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经过3个多小时激战,沙市伏击战全歼湘敌王牌军第四十三旅,除毙、伤敌人一大批外,还俘敌1000馀人,缴获各种枪、炮1000馀支(门)。

沙市战斗,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中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不仅缓和了坚持湘绿区斗争的困难,还迫使敌人不得不从“围剿”中央苏区的部队中,抽调李抱冰第五事三师以及独立第四十六旅,到湘赣苏区来作战,而且还增派兵力加强绿江西岸的防务,以阻止红军东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压力,支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此时,湘赣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意图,以全部兵力保卫永新平坝子(方圆不过30馀公里),并指令构筑碉堡,抢修防御阵地,以堡垒对堡垒。稳扎稳打,实施短促突击,为保卫苏区“流尽最后一滴血。”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于是,湘赣军区的红军部队,为实施分兵把守,付出了很大代价,使有限的兵力和弹药,消耗于单纯防御作战中。为了夺回永新城以东的金华山地带。红十七师五十一团三营曾固守阵地达半个月之久。后于6月下旬才换防下山,渡过河水进驻北岸,待机迎敌。

由于安福金田之敌五十三师,准备与永新城的敌十六师南北对进,企图打通该县之间的主要交通线,进而压缩苏区,截断互相之间的联系,孤立红军各防御阵地。6月30日,红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团长金承忠、政委苏杰,命令三营进至松山108阵地,以阻止敌五十三师的返进。

当天,侯副营长率领第八连于黄昏时占领松山阵地,挖掘工事、设置鹿砦、构筑野战指挥观察所,准备迎击敌军的进攻。

松山位于永新城东北的怀忠以东两公里处,是永新、安福大道必经之路。这座小丘岭的标高仅108米,横长纵短,东高西低,北缓南陡,面积不大,为中等起伏地,与周围的山峦不相连接,是一个孤立的制高点,易攻难守。它的正东是神功山,正南是香炉山.东侧山脚下有一村庄名叫“松山老居”,附近地势平坦,是一块狭长的垄坝,阶梯式稻田密布期间,射界开阔,有利于作战双方发挥火力。松山山顶的右侧有一沟壑,便于部队隐蔽出击。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敌第五十二师到达安福话,判断红六军团必在松山截击.即以第一五七旅和一五八旅向松山攻击,并以一五九旅担任主攻,另一旅担任掩护和警戒。6月30日,敌军推进至松山以北的山岗,构筑碉堡工事,准备发起突击。配置第一线的是三一三、三一五、三一六、三一七团,共计10000多人。

针对这种情况,红六军团军团长兼红十七师师长肖克,决定将栺挥所设于金鸡坡,观察所设于香炉山。以第五十一团坚守松山七阵地,第五十团为右翼,位于神功山阵地。战斗开始前,第四十九团位于香炉山,为师第二梯队,后来随着战斗形势发展,该团一部与第一线的五十一团并肩作战。红军学校和地方游击队位于敌前进的右侧,担任钳制警戒任务。红十八师位于金平山,执行阵地防御任务,配合红十七师作战。

在“誓死保卫永新平坝子”的战斗号召下,红六军团放弃以往的灵活机动战术,执行在敌包围圈内实施内线消极防御的阵地作战,以短促突击的战术与敌死打硬拼,不惜一切代价背水一战。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松山阵地当时处于赤白交界处,人民群众在腥风血雨的灾难中,被迫流离失所,田地荒废;豪绅地主及商户人家也已逃至金田据点。部队在当地找不到口粮,勉强捡来一点稻谷,磨了后煮成粥,赖以充饥。三营八连的指战员饿着肚子修筑阵地工亊,力不从心,山上黄土板结,沙石坚硬,工具简陋且有缺乏,突击一夜才挖掘了跪射的浅兵壕和掩体,扫除了正面射界的障碍,用砍倒的松树枝埋设了鹿砦,并修筑了一个大半身高的土堡,充当营的指挥观察所。

营长周仁杰得悉此情,即在半夜派人送饭上山,让八连指战员吃了顿饱饭。拂晓前,他率领营主力赶到松山阵地,接替八连任务,让该连休息。这时,他看到构筑的防御工事过于短浅,又指定各连和重机枪棑突击抢修,加固工事,力求挖得深些,符合实战的要求。

拂晓,营长和各连连长进一步勘察了地形,明确规定各连的具体位况和任务,给重机枪排选定了射击阵地,形成营防御阵地火力配系。

天一破晓,凭肉眼就能看到距三营阵地千米之外的敌人第一线轻、重机枪火力阵地,证实了村庄前哨晚间的报告,田陇斜对龟敌人正在频繁地做工事,周仁杰用望远镜观察正前方二三千米以外地域,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高低不一的高堡垒。他预感到敌人早已展开存碉堡群的纵深地域,即将对松山发起进攻。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三营防御正面完全是暴露阵地。

