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救清朝,惨遭无视,多年后李鸿章后悔莫及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是推翻封建社会最为主要的人物,他的一生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里面去了。孙中山四处奔走,组建社团,就是去推翻那个旧社会,驱赶那些入侵的敌人,拯救那个时候水深火热的中国。

孙中山先生组建的组织,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为口号,来吸收有志之士。
其实孙中山先生一开始并没有推翻清朝统治的想法,并且他还积极的想改变那个时候的现状而积极想办法。毕竟当时来说,孙中山先生也是大清国的一份子,他还是希望自己的祖国可以越来越好,孙中山有非常强烈的爱国心的。

孙中山因为他哥哥去夏威夷挣到很多的钱,所以孙中山也被安排去国外学习,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也感受到了那些先进思想创造出来的好处。孙中山回国以后,在广州、香港等地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孙中山28岁那年,那个时候的清朝国力衰弱、政治腐败、被其他国家欺负。孙中山他就想改变这个现状,他在房间里面苦思冥想几天时间,给当时清朝重臣李鸿章写了一篇近万字的《上李傅相书》。他在这篇文章里面透彻的分析了清朝但是的情形,并且给出了很多的建议,希望可以得到李鸿章的重用,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改革。

孙中山的这封上书,经过了很多层的关系,最后终于找到了李鸿章的秘书,当时著名的实业家,红顶商人盛宣怀。盛宣怀他把这篇上书交到了李鸿章的手中,盛宣怀也向李鸿章极力推荐孙中山。但是当时李鸿章正因为甲午战争的事情头疼不已,根本不想分心去做别的事情,因为是盛宣怀的推荐,所以为了给他面子假装看了一下。李鸿章听说这是一个28岁的人写的,就把那篇文章丢到一边去了,推辞说以后再看。

孙中山因为得不到李鸿章的赏识,走上了反清的道路。在国内不能成功,他就出国去日本组建自己的组织,自己想办法来拯救自己的祖国。后来因为武昌起义成功,他和袁世凯合兵,将清朝彻底的给推翻了。1912年,强迫溥仪皇帝下位,建立中华民国。

不知道如果李鸿章知道,在17年之后,就是这个年轻人把他守护几十年的政府给推翻了,不知道他会不会扇自己一个耳光,后悔自己当时拒绝了这个有想法的年轻人。

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个决定可能就会错过很多很多的东西,李鸿章因为错过了孙中山他的这次建议,而错过一次拯救清朝的机会。但是真实生活中没人那么多的如果,错过便是错过了。不过清朝已经腐败到了那种程度,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即使有了孙中山的建议,也迟早会灭亡,只是可以拖得更久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