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再读《范进中举》,才发现这是一个牛人,谁都没资格嘲笑他
长大后再读《范进中举》,才发现这是一个牛人,谁都没资格嘲笑他
还记得中学课本上《儒林外史》里那篇《范进中举》吗?
范进,这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一生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中举之后喜极而疯,那时我们嘲笑他脆弱可悲,嘲笑他岳丈前倨后恭,嘲笑他亲友邻里趋炎附势,嘲笑那个捧高踩低、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那时,看到的何其肤浅。

我的学生时代书生意气,自以为看透世间,然而等到毕业工作熬过几轮社会毒打我才知晓人类社会从未变过,一直便是捧高踩低、世态炎凉,是的,人到中年,再读《范进中举》,我发现自己根本就没资格嘲笑他!

《范进中举》中范进是窝囊废?遭受过社会毒打,才明白他是个强人
穷困潦倒的书生有超乎我们想象的坚强
考举人时,范进没钱置办衣衫,交试卷见考官周进穿的是破洞的麻衣;出榜那天范进母亲叫他把家里下蛋的母鸡拿到集市卖了换成米,否则连早饭下锅的米都没有,仅是这两点足见范进穷困潦倒到什么地步了,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范进竟然还一心读书进学、考取功名?

这是什么概念呢?
好比现在你家里住的是土胚房子,家徒四壁,没车子没存款,身上连个几十块钱都翻不出来,可是你还一门心思考公务员?别说你自个不信,你身边的人哪个不往你身上指手画脚?
穷是范进的“原罪”,但却不是他被人看不起的根源,他被人嘲笑的根源就在于穷得叮当响的他还整日里“异想天开”的做白日梦,天天读书进学想着当官做老爷!

可是,范进愣是顶住了这漫天的风言风语,同种情况下我们顶得住吗?
隐藏在穷书生背后的是“修身齐家”之能
范进一辈子认准了读书进学、考取功名,从不因为穷困、嘲笑、落榜而稍有动摇,没有大毅力根本做不到他这般。犹记得第一次高考不中,我高补一年才考上一本,于是大一学期有一次梦见穿越回到高考场上,吓醒后满心恐惧。反观范进,他一辈子考了二十多次的举人,考中时已经54岁,我自问遇到他这种情况根本没那勇气坚持。就算坚持了,身边亲友谁不将你看做一个蠢笨无能、异想天开的人?

战国纵横家苏秦早年出师之后周游列国,一无所得,回到家中受尽老婆、兄弟、姐妹等家人的白眼和嘲讽;秦末兵仙韩信早年吃百家饭、受胯下辱,走到哪里都是人憎狗嫌;汉武帝时期名臣朱买臣早年穷困,老婆弃他而去,临走前还说了句:就你这样的,也就穷死饿死的命,还痴心妄想富贵命。结果呢,他们一个挑动战国风云连横抗秦、一个每战必胜击垮项羽、一个平定东越列位九卿。

那范进有没有遇到他们这种情况呢?
有,但也没有。
范进虽然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甚至还有岳丈的鄙视和打骂,但是在家中不论是妻子还是母亲却都对他读书进学考取功名持认可和支持态度,而且出身屠户的妻子很是孝顺婆婆,婆媳关系融洽,这难道不奇怪吗?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几十年没给家里带来任何经济收入的人,竟然能让家人支持他,而且老婆还没什么怨言,不离不弃。仔细想想,你们不觉得单凭这一点范进就很不简单吗?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最为复杂难缠,特别在当今社会婆媳关系更是每个男人的紧箍咒,但这个紧箍咒却箍不住范进,你们觉得自己做得到吗?
范进做到了。
穷书生不是呆书生,腹有诗书胸有城府
范进从不与人争辩,面对岳丈打骂也只唯唯称是,并非他没有脾气,而是他知道人惯捧高踩低,要翻身,发脾气不行,只有考上举人,实现从民到官的社会地位跨越才能打脸众人!

他不是一个愣头青,更不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而说到才华他绝对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范进的考官周进第一次看到范进的文章只是觉得有点意思,并没有多加在意,看第二遍也纯属觉得还行,但是看到第三遍时却是评价其文章“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评价之高可窥一见。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范进还考了二十几次才考上举人?因为他的文章寻常人根本看不懂,就连周进也是看到第三遍才猛然理解了范进隐藏在文章深处的绝世才华,二十几年里他不过是蒙尘之珠无人发掘罢了。

或许还有人说范进中举之后疯子一样的行为足以证明他是个痴人,但是假如你高考个三四次,考上了清华北大你是个什么样子?考上清华北大不过是个高学历,而范进中举,那是直接能当官的,最次也是有品阶的九品!含金量十足,范进不过是跌进池塘、披头散发、一身泥水酣畅大笑而跑,换成我们的话又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