第八连位于松山的中部顶峰,担任主阵地的防御任务。侧后方是第七连。担任第二梯队,以一个排控制左翼一营防御地段右侧的空隙。

为等待一营接替该排的防御任务,遂将第七连移至八连左翼的后侧,待一营到达阵地后保持衔接。七连作为营的反击力量,前伸了两个班埋伏于村落的侧翼.以便于及时发现和阻击进攻之敌,并视情况从右侧隐蔽撤回原阵地实施机动。并视情况从右侧隐蔽撤回原阵地实施机动。第九连作为第二梯队担任反冲击,配置于七连、八连之间的侧后实施机动;重机枪排阵地位于营主力阵地的两翼,组成交叉火力网。

按照团指挥所的部署一营于上午8时到达三营阵地的左翼,展开了兵力、兵器,抢修防御工事,以扩大松山防御正面。该营阵地前地形平坦,不利于出击,主要是以侧射火力杀伤、顶住敌人,直接支援三营坚守的主阵地。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上午8时以后,敌五十三师先以炮火轰击松山阵地,企图摧毁破坏三营防御工地,杀伤他们的有生力量,打乱战斗队形,这时,周仁杰早已命令各连分散隐蔽防炮,尽量减少伤亡。从敌人第一次炮击过程中,他已观察到正面之敌在向松山开始运动,敌人的一举一动完全暴露在他的视野之内。敌人第一线配备的轻、机枪火力阵地,距三营阵地约1000米左右,离村落前沿约700米,敌在一线配置得轻、重机枪有数十挺,远看像“木马”似的黑压压一线,架设在工事上,射手侧卧倒或跪在掩体里,第二线是迫击炮阵地,第三线是步兵平射炮阵地,均处于待命射击状态。

敌炮击之后,不一会儿硝烟散去,敌机接着飞临松山上空进行轰炸扫射,敌步兵开始运动前进,展开冲击队形。为掩护步兵冲锋前进,敌同时以轻、重机枪向三营猛烈射击,并压制破坏三营阵地火力和工事设施。数十挺轻、重机枪像飓风暴雨一样的扫射,枪口喷射出无数的火舌,一场惊心动魄的浴血战斗很快就拉开了序幕。

红十七师沉着应战,采取正面顶住,侧翼反击的战术,埋伏在村落前沿的分队,对发起攻击之敌,以猛烈火力阻击在四垄里,迟滞敌人进攻行动,然后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隐蔽分散,从右侧撤回防御阵地待机。当敌先头部队进至村落后沿时,即在迫击炮、平射炮、重机枪等火力掩护下,集结整队准备冲锋,小心翼翼地匍匐爬行或曲折跃进;距阵地约300米时,八连仍未开火射击,待敌爬到山坡鹿砦前沿之际,三营重机枪火力首先猛烈扫射敌冲锋队形,杀伤了一大批敌人,打乱了敌战斗队形。敌遭受打击后,惊恐万分,首尾不能相顾,延缓了冲锋前进的速度,很多步兵卧倒在山坡或村庄房屋下,不敢爬起来,进攻之敌处于进退维谷境地。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当三营重机枪暂停时(为节省子弹不能连续射击过久),敌人又窜上鹿砦前沿,边射击边冲锋。这时,预伏在阵地七的重机枪、步枪等武器分别从三个方向向敌齐射.迫使敌人后退滚到山腰和山下,少数冲到鹿砦跟前的敌人,也被手榴弹打得抬不起头来。在这一瞬间,三营右翼部队乘机出击发起反冲锋,加上左翼一营火力的杀伤,敌人纷纷向后逃窜,溃退到进攻出发阵地。此时,三营出击部队也从右侧分散隐蔽返回待机阵地。伏击分队则继续留在村落,仅以少数人员位于前沿警戒。

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后,周营长即命令各连、排派人把敌人遗弃在鹿砦下、山坡上的武器弹药和敌死尸、伤兵身上的武器装备取回来补充自己,同时叫各连抓紧战斗间隙,安置伤亡战友,整理队伍,擦拭武器,补充弹药,准备再战。这次,他们第一次缴获了新的德式自动武器快慢机,手提花机枪及自动步枪,战士们个个兴髙采烈,士气更加旺盛。

