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谈学山水画》

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表现,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的艺术加C o @ k R M } 9 H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

——《谈学山水画》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意境,既I n X G 2] d i [ @ S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5 3 R V , z笔一画既是对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对自己感情的抒发。

——《谈学# Y # * $ u e山水画》

意境——情与景的结合

意境: # w N ; F M [——客观与主观思想感情的融合,将环境巧妙地理想化。

意境,就是思I & 4 ( ^ z y | a想感情、c r 9 ~ y f x P想像力和对象的结合,就是把对象提高到艺术的境地R h } f .,把缺点弥补起来。

——《颐和园写生谈》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1954年,我出去画山水,用两句话作为座右铭:“可贵者胆,所要者魂。”……“魂”即意境。如三峡气势雄伟,振人心魄。太湖烟波浩淼,} f Y y开阔胸襟。桃花含艳欲? p { 9 1 / o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这里都包含著画家的思想感情在内。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V U _ ~ t明,绝对画不出好的山水画来。

——《漫谈山水画》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r Z 1 `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以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 A , 5 w J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 s ; ~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 | 9 W C M ]欲望,总1 t - Y z M是重复别人的想法,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漫谈山水画》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作者W 4 |对描绘的对象,必须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有充沛的感情,有高度的加工。绝不能把描写对象变成说明性的困解或地理志,使观画者看了索然无味,无动于衷,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 c R v { : n《谈学山水画》

绘画艺术要有意境,画画时首先作者自己要有充沛的感情、画祖国河山就要反映出对祖国河山无限的尊崇和热爱。要进入境界,感情要进去。

——《谈学山水画》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要获得我们时代新的意境,最重要的有几条:一是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二是对我们的时代生活要有强烈、真o + N 7 h 3 m Y挚的感情。客观现实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转化成情景交融,蕴涵著新意境的山水画。

——《谈学山水画》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7 h z 0 g 6 H 6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了“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漫谈山水画》

要表_ x G f达意境,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进行意匠加工。只有有了高度的意$ V k ? 6 { 4匠加工,作品才能充分地感染别人。

——《漫谈山水画》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空了。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对象,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漫谈山水画》

中国画,长于大胆剪裁,有时剪裁到“零”。中国画、中国戏曲都讲究空白,“计白当黑”,这不是表现力的削弱,而是画到最精彩之处,J h b n使画面的主要部分更为突出。

——《漫谈山水画》

艺术,应当是h 1 D @ E炉火纯青的,它要求的是纯钢,不是满带渣滓的毛铁。“取”与“舍”是矛盾统一的,取好的,就必须把不好的舍掉;舍不得坏的,也得不到好的。应取其精华,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漫谈山水画》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艺术家选择物象必须是很严格的。要选择生活中最美好、最典型的部分入画,一幅好画是精粹事物的集W N ) - & y t g中表现。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你只有走遍了; S ( | J名山大川,才能从万千气象中取材,精粹而集中地反映出祖国河山的壮丽。

——《谈学山水画》

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K 4 E ( F p [为了满足。只有空白才能给人以无尽的感觉,才显得含蓄,才能使观察者以想像力去丰富它。“此时无声胜有声”,节奏一停,意味无穷。

——《中国画的特点》

真实、自然、舒展,以表现其大,简练、含蓄以表现其多。用最少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东西。

——《颐和园写生谈》

入画的东西,应该# 1 m _是最精粹的东西,每间小房,每条小船,都应该取最美的角度。

——《颐和园写生谈》

艺术应把现实中最重要的拿过来,强调表现。夸张是在感情上给人以最大的满足,艺术表现爱和憎,要充分表现感情就要夸张。母亲夸孩子,一定是夸张的,但我们x z ! i ] 8 Y不能说它不真实。实际上,只有夸张才是艺术上最真实的,只有真实的夸张才有感人的魅力……艺术要求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狠狠地表现,重重地表现,强调地表现。

——《漫谈山水画》

夸张是深刻认识对象的结果。艺术不是什么都画,去掉不必要的,把需要的拿出来,狠狠地表现你所需要的,这里便包含著剪裁与夸张。

——《中国画的特1 O l {点》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中国的艺术家常把艺术的最高境界叫做“化境”。什么是“化境”呢?那就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意匠加工、长期的锤炼糅合,最终与作品$ d # I浑然一体。这B V 9样的作品处处是生活的真实,处处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化身。艺术家的表现手段到了这个境地,就能最充分地传达他的思想k B . ) 0 ] o感情,就能最完美地反映生活,就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艺术使人一见动心,甚至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具有一种不容置辩的潜移默化之功。

——《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只有当画家充分掌握艺术规律时,表现方法和技法才会完全听命于思想感情,能够加以灵活运用,而丝毫不觉得约束。“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一个真正成熟的艺术家在创作时,技法问题已不是主要的,往往在像忘掉了技法时,全部的思想感情才能贯注到作品中。

——《漫谈山水画》

中国画家在长期不断的观察和习作中,逐渐# Z ` @ p y全面深入地认识对象,一直达到“成竹在胸”的程度,才能进行真正的创作A ^ Q v。作者到了这个境地才有可能不受约束或少受约束,将- ^ z ; } + a全部或较多的/ C 3精力用来经营意匠,充分地表达事物的神气和自己的感想感情,从而达到艺术上感人的化境。

——《谈齐白石老师和他的画》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

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