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美国制造东京湾事件,轰炸越南,毛主席:要打仗了
1963年9 月6日,毛主席在《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审定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现在,我国社会制度变了,第一个原因基本解决了;第二个原因也已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这里存在着战争可以避免和战争不可避免这样两种可能性。但是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
实际上,早在 1952 年7月毛主席即提出了要“掌握现代技术”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在长期战争实践中,毛主席深知科学技术对于军队战斗力、对于战争胜利的深刻影响。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中,他自然知道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1952 年7月,他在给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训词中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客观条件已完全具备了这种可能,只需要加上不疲倦的主观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1953 年1月,在给总高级步兵学校的训词中,毛主席又强调说:“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要努力“掌握现代军事技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苏联终止了对华技术援助。8月,在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中又提出,“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中国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
1960 年7月18日,毛主席在北戴河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1964年 12月,在修改国务院对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毛主席曾写了一段话:“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对于现代技术尤其是那些新技术,毛主席十分敏感,除了决策发展核武器之外,还要求加强激光等技术的研究。1963年12 月16 日,在听取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时,毛主席强调指出:激光,“要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它。没有成绩不要紧”。
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培养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才、打破常规发展技术,是毛主席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一个基本思想。其中,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培养掌握新技术的人才,是提高生产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打破常规”和“加速发展”,是尽早缩小差距的重要策略。在毛主席上述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事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带动了国家工业、农业和其他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

20 世纪 60 年代初,在我国经济和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毛主席提出经济和科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是基于民族安危、国家安全的深层考虑,是对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长远筹划。
越南位于中南方向,地处印度支那,是中国南部方向的重要屏障。冷战时期,刚刚经历朝鲜战争的中国不可能不把美国对越南的侵略视为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支持越南共产党人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既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国际主义义务。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主席,密切关注越南战争的发展,对国家安全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对包括三线建设、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后勤保障等问题在内的战备工作做出一系列指示。其中,尤其“要求地方抓军事”。
1963年美国扩大对越南的军事卷入和干涉。1964年8月初,美国制造了“东京湾事件”,以此为借口悍然于8月5日开始轰炸越南北方,跨过了它自己宣布的“战争边缘”,走上扩大越南战争的道路。毛主席得知这一信息后,在有关文件的批示中写道:“要打仗了。”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总参作战部起草了一个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12 日,毛主席批准了这一报告,并“要求精心研究,逐步实施”,同时催问国务院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机构成立没有、展开工作没有。19 日,国务院成立了以李富春任组长、由 13 人组成的工作机构。这一年,毛主席曾多次对越南领导人说,对于美国的侵略行径不要怕,“打得不痛不痒,不好解决问题。索性闹大了,好解决问题”,当年“你们不消灭法军的主力,法国人怎么会轻易放弃北越?”

越南的战事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 1945 年 9月至 1954年7月的抗法战争,尔后是1961 年5月至1973年1月的抗美战争。中国对越南两次抗击外来侵略都给予了大力支援。1946 年 12月,法国出兵越南引发越法战争。1949 年 12 月,胡志明要求中共向他们派遣军事干部指导抗法战争并为其提供三个师的装备和1000 万美元的财政援助。
1951年1月,毛主席在莫斯科与斯大林、胡志明共商“有关越南党的建设、民族阵线、军事和外交等问题。随后,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并向越南提供了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在中国境内为越南人民军换装和进行训练。毛主席还亲自审阅了越南组织的一系列重要战役行动计划。中国是越南抗法战争期间唯一向越南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越南军队的“全部武器弹药和装备都由中国按照预算和战役的需要直接提供”。1954年5月7日,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直接指挥下,越南赢得奠边府战役的大胜,全歼法军 1.6 万人,俘虏法守军司令德卡斯特里准将。
7月,在日内瓦会议上,经过中国代表团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促成越法双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从而结束了越法之间的战争,实现了越南北方的完全解放。但越南南方由美国扶植的吴庭艳政权所控制。1960 年 12 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始了反抗美国侵略和吴庭艳恐怖统治的大规模游击战争。越南南方游击战争的兴起,打乱了美国的计划。1961年肯尼迪政府派遣特种部队进入南越,开始在南越实施所谓的“特种战争”。