正当三营修补、加固防御工事时,敌人又准备发起第二次进攻。肖克师长、甘泗淇主任来到三营阵地,周仁杰即向肖师长、甘主任扼要地报告了战斗情况和当面敌人动态,两位首长边听边走,当进入营指挥观察所用望远镜观察敌阵地时,敌突然以猛烈的火力袭击指挥所,甘泗淇主任的符卫员当场中弹阵亡。见状,周营长急切地请肖师长他们立即离开前沿,肖师长却再三叮嘱要很好地转运伤员隐蔽防炮,依托阵地杀伤敌人。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敌人第二次进攻开始了,炮火更加猛烈,掩护步兵跃过田垄,逐渐接近村落,并同红十七师伏击分队发生激战。此时,三营和一营指战员迅速从山背后进入堑壕,准备抗击敌人的进攻。从敌人的战斗队形可以看出,敌人增加了兵力,组成左右两路。主攻的一路朝三营正面涌来,黑压压地一片;另一路向一营防御阵地攻击,企图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松山阵地,一营以猛烈的火力进行侧击,支援三营打击正面之敌。敌人还没有进到鹿砦前沿就被一营和三营的火力、手榴弹压在山坡上,被迫卧倒射击,匍匐爬行。

这时,一、三两个营密切协同,乘敌立足未稳,从两侧出击,并追击到村庄,与敌人短兵相接,白刃格斗,逐屋争夺。经过激烈鏖战,终把敌人驱逐出村庄,恢复了原来的态势,打垮了超过他们两个营6倍以上兵力,并在兵器方面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的第二次进攻。但是,他们也伤亡俱增,弹药消耗也过半了。

敌人两次进攻受挫,丢弃了大批尸体、伤兵,一无所获,却不甘心失败,又开始炮击了。这次敌人进攻的兵力约有两个加强营。先以炮火轰击三营主阵地,尔后延仲射程,炮击山背。当敌步兵战斗群跃过田埂冲进村庄时,则兵分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一个多营,第二梯队也是一个多营,配置于第一梯队正后方,距离百米左右,即在村庄的后沿,掩护第一梯队攻击前进,火力也比前两次进攻加强了。这种进攻式样并不新奇,不过是浪推前浪”的战法罢了。敌两个梯队交替冲击,似乎从容不迫,但是,三营采取敌变我变的战术,仍以少数人员隐蔽在村庄:前沿扭任阻击,完成钳制性的任务即返回,而主要力量则配说于阻击阵地的右侧,专打敌人冲锋的密集队形,近距离杀伤敌有生力逛,阻滞它的进攻行动,分散它的兵力。在营的防御主阵地上,也相应减少了人员,主要为了增强反冲锋、反突击的力量。堑壕里的战士们,集中了大批手榴弹,重要阵地的战士身边都有二十枚,鹿呰前沿还绑扎了木柄手榴弹(缴获敌人的);并以特等射手专打敌指挥官及冲在最前头的敌兵,以密集的机枪火力和手榴弹打击敌第一梯队。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采取这种战法,又打退了敌人第三次进攻。由于敌众我寡,这次却未能将敌打出村落。因此,三营立即重新组织部队作好迎击敌人新的进攻的准备。

当敌人发起第四次进攻时,其攻击的锐力已渐衰退,被三营—举击溃并乘胜打出村落。接连打垮敌人4次进攻之后,周营长看看表,时间是正午12时。在三营以劣势兵力,一个上午击退以德造新式武器装备的强敌发动的4次猛烈进攻的战斗中,一营部队给了三营以很大的支援,仅一营营长一个人就向敌群投掷了80多枚手榴弹……

由于三营伤亡大,已经连不成连,排不成排,于是周营长下决心,把连缩编成排,排改为班。干部的伤亡更大,营指挥员就只有他和侯副营长了,教导员龙锡光重伤已下战场。为了保证连续战斗,继续坚守阵地,他们再次调整了战斗部署,采取梯次配置,以第九连位于原第八连的阵地,这个连伤亡较少,战斗力中等。打了几个回合有所锻炼提高;第八连伤亡较大,缩编为一个加强排,指定它担任反突击和出击任务,这是仅有的一个战斗机动分队了。

午后2时许,敌机飞临松山阵地上空,旋转了几圈,似在进行侦察袭扰,但在最后一次低空盘旋时,却对三营阵地纵深轰炸扫射,像给三营送来了进攻前奏的信号。

保卫苏区,红军为何放弃灵活战,实施消极的阵地战?背水一战

这时,周营长举起望远镜向敌进攻出发地域眺望:敌人约有一个团的兵力,组成三个梯队营,在飞机、大炮、重机枪的掩护支援下,跨过田垄,冲上山坡。第一梯队营仍向三营正面攻击,第二梯队营向一营正面攻击;第三梯队营在后侧掩护,企图一举攻占松山。

然而这次进攻虽然比前几次的指挥略微周密一些,进攻的行动也很有节奏,步炮协同也比较协调,火力更加猛烈,但是刚攻到山坡鹿砦前沿,突然遭到冰雹似的手榴弹杀伤,又在原地挣扎,蠕动不前了。就在这时,三营、一营立即发起反冲锋,蠕动不前了。就在这时,三营、一营立即发起反冲锋,将敌打得狼狈逃窜。照例,战士们忙从敌人遗下的尸体和伤兵身上取来枪支,解下子弹,武装自己。

敌人的进攻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