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读完哭笑不得,才真正读懂了王小波
所谓“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声名鹊起”,这样的人在文化艺术界不少,比如画家梵高,比如诗人海子,再比如作家王小波。
说到王小波,这个作家应该是中国近代以来文化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对“两性”Z R E g ]的描写相当的艺术,并且光明磊落。
但是,在他存在的那个年代,中国依然是羞于谈“性”的,以至于他在港台已经凭借着作品声名鹊起,结果在国内依然籍籍无名,因为几乎没人敢出版他的书,就算出版了,也几乎卖q F I B p * d不掉。

一个丑得有内涵的流氓作家,20年坎坷出版路
王小波最开始的写作始于《绿毛水怪》,那是J ! i M上世纪70年代末,也正是@ 8 g * U这本小说让他结缘了妻子李银河。
当时的李银河是n g J O T P V 5 G《光明日报》的编辑,也是一名资深的两性学家,她在读过王小波的) H ~ I C J x a《绿毛水怪》后就向往着一见这位才子,结果当两人真见面后她发现一个事实:心目中的才子王小波真的好丑,丑到那种一见就能让人直接断了念想的程度。
不过,她没看上王小波,王小A ! k A波却看上了她,一见锺情的那种,自此各种借口隔三差五的来找她,还很直接,没几回就开门见山问处不处对象的那种。李银河被他的这股执着逗乐了,答应z ? A Q 4了交往,就这么稀里糊涂上了“贼船”再也没下来。后来两人在1980年秘密结婚,婚后一起去美国留学,也正是在美国期间,王小波在妻子李银河的全力支持与鼓励下完成了前后构思、设想、写作等花费了20年时间的《黄金时代》的初稿,并最终n ; Q i q ) h 定稿。

1992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先后在港台地区成功出版,王} c Y B j O小波& B $ (凭此获得《联合报》文学奖i 4 I z { l L,一时享誉两地。
但是,《黄V y 1 O金时代》在火热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因为这本书里有大量篇幅都在谈论“两性”,露骨程度不亚于欧美。也正因如此u l 2 l Q O U i,尽管王小波动用自M = F己的亲朋关系到处找H p X N !人推荐,这本书还是在大陆内地遭遇了包括《人民文学》等在内的主流、非主流媒体多次拒稿,理由都是:小说很精彩,但现在,不敢发。可想而知当时王小波的沮丧与痛苦,不亚于十月怀胎结果一生出来就早夭。就连华夏出版社的赵洁平瞒着总编偷偷帮王小波出版了,也由于没有正规渠道售卖而导致滞销,. o i R B s @ + {整整三年,差点把全部出版出来的6000册全砸手里头。
那+ % [ ! y K a s么,王小波究竟在《黄金时代》这本书里写了些什么,: d H % K I p d明明都说很精彩,却无一例外的遭到拒稿与封杀y [ + ,,就因为光明正大的| ( 3谈了“两性”?

王小波的“小黄书”到底讲 , , 0 O ( $ N {了啥,死后才能大火?
其实王小波这本书的故事核心就是“男欢女爱”,讲的是主角王二/ { i与女主陈清扬之间荒诞的情爱故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陈清扬找到王二,要他亲自验证自己不是“破鞋”,结果王二回说:“大家都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什么道理可讲。”
结果两人后来的“友谊”是细水长流,王二真的r , + B L n把陈清扬搞成了“破鞋”……全书看下来,无疑是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里被压抑的情爱与欲望,讲述了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不是制度与社会的回避或批判就T U F能抹灭的,这也正反映了王小波对“性”7 x u %的看法:性,是一门艺术,不肮脏,无需避讳。

就是这么光明磊落,就是这么直白浅显,书中还充斥着幽7 ` , 5 b ] e c默、诙谐与光彩,结果这本书愣是没能在大陆内地斩获它当时就应有的荣耀,直到1997年4月11日,45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而死亡后,以《黄金时代》为代表的“时代三部曲”才突然大火,4年间被加印了10多次,卖出了几十万册。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王小波据说是落魄贫困不堪的,也没有名气,在文化界没什么朋友,死时还非常痛苦的。而对于他的作品,尤其是《黄金时代》这本书,有人追捧有人锺爱,却少有人指责它什么) n ) P,相反,读者们都说你读完笑了说明不懂人性;读完i j l j ? q F若哭了,那就是不懂“爱”,而你读完只是哭笑不得,那说明你真的看懂了这本书,以及王小波这个人。

或许这就是王小波的文字魅力,就连高晓松都评价说,在他的阅读史中王小波是他认为最厉害的白话文作家,是神一般的存在4 Y +。
究竟王小波有多厉害,他的《黄金时代》又有多精彩呢?为何他死后这部作8 3 h品又被称为时代三部曲呢?
不妨入手一本自己体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