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拍回来的小印章在一年之内竟然暴涨200倍!什么石头这么值钱
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的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所以一说捡漏,大家都比较关注。捡漏已经是一个传说,毕竟文玩圈里水深,能成功捡漏的并不多。今天我们盘点收藏圈中最疯狂的捡漏!

在2016年,这枚宝玺曾在西冷拍卖中亮相,但因当时考据问题并未证实出它的"真实身份",现场仅以1.8万的价格成交。而在2017年6月6日的保利春拍中,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云'居然以380万的价格落槌。一年不到,翻了200馀倍,净赚300多万!

1.8万到380万,一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它的价值如坐火箭般飞速上升,让这枚印章麻雀变凤凰了呢?
主人是干隆
在西泠拍卖会首次亮相时,这枚印章还是个"黑户",只考证出来是清代的东西,并没有人知道它的"真实身份",所以身价才会这么低,1.8万就落槌了。可是买家慧眼识"宝",认为这枚印章肯定大有来头,拍回家后就马上开始为它查明身世,这一查,把买家给惊呆了——它的主人竟然是干隆皇帝!这是一枚出身皇家的印章啊!

大家都知道,干隆是个十分"风雅"的皇帝,最喜欢的就是到处题跋敲章。别人看到一副好的诗画作品,最多口头称赞几句,但咱们干隆爷觉得光嘴上说说不过瘾,非要拿出印章来盖盖盖:

先看看这张广为流传的《干隆印迹》图:

据《干隆宝薮》和现藏的实物统计,干隆共有玺印1800多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生平制印无数,简而言之,他就是个印章发烧友。


王献之的《中秋贴》,人家王献之一共才写了30多个字,被干隆咔咔咔盖了80多个章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盖了几十个章

光盖章还不够,必须写上自己的评语
干隆的职业精神可不是简简单单一幅画盖一个章就能够表达感情的,超级超级喜欢还要亲笔题写观后感。而最常使用的一个,就是本文的主角——那枚不起眼的宝玺"丛云"。

台北故宫收藏的《富春山居图》上,就印着"丛云"的章:

北京故宫藏冯承素摹本王羲之兰亭序的干隆御提旁,也能找到"丛云"

同样台北故宫所藏,沈周笔下著名的"肥猫",干隆御提的下方便能找到这方"丛云"
南红火热
除了有个出名的主人外,这枚宝玺的材质是如今最火热的南红,应该也是它身价暴涨的原因之一。它的颜色鲜艳丰富,上半部分利用红色雕刻出一只朱雀,下半部分利用红白相间的纹理切割成印体,虽然个头不大,但十分的玲珑可爱:

这不是鸭子,这是朱雀
具体来说,缠丝南红是红白南红的一种,红色与白色,一体同生、相互映衬,所有叫红白南红。而白色、红色相互缠绕的就是缠丝南红。

很像五花肉的红白南红
小玉寄语:
所以说,就算天上掉馅饼,也是砸在有准备的人头上的!我是火眼看玉石,关注我,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