺牲,他是沉痛的,但他并没有被敌人的炮弹吓倒,他解下段光祥拴在树上的马,继续为老山各个阵地运送弹药物资。
当他们把弹药及时送到目的地后,有个叫陆定尧的伤员急需接运包扎所。民兵们要用担架抬:陆定尧见民兵们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执意不肯上担架。他的右臂被打掉了,腿部负有重伤,谭富华见了不容分说,背起他就走。从阵地到公路包扎所有3公里路,一路上他不断鼓励陆定尧:“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打断一只手,还有一只手嘛,同志们会给你报仇的!”战士陆定尧感动得在他背上流了泪,说:“谢谢你,老同志,让你太辛苦了!”到了马嘿包扎所,卫生队长叫谭富华和其他几个民兵等着,把经过简单处理的伤员转送到公路包扎所。他们左等右等也不见送伤员下来,几次要冲上第一线去接伤员,都被卫生队长阻止住。过了半小时,谭富华忍不住了,带着几个民兵,飞快地向85号阵地冲去,子弹嗖嗖地从他们身边飞过,他们毫不畏惧,终于冲上阵地救下了伤员。
在前运后送中,二班长肖起录,双脚被划得溃烂,流血不止,他不吭不叫,一直不下火线。三班长邓朝坤,生病发痧,吃不下饭,恶心想吐,仍然不休息,积极请求任务上阵地。司务长徐再启,除了操劳全连的生活外,还主动协助连指导员做同志们的思想工作。一听说前线急需弹药,他扛上52斤重的炮弹就往前冲。后勤班本来没有运送弹药的任务,在班长卢锦国的带领下,他们一面做好饭菜.一面主动挤出时间把38发炮弹,300多斤大米扛上前线阵地……在抢运伤员途中,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下坡时,前面的同志把担架举过头顶,后面的同志把担架放在自己的两条大腿上,坐在地上往下滑行,不少同志裤子划烂了,屁股上划出了血。敌人炮袭时,他们就用身体掩护伤员,只要伤员少一分痛苦,什么样的痛苦他们都能忍受。

有一次为了寻找59号阵地上的烈士遗体,连里3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石荣斌、谢志良、罗洪春主动要求去抬烈士。连长不同意,他们说:“我们年纪大,处理烈士遗体比较合适,何况这些同志都是为了我们才牺牲的。”连长说:“59号阵地山高路远,战斗还在进行,烈士还不好找,还是我们年轻力壮的去吧。”3位老同志哪里肯依,说:“有你们一趟,就有我们一趟!”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平常见了死人就害怕的年轻人也都上阵地抬运烈士。
4月29日拂晓,敌人向我老山部队发起了大规模反扑。部队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各阵地部急需弹药。民兵四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及时向9个阵地运送弹药1000馀箱。4月30日,又分别向各阵地和综合库运送弹药700馀箱,保证了坚守老山部队有充足的武器弹药,消灭入侵之敌。老山驻军指战员都说:“我们打老山,民兵四连是出了大力的,没有他们的支援,我们的任务是难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