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薛家将":兄弟四人,一个上将,两个中将,一个少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938年武汉会战失利后,抗战进入到最为严峻的战略相持阶段。长沙作为中日双方在华中必争之战略堡垒和前沿u 0 j h h b ( G阵地,在此后的1939年至1944年间,共见证了中日双方在此地展开的4次会战。
指挥湖南境内中国军队作战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不辱使命地成为会战成功功不可没的核心元素。在他的带领下,中国B ` H e d O正面战场的战士们阻止了日本对四川等西南地区进攻的同时,又防止了B , n j W日本通过攻下长沙进行南北军事力量的整合。
战役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在残酷争斗下抗战军民的信心,待到1d j 9944年冬湘西会q n M战中方获胜开始,中国抗战正面战^ [ 8 h 3 x + v u场终于转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
薛岳,字伯陵,广东省乐昌县人,性情刚烈,杀伐果敢k } N m p V,因抗战的赫赫功勋4 & ? 4 0 _曾获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为自由勋章授予中( x 1 3华民国的第一人。
19i ` [ K H p Y n W39年9月爆发的第一次长沙会战,薛岳将军率部正面交锋冈村宁次的18万精锐,中国军队凭借熟悉的地形和坚决执行的战术战法,1939.10.10冈村宁次电令"全军撤退",此战一举歼灭q + ~ J F ] ) ( b敌军3万之众!
日方第11军司令阿南惟畿欲替帝国一雪前耻,于1941年9月18日集结全军所有精锐兵力,开始了第二次长沙会战。
薛岳将军继续采用诱敌深入的打法,待敌军长驱直入后于9月26日向集结在长沙、宜昌的敌军发动全面猛攻,阿南惟畿再次重 6 R复冈村宁次的命令:全线z n Z X ) w撤退!第二次长沙会战以敌军再次失败告终,战斗严重减员、辎重损失惨重!

19a D j 5 9 t } W41; l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薛岳将军所率精锐部队被抽调2个军配合南下军团进攻广州。长沙二战兵败的阿南惟畿籍此机会对长沙开始第三波攻击K J @ N E。由于兵力减少,薛岳将R d `军下令全军将士死守长沙、重伤残兵亦不得后退+ ; = h ^ ^ P ,。
经过拼死争夺,薛岳将军终于切断了敌军的补给军队,于1月3日对阿南惟几的残军形成全方位包围圈。长沙第三次会战再次使敌军损失惨重,歼灭敌军6万馀人,是三次长沙会战中战绩最为辉煌的一次,被打服的日本人由此尊称薛岳h 5 k : e Y U P将军成为"长沙之虎"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q ? K d x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当f 2 = { { q U 6 0这个国家B / V l @ t 1 g I、这片文明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无论处于怎样的立场和见解,面对国恨家仇,每n a ( ? 4 5 1 h一个华夏子孙都会同仇敌忾、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去。
亦总会有无数华夏儿女,上至将军下到士兵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以微薄之躯为延续这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冈村宁次:撼山易、撼薛将军难
就抗战正面战场而言,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敌军给予薛岳将军率众防守的湖南、江西所在的第九战区的压力绝对远超其它战区,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面对如此严峻的战事局面,作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将军沉着应战,既1 X D ( D有万家岭大捷的酣畅淋漓- @ G k ) { u N,又有常德战役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的惨胜。
在经历了1939-1944年数次长沙会战的血_ { I雨腥风后,薛岳将军因率部歼敌众多而名声大噪,成就其熠熠生辉的军事生涯,此役4 Y z _ $ ? 7 H Q之后带给敌军的后遗症B Q % ] h便是在抗战后续期间再未向长沙发起过进攻,为此薛岳将军也得到来自国民政府的S ? y T v Y D褒奖—青天白日勋章&罗斯福总统的贺电赞赏。
只T ! U ;能说强中自有强中手,越接近对方的水平,越明白对手的恐惧和强大& k [ [ @ U。就算侵略战争中如日中` l | *天,赫赫有名的侵略敌军首领冈村宁次,信手拈来了东条英机无能为力的东北;易如f ~ } E 6 6 P z #反掌的打下了板垣征V = l 9 v x y @四郎苦苦缠斗依然无法拿下的武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控制住了多田骏弹压不住| L ] J的华北…….
如此一个在战场上骄横冷血、胜利对o d R t X & @他犹如探囊取物般,堪k S ?称中国人民_ : V #死敌的战场恶魔,在与薛岳将军数次交锋后止不住盛赞对手的强悍,心悦诚服的L [ U发出如此感叹:撼山易、撼薛将军难!

站在每一个抗战战士身后的是无数个普通的家庭
薛岳将军的家族,可谓抗战中的"薛家将",在薛岳将军的作战风格影响下,他的四个弟弟中有三人先后投身抗战战场,成为抗战英雄。最终薛家兄弟四人:一个上将,两个中将,一个少将E w l g ? i B,可谓一门忠良,在近代R 4 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三弟薛仰 o - d W霆,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薛仰霆亲临前线参与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及后续的常德会战,在战斗中l r L O斩获颇丰,并由于出色的表现被送到印度兰姆伽步兵训练学校接受美式培训,结束回国后接任第90师师长一职。
四弟薛仰骠,南京陆军步兵学校第三期毕业后进入部队。第三c @ S次长沙? C E L 3 v会战,薛仰骠亲率部队将被敌军占领的雨帽山夺回,随后又带队攻占了衡阳城西的东阳铺。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薛仰骠被提升为151师副师长。

五弟薛仰谦,毕业于南} q S s .京g I } j ^ W /陆军步兵学校第三期后进入部队,担任中山团管区司令,负责在中山、顺X / y # C , r德、宝安三县征兵送往前线。尽管没能像哥哥们一样在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杀敌,但同样为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能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首先是国人有决不做亡国g ) ] L 7 ( ]奴,誓死将抗战进行到底的不屈民族意志;有与日本侵略军持久作战,凭借时间、空间、意志拖垮敌人的正确抗战策略,那句著名的"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便是抗战时期惨烈状况的描述。
在那国破家亡、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整个民族的危机关S 6 8头中,国家必须将那些被誉为国之重器、民族希望的"十万青年十万军"投入到战争熔炉中去。
这时的中国,无论高门望族、亦或寒G p K门小户;无论在城镇还是村庄,每个人都是民族斗士,站在每一个抗战战士身后的` [ L +便是那无数个j d z + s J普通中国家庭、是慈爱的母亲和严肃的父辈们,而薛岳将军家族就是在这场残酷| } P s - Q {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名将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