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项羽的分封合理吗?
秦朝末年诸侯并起,大家纷纷拿起锄头反抗秦朝的统治。现在暴秦已经没有了,是该到了分赃的时候。实力最强大的项羽是这次分赃大会的主持人,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项羽,希望项羽能给自己封一块土地以后可以好好过日子。项羽也满足他们的意愿,开始大肆分封天下。
如果想顺利分封天下,项羽必须要解决楚怀王的问题和关中王的问题。项羽现在有信心让所有人都听自己的,包括自己的老大楚怀王。出于对老大的尊重,项羽还是很礼貌的派人禀报关于关中王的人选问题。楚怀王不知道是看不清形势还是故意和项羽过不去直接回了两个字:如约。这下可把项羽给惹怒了,新仇旧怨决定一起算。其实楚怀王之所以坚持怀王之约,有他自己的打算。他自己万万不能否定怀王之约,否定怀王之约就等于否定自己的权威。为了保持自己仅存的尊严,他就一定要坚持怀王之约。

项羽对楚怀王的反应非常不满意,项羽心中已经对楚怀王有了杀心。不过事情还不能做太绝,项羽还不想当着天下英雄的面公然杀掉楚怀王。他还是要顾及天下人的看法,还得妥善处理好楚怀王问题。
项羽决定给这个楚怀王一个台阶,名义上依然尊楚怀王为天下共主,并且给了楚怀王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义帝。“义”就是名义上的,可以有也可以无,但绝对不是真的。项羽此时就是要好好恶心恶心熊心。
不光是项羽不把楚怀王看在眼里,所有的诸侯(刘邦除外)也都不把楚怀王看在眼里,更不会把怀王之约看在眼里。现在他们眼中只有土地,心里只想着项羽能不能封自己一个王当当。至于义帝的死活,只要项羽开心,随他便吧。
处理了义帝以后,项羽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封天下诸侯。

项羽分封的原则也很简单。首先你要有足够的功绩,其次要参加了巨鹿之战,第三要是项羽信任之人。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你要随着项羽一起入关或者自己打入关中。这四条如果满足其中一条就有机会被封为王,如果四条都满足的话绝对是王。当然项羽不能烦你,他要是烦你的话你也不能被封。
项羽第一个要封的人是自己。项羽把自己老家及其周边九个郡的地方分给了自己。九个郡是什么概念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中国被划分为36个郡,后来逐渐增加到41个。可以说项羽的封国占了中国快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当然项羽自己给自己封这么大的地盘也在情理之中,其他人也不敢反对。项羽把自己的国名命名为西楚。为了体现自己的武力和功绩,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只有霸王才能配得上项羽的赫赫战功,只有霸王才能配得上项羽的霸气。
刘邦吗,想当关中王是不可能了。等待他的只是任由项羽分配。项羽和范增合计好之后,决定把刘邦流放到遥远的蜀中。为了“应付”怀王之约,项羽辩称说巴蜀也算是关中之地,这也算是对天下有了一个交代。所谓的巴蜀之地也就是现在四川和重庆一带。现在被称为天府之国,那时候可是个不毛之地,也只有鬼怪和野人也刘邦为伍。

关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项羽也知道这里是万万不能分给一个人的。至于如何处理关中,项羽心里早就有了打算。当时章邯投降的时候,他就封了章邯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现在只不过是进一步落实这一政策而已。除了章邯以外,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的地方。司马欣的功劳主要是劝服章邯投降。这点功劳肯定不能被封王,不过人家命好,人家曾经对项家有恩。董翳封翟王,统治咸阳以北的地方。项羽把这三个人分封到关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防止刘邦东出,准备把刘邦彻底锁死在巴蜀之地。由于这三个人都是秦朝的降将,而且又都封在原秦地,所以习惯上我们成之为三秦。项羽这个决策显然是不高明的。这三个人本来是秦国降将,正是由于他们的投降行为导致二十万秦军被坑杀。现在又把他们三个放在秦地,秦人恨不得活吞了他们三个,又岂会为他们效命。更主要的是,三秦中除了章邯之外,其馀两个都是草包。刘邦打过来的时候也只有章邯进行了有力抵抗,其馀两个望风而降。
魏豹立为西魏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
申阳原来是赵相张耳部将灭秦之战中攻下河南地。封为河南王都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成封为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司马昂平定河内,多次立下军功封为殷王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歇封为代王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赵歇虽然被封为王其实是被降了一级。
张耳本来就有美名远播,参加了巨鹿之战并且随同项羽一起入关。被封为常山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英布是项羽帐下第一猛将,参加项羽的所有军事行动。为项羽立下汗马功劳,项羽自然不会亏待这位勇猛的部将。英布被封为九江王都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吴芮是英布的老丈人曾经率领一部分士兵和项羽一起入关。被封为衡山王都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共敖原来是楚国的上柱国灭秦之战中平定南郡,立功颇多。封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广的命运和赵歇一样,实际上是降了一个级别而且被自己的部将超越。他比赵歇还惨,直接被封到了东北荒凉之地。韩广封为辽东王都无终(今河北蓟县)
臧荼参加了巨鹿之战,且随同项羽入关。封为燕王都蓟县(今北京西南)
田市等于降了一级封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田都参加了巨鹿之战而且和项羽一起入关。封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田安封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项羽的分封。我觉得项羽的分封可以用“不平”两个字概括。项羽一口气封了十八个诸侯,这些诸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被封为王,未免有封王过滥的感觉。司马欣、董翳、共敖等很多人的功劳完全没有资格被封为王。他由于某些原因被封了王,自然会引起许多人不服气。有些人有功劳却没有封王,比如陈余和田荣。人不怕穷就怕不平。张耳和陈余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区别在于张耳随项羽入关中,而陈馀负气出走。张耳被封王,陈余只得到三个县他自然不乐意。田荣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势力强大而且在齐地影响力很大。按照当时田荣的实力绝对应该封王,结果项羽封了三个实力和能力远远不如田荣的田氏王。项羽不封田荣,除了有没有随同项羽入关中以外,还因为田荣间接害死了项梁。项羽分封的三个齐王都是不是田荣的对手,田荣也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项羽分封。

再次项羽分封的各个王同样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刘邦的功劳非常巨大,刘邦是秦朝的直接掘墓人,是刘邦给了秦朝最后一击。在整个灭秦战争中,除了项羽没有人可以和刘邦的功劳媲美,刘邦可以堪称灭秦的第二功臣。按道理说,刘邦因为功劳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结果因为刘邦得罪了项羽,却被封得最远,被赶到了最荒凉的巴蜀之地。刘邦对项羽的分封非常不满,但是迫于项羽的压力却又无可奈何。刘邦从进入汉中那一刻起就时刻想着如何打回关中。司马欣要能力没有能力,要功劳也没有功劳,只是当年救了项梁一命就被封为塞王,相当于是三分之一关中王。许多劳苦功高的人没有捞到王位,司马欣的王位自然会被人嫉妒。项羽依靠暴力和军队暂时稳定住了局势。虽然有人对项羽分封不满,但是迫于项羽的军事实力也是敢怒不敢言。
项羽的这次分封,就像是两千年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都是火山口上的体系,只能稳定一时。火山里面积攒了太多的不满与仇恨。对项羽分封不满的人,一旦有机会就会立即挑战项羽。几个月之后,先是田荣跳出来反对项羽,接着刘邦又打回关中,项羽建立起来的体系维持不到一年即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