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失败教训分析,清末三元里抗英事件对英国的影响有多大?
鸦片战争的失败,确实说明了很多问题,也使得一些真相逐渐暴露在大众面前。清朝闭关锁国而导致的思想愚昧,官员大臣及最高统治者对法律的无知等,都是我们从历史中已然了解到的。然而,有些事情是需要反复推敲的,如三元里抗英事件对英国的影响有多大,是我们在教科书里描述的如此重要吗?笔者通过对鸦片战争这一主题的学习与思考,对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

鸦片战争
一、清朝官员思想的愚昧
鸦片战争的失败也能说明清朝官员思想的愚昧无知和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事实上,战争中的清方官员一开始都是主剿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英军的船坚炮利,当他们领略到英军的厉害时,又变成了主抚。如后来的颜伯焘,一开始对于其斥资几百万两白银修建的防御工程非常自信。可是“他的这种自信,是因为他坐在无知于近代军事技术和战术的愚昧的厚垫上。”
后任的两江总督裕谦也犯了同样的毛病。虽然裕谦对于剿灭英夷极其用心,可是他心目中对英军的实力估计仍是模糊不清的概念,也没有将英军的种种优长一一辨明清楚。其实不仅仅这二人,鸦片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清方官员都是这样的情况,缺少这种对近代化的认识,对当时世界的了解。促成他们强烈的主剿观念实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对外夷的偏见,以及理学的教导。这样的事实说明大清朝的官员在处理近代国家事务时还停留在道德层面上,而对近代化的事物则是一无所知。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时的中国还停留在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上,对西方已经踏入工业社会一无所知,不晓得所谓的英吉利、法兰西等国已经踏入近代化社会,而仅仅还认为他们不过和以往的边境蛮夷一样。这种思想上的落后、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无知、对近代国家事务的愚昧也是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两江总督裕谦
二、令人满意的“丧权辱国”条约?
在《南京条约》的签定过程中,同样处处显露出中国这个老大帝国的落后愚昧和无知。谈判代表之一,前两江总督伊里布的家仆,对英方提出的条款可以说闻所未闻或知之不详。事实上,即使是伊里布本人或是大清朝的其他官员也懂得条款的真实含义。不知不觉中,一个是中国割地又赔款的条约就签定了。但是,一切还没有结束。一未必个危害并不比《南京条约》小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又称《虎门条约》)又签署了,随之失去的是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权。
可条约的中方签定者并不这么认为,耆英当时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并且让今人感觉怪诞的是耆英对新约的签定是完全同意的,问题是在签约之时实际上已经没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了。愚昧和无知仍在继续,危及中国国家利益更大的中美望厦条约、中发黄埔条约相继签定。可那些审议、批准这些条约的军机大臣、各部堂官乃至道光帝,都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会给中国权益造成何等的损害。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当时西方的比利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也要求与中国签约,而主事者耆英也本着“一体颁发”、一视同仁的原则一并予以接受,而道光帝接到耆英的报告,朱批:“所办甚是”。

南京条约
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奔溃》一书中对每一场战争中重要角色的战后表现都有发人深省的剖析和评论,包括林则徐、琦善、伊里布、杨芳、奕山、刘韵珂、耆英等12位人物。他们对战败体会最深,理应有猛烈的反省,有复仇的欲望。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或者毫无反应,或者“柔夷”,或者阴制,唯有林则徐一人是对抗的态度,可是作为一名富有思想的政治家,林就应该具有更高的眼光,进而写《中国近代史》时曾有这样一句话:“从民族里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思考到关于近代化的问题。遗憾的是,这些并未看到。蒋廷黻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确实,在分析鸦片战争中中方的这些士人精英时,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致命伤。因为这些人物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官僚将领,甚至可以说是最杰出的人物,可是他们没有觉醒,更不用指望其他的士人了。通过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和反思,这种思想上的麻木愚昧似乎更值得今人去反省。

三元里抗英事件
三、被夸大的“三元里抗英事件”
另外我还想说的一点事关于三元里事件的。读了茅海建教授的一些论著后,作为战争中的一个插曲,它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否由于情感或者道德层面上的宣传,使得这个事件的影响被夸大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茅教授在《天朝的奔溃》中用相当大的一个篇幅分析了三元里事件,通过书中分析可得知三元里事件并不像以前教科书中宣传的那样起到了那么大的作用,毕竟三元里事件并没有对英军造成多大的影响,也没有影响到战争的轨迹。这种观点颠覆了我以往对三元里事件的看法,也使得我能够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作者甚至认为三元里事件不过是一次保卫家园的战斗而不是一场保卫祖国的战争,这说明历史事件由于宣传的原因、道德情感上的缘故,其真正的历史意义被扭曲了,事实的真相也被扭曲了。通过这么一个事例我想说的是对待历史,确实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往的宣传上,更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情感上。学习历史就要理性、辩证、客观的去分析历史,剖析历史,试图探究到历史的真相。

总结: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阅读史学教授们的书籍,让我从更深层面上认识到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失败的教训,而这些教训从历史学的角度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道德的层面,而应该更加深入的去分析历史的背景,剖析历史人物的心理。同时我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历史,就是应该吸取历史所提供的那些失败的教训,进行自我批判,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参考文献: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著,1995年版,三联书店。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1987年版,岳麓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