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恐怖的传染病—鼠疫
自从人类出现,传染性疾病便随之出现,什么时候人类还存在,传染病就存在。传染病过去是,而且以后也一定会是影响人类历史的一个最基础的决定因素。——威廉麦克尼尔
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甚至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直到今天,大家还在谈“瘟疫”色变。我们今天来聊一聊,那些历史上骇人的传染病。
我国目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共39种,而其中最危险的甲类传染病目前有两种:鼠疫和霍乱。
乙类传染病有25种,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和现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今天先来了解下鼠疫。
1. 鼠疫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或称鼠疫杆菌)引起的,危害及其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极高。鼠类、旱獭等啮齿动物是鼠疫的主要传染源,跳蚤叮咬感染的动物之后再叮咬人,就会把致病菌传给人。
肺鼠疫还可以通过病人的飞沫,进行人际传播,危险性更高。鼠疫可造成高热,淋巴结肿大和出血,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病死率极高.
在英国伦敦流行时曾被称为黑死病,流行时尸横遍野,人心惶惶。加上大流行可以延续几十甚至上百年,成为人们心目中挥之不去的死神和徘徊的幽灵。

鼠疫耶尔森菌 (来源:百度百科)

旱獭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人类历史上一共经历三次鼠疫大流行,造成的死亡总人数接近1.7亿人。第一次鼠疫是“查士丁尼大鼠疫”,起始于东罗马帝国,传播到西欧,又在地中海地区肆虐,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共夺取上亿条生命。
第二次鼠疫从14世纪20年代开始,到1800年左右才停止,前后三百馀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从云南开始,传遍亚,欧,非各个大陆,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全球先后有数千万人死于鼠疫。第三次鼠疫传播的速度比之前的两次都要迅猛。
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先后发生过6次鼠疫大流行,波及20多个省(区),发病人数约115万,死亡约100万人。
1910年东北鼠疫大流行,在公共卫生先驱伍连德博士的努力下,发现了旱獭在传播鼠疫中的作用,确认了肺鼠疫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播的传播方式,并通过多种防治措施,得以在数月之内控制疫情,同时也避免了更大范围的鼠疫流行。
在今天,鼠疫已经不再是一个“死亡幽灵”了,早期发现的话,链霉素等抗生素都可以有效的来做鼠疫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抗生素的使用,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目前在多个省区仍然有鼠疫的自然宿主存在,近年来还是会有散发病例发生。
对于鼠疫,虽不必“谈鼠色变”,也绝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