1962年2月,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成立,统一指挥南越军队和不断增多的美国特种部队。为了防止“共产党侵略”,美国还组织了一个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公开把越南南方、老挝和柬埔寨列为该组织的“保护地区”。美国报刊公开宣称,“这个条约就是为了对付中国”。
1963 年,随着美国侵越战争的升级,越南党和政府在扩大对美战争的同时也再次向中国提出援助请求,要求中国不仅提供武器装备援助,还要求中越两国军队共同对美作战。从反对美国侵略的战略全局考虑,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决定尽一切力量,援助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 1964年6月下旬,毛主席在接见越南军事代表团时对文进勇表示,我们两党两国要合作,共同对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就是说,我们两家无条件共同对敌。自此,中国着手派出部队进行抗美援越的必要准备工作。
从 1965 年3月开始,美国持续轰炸越南北方,并派遣地面部队入侵越南南方,展开以“南打北炸”为基本特征的侵越战争。4月8 日、9日,美国飞机还入侵了中国海南岛,对执行空中巡逻警戒任务的中国海军航空兵飞机发射导弹,企图以此慑止中国对越南的支援。9日,毛主席批示:“美机入侵海南岛,应该打,坚决打。……美机昨天是试探,今天又是试探,真的来挑衅啦!既来,就应该坚决打。”5月16 日,毛主席对胡志明说:“美国打不赢你们,打不了20年,他们怕你们,你们将打赢美国。”

当胡志明提出请中国把越南后方一些地区的后勤保障工作包下来时,毛主席当即表示同意,并风趣地说:“中国来包,不成问题。你们在前线,我们听你的。我们都要听美国的指示。他叫我们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从6月9日开始,中国陆续向越南派出了志愿部队,包括高炮部队、铁道部队、工程部队、筑路部队、通信部队等。在中越军队的共同打击下,1968年 10 月 31 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完全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和炮击。
随着国际政治局势、美国国内情况和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中国援越抗美部队的任务已不太多。1968年 11 月17 日,毛主席对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讲,我们的部队在你们那里如果没有大用处了,“可以撤回来。如果他们再来,我们再出去嘛。你们考虑一下,哪些可以留,哪些不要留,对你们有用的留,现在没有用的就撤,等将来又有用了再去,这和你们的飞机利用中国的飞机场一样,需要利用时就利用,现在不需要了就不利用”。同时,毛主席还说:“我赞成你们又打又谈的方针。”并强调说,谈归谈,但必须给美军以沉重的打击。如果不能在我场上给美国以重创,谈判桌上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1969 年 9月底,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省区成立了援越领导小组,开展对越南受援省的直接援助工作。1971 年3 月,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确定了进一步加强援越的方针。1972年 5月,美国政府借口越南人民军发动春季攻势,突然恢复对越南北方的大规模轰炸。在越南政府的请求下,中国再次派出支援部队,担负陆上运输和海上扫雷任务。1973年1月,美国停止了在越南的侵略战争并陆续撤出越南南方。1975年 4 月,越南实现统一。

从1965年至 1972年,中国抗美援越派出的部队总计32 万人,最高年份达17万馀人。这支部队中有4200 人负伤、1100 人牺牲。他们在越南作战期间秋毫无犯,被胡志明称为“毛主席领导的抗美援越,如果仅从军事行动上看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从战略上看,则达到了改变战略处境、捍卫国家根本利益的根本目的。由于我对越南的坚决支持,导致美国不仅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遭受了比朝鲜战争还严重的损失,而且在美苏对抗中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战场、国际社会和国内的多重压力,着眼集中力量对付苏联,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即调整对越政策,着手使战争”越南化”,企图通过谈判争取“体面的撤军”。而要解决越南问题,绕不过中国这个坎儿,甚至不得不倚重中国;要有效地对付苏联,不能不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制衡力量。
为达此目的,美国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一是不能在军事上大规模卷入亚洲大陆;二是必须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三是应当承认“一个中国”,废除与台湾签订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四是解除对中国长达20多年的全面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政策;五是支持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席位和常任理事国地位。如果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打破美苏围攻、改善国际关系、成为“大三角”中的一角是多方面和长时间努力的结果的话,那么,抗美援越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且主要是以军事手段发挥作用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