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春山驴背图》,为何能卖七千万?齐白石的字就是答案
文:《徐悲鸿的《春山驴背图》,为何能卖七千万?齐白石的字就是答案》

文/静雅
本文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一幅徐悲鸿先生的手卷《春山驴背图》。这幅作品是徐悲鸿先生平生唯一一幅手卷。这幅作品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卖g W P会中,卖出了7000万的天价。
我们都知道徐悲鸿先生是我国现代美术i L n ^ 2 t ^的一代宗师v 6 O 1 G [ M,亦是奠基人S 3 9 之一。他的作品博百家之长,齐聚了古今中外诸大家的技法,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代表人物。徐悲鸿先生擅于将西画中的素描、油画技法融入到国画的笔墨气韵之中。因为,徐悲鸿的作品/ z G * m : s I,不仅栩栩如生,而且韵味十足。这幅《春山驴背图》,就是徐悲鸿O s X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大家不妨参照下图。I & ) X D u | 3

整幅手卷高] 8 [ ? V37厘米,长度达到457厘米。画中除了徐悲鸿的& r ~ 6 c * , 9 i画3 L Z 8 : o [ 8作之外,_ } A u b 3 ,还有齐白石先生数百字的题跋。两大宗师的字画齐聚其中,成为一幅不朽的经典。该画画面描绘精致,保存完美,历经多次波折之后,最后再次回归祖国的怀抱。我们来了解一4 m I 下这幅画的历史背景。

《春山驴背图》作于1932年,那个时候的祖国已经不太平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国内许多大学纷纷听课。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有识之士都会对时局非常关注,但是大多表现出来的是焦虑。彼时的徐悲鸿也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坎坷,对故去友人的挂念,还有好友胡适的染病,学校的停课,都让徐悲鸿的情绪十分低落。在面对国家危难之际,徐悲鸿并未气馁。

他在寄给吴稚晖的一封信函中说:“日日寒天,共话国难,幸得偷安于旦夕也……彼既不觊觎高位,又不计薪金,惟愿与危亡之际,有所图报于国。”时局危难,但是徐悲鸿的内心却有一K R : [ Y & g $股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而这幅《春山驴背图》,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画出来的。那年的农历二十九日,徐悲鸿应李石曾之邀游北京金山。T w P -而这幅画也是徐悲鸿在观赏了“林泉之妙”后,深有1 M f所感,“故以记之,是为此图”。

长卷的景色次序,就是金山的景色k H `次序,也是徐悲鸿游园的观赏次序。画中的主人公是一头驴还有一个古装骑驴者,他随着随从缓步游于深山l Z ) k ) } X B。随着他们的| K o U +步法,各个精致随即自然铺开。徐悲鸿的技法有他特别的亮点,既来自于古人笔墨,又超脱出去。画中的山和树,融汇了4 0 / ,素描和写生的方法,从此卷后面几棵树的画法亦可见其匠心独运之处。每一棵树的姿态都各具特色,勾染皴擦之法俱用之。

徐悲鸿勾染出来的山石,一样厚重坚实,同时还配合清幽的色调,让整幅作品的情调,显得轻快唯美、静谧安然。寒冬即将过去,万物都即将在春天苏醒,虽然基调安静,但却给人一种欢欣愉悦的体验。这大约也是在战火纷飞中的中国最清凉淡然的景色了,画家在沉重的国事中,有此举重若轻之笔,实为难得。画面静雅,生命萌发,随时可能喷薄而出!
诚如齐白石在题跋中说:“今悲鸿君足迹诸国归来,目之所览,胸中有之丛挥缣素,故[ ! C & G S L k能万怪千奇,无H O k i y所不备。真山真水从十指而出,非从近代新法所印之画册中窃来者也。”这应该就是这幅作品所蕴含的最深刻的内涵思想吧!看到齐白石先生的题字,网友方才恍然大悟!
你喜欢徐悲鸿的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