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频爆粗口,曾因此被网友告上法庭,北大教授就这素质吗?

2011年10月7日下午,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自己的微博下面大爆粗口,用自以为幽默的有文采的“排比粗口”大骂《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

孔庆东的这一举动让围观群众大跌眼镜,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在人们一贯印象里温文尔雅的教授居然会大爆粗口。

网上有人开始讨论他到底够不够资格当北大教授,很多网友公开质疑:北大教授就这素质?

孔庆东频爆粗口,曾因此被网友告上法庭,北大教授就这素质吗?

然而这已经不是孔庆东第一次发出不当言论了,孔庆东这些年来的不当言论,可谓“精彩”,有人公开调侃孔庆东,真的算得上是业余的相声演员了。

孔庆东,请你好好说话

孔庆东网上一度说他是孔子的第73代直系传子,他本人也一度以孔子的传人自居,然而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无从考证。只是他一贯的言论态度,自称孔子后人实在让人觉得讽刺。

2010年孔庆东因为在出席节目的时候赞扬朝鲜的制度,并且大肆谩骂诋毁韩国的制度,而遭到了网友的热议。

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个知名专家学者的一次失言,没想到这却是孔庆东放飞自我之路的开始。

之后他在公开平台多次发表了不当言论,直到2012年,他终于把自己作到了法庭之上,因为发在微博上的诗遭到了网友的质疑之后,他大骂网友,直接被网友告上了法庭结果孔庆东败诉,判决其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元、给付公证费1000元。

孔庆东频爆粗口,曾因此被网友告上法庭,北大教授就这素质吗?

此后,孔庆东就成为了公堂上的常客,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当言论,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争论,他多次与人对簿公堂,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败诉。

无数人在嘲讽孔庆东的同时也有人在发出希望之言:孔庆东,请你好好说话。

孔庆东之所以能成为北大中文系的知名教授想必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专业素质自然不在话下,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著名学者,尤其对鲁迅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多年来也出版了不少的文集。

虽说确实有实力,但是平日里的言行举止确实令人汗颜。很多高校教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坦言孔庆东的言行举止确实不符合高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孔庆东频爆粗口,曾因此被网友告上法庭,北大教授就这素质吗?

事情发展起来已经不是孔庆东一个人的问题,孔庆东的粗鄙谩骂已经收获了一大批的粉丝,而是背后折射了太多的社会问题,就算孔庆东的观点是正确的,他的发言是否要被正确引导?

不当言论引爆网络,许多死忠粉还在盲目追捧,有调查显示,有6成的网友支持孔庆东骂记者,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会形成一种错觉?会不会引导孔庆东们继续这样的言辞?

孔庆东,请你好好说话,这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呼唤,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的愿望,孔庆东的支持者们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言论之间粗鄙的不堪入耳

孔庆东频爆粗口,曾因此被网友告上法庭,北大教授就这素质吗?

究竟是媒体的炒作还是学者自身的失德?

多年之前,孔庆东曾经批判过《百家讲坛》越来越娱乐化,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初衷,如此言论获得了一众观众的支持。可孔庆东本人是不是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呢?或许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或许是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或许是那时候专家学者们仍旧忙碌于教学之中,并没有多种媒体供他们向外界发表言论,因此那时孔庆东的言论似乎还是正常的。

近几年来,尤其是从2011年接受采访后开始,孔庆东的言论越来越放肆,不当言论频发,媒体报道的甚嚣尘上,也让很多人有些反感,孔庆东事件的背后,已经不再是孔庆东一个人的锅了

所谓的吸收眼球,为了所谓的流量,为了更多的人关注,媒体的引导作用已经朝着一个失衡的扭曲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些专家学者们自然也乐意朝着媒体指引的方向发展,于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孔庆东频爆粗口,曾因此被网友告上法庭,北大教授就这素质吗?

在充斥着浮躁,压抑与不安的当代社会,似乎言论要足够新鲜足,够特立独行,足够震撼才能引人关注。

正常的分析已经不再满足大家寻求刺激的感觉,专业的学术领域发言一般观众也不一定能听懂。

于是很多的科教发言开始朝着一种奇怪的方向发展,各路专家学者的发言如同一针强效兴奋剂刺进观众的心中,效果自然是有的,可是副作用也太大了。

当名人发言的娱乐性多于政治性,给社会造就的矛盾有冲突,远远比他们本身想要达到的目的还要多。造成的影响自然更大,留下的问题自然也更多

媒体操作宣传怎样才能达到一个平衡点,专家学者的发言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引导这个社会,孔庆东现象的背后不仅仅是一种为了寻求关注的专家学者自身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更是媒体责任感的缺失。

关于孔庆东事件,中国网的评论显然更加客观与公正,媒体和孔庆东本人都是有责任的,社会也 不应该纵容这一种现象,所有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

言论自由绝不仅仅是乱七八糟的胡说,法律道德的红线之下,有理由有根据的得体发言,这不仅仅是孔庆东一人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所有人应该坚守的底线。

孔庆东频爆粗口,曾因此被网友告上法庭,北大教授就这素质吗?

名人该自律,自由有底线

当今社会无疑是一个多元化自由发展的时代,整个社会乐于倾听每一方的发言和观点,这并不意味着孔庆东作为一个专家学者频发不当言论的借口。

社会需要自由的,但每一种自由都是有条件的,从来没有人可以肆无忌惮,哪怕是在言论更加自由的西方社会,孔庆东的发言很多也被做了消音处理。

比起普通人,名人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他们是名人,所以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他们是名人,所以有更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是名人,所以会引导很多人的发展。

另外,以孔庆东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影响巨大的同时,会引发一部分思想上不健全的青少年的效仿,会造成社会更大的问题。

哪怕孔庆东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也不应该提倡。中国人素来讲究仁义道德,素来讲究温润尔雅。

在称为礼仪之邦的国度,有无数人出口成脏,有无数人以错误的言论为乐,有无数人支持粗鄙的发言,甚至青出于蓝的模仿,这会成为一个社会的悲哀,这会成为一个时代的不幸

孔庆东频爆粗口,曾因此被网友告上法庭,北大教授就这素质吗?

名人应该自律,因为名人树立的是一个榜样作用,当然除了社会引导作用之外,名人自己的发言影响的不一定是他的听众,还有他所代表的整个群体。

孔庆东本人的发言就曾经一度关系到北大的声誉。北大的校风开放,讲究兼容并包。

然而孔庆东本人却因为有人反驳他的学术观点,而在微博上对其大加谩骂,甚至还被人告上了法庭,这显然是不符合北大一贯的办学治学理念的。

虽然北大并未对孔庆东本人作出严厉的批评,但孔庆东本人应该引以为戒,自由绝不仅仅是这种言论的自由。

名人需要自律,自由应该有限度,所谓以言论自由来为孔庆东开脱的人们,显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而在媒体引导下,由于名人效应而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导致社会上有些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偏斜,是急需要纠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