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死后,吴用为何慌忙随之自尽?只因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是我国以英雄传奇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原著借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农民起义、官逼民反的事件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掌权者的黑暗。在小说的前期,梁山英雄好汉给人一种忠义、武艺高强的印象。
当各路英雄都在梁山集合时,梁山更是以团结的特征给读者留下印象,最具有象征的莫过于“忠义堂”。但是有团体出现的地方不然会存在着尔你我诈。

起初,梁山各小团体之间的斗争都是在暗地里,作者也没有去重点描写,到了后期尤其是招安时期,各个团体之间的斗争作者都在有意无意的描写,甚至在这期间出现的小事件都是为后期招安成功埋下的伏笔。
个人认为对宋江的人物塑造是具有很高难度的,宋江可谓是《水浒传》中的灵魂人物,他是一个矛盾体,也是一个复杂体。偏偏施耐庵做到了这一点。话说当年梁山被朝廷招安成功,我想最开心的莫过于以宋江为首的党派。宋江的党派是有着怎样的特点?我们分析头领宋江就基本能推断出来了。

宋江
宋江是一个生前求利,身后求名的奸诈小人。当年招安一事既是他极力赞成也是他极力促成。招安成功后,宋江为了取得朝廷的信任,摆脱自己叛贼的罪名,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在方腊一战之后取得的官职,是靠着昔日兄弟的鲜血得来的。
我不禁要问问他的心不会感到一丝愧疚吗?天欲要其亡,必先令其狂。宋江在死前干的一系列违背他心中所谓道德,忠义之事,就是他需要用性命作为代价来偿还。
在宋江死后,被誉为天机星的吴用也就随之自杀。单单看着一个情节,我们不禁要问一声为什么吴用要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凭他的聪明才智在朝廷中立足,我想并非难事。

吴用
一个人聪明不代表这个人为人仗义、忠义。虽说吴用对梁山的作用极大,没有吴用估计梁山早就被朝廷围剿。但是我们细读梁山建立之初,即晁盖为一把手的时代,当时的梁山真的是为了改变当时腐败的政局吗?当时的吴用又在扮演什么角色呢?在我看来最初的建立者本来就打着为了自由,光明的旗帜,其实动机不纯。
其一,晁盖当年智取生辰纲时无非是需要资金,吴用这时却恰好出现了。在这件事之前吴用在民间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传言,话说当年吴用考取状元时未对蔡京示好,导致落榜。若传言属实,那吴用早就对统治阶级有了怨恨,智取生辰纲对他而言是一个“揭竿起义”的好机会。
其二,梁山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加重老百姓的负担。当一个和平的年代,即使政局黑暗,但是对底下的老百姓的生活不会有多少影响。这时出现一群逆贼,那势必会爆发战争。说到底,两方较量,受伤的老百姓。在原著中我们也很少找到老百姓对梁山的支持。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梁山是自私的。
其三,有些英雄本有着大好的前途,却偏偏被梁山陷害,走上造反的不归途。最典型的莫过于朱仝,本是沧州知府的亲信,仕途一片光明,却被吴用所害,被迫成为逆贼。

朱仝
吴用自杀想必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原本吴用身上的标签是忠义、机智。可是当自己的靠山失去时,害怕遭人报复,唯有自杀才是最好的出路了,还能死后留个好名声。吴用自杀这个举动是彻底曝光自己真面目的最后一根稻草。吴用宋江的结局也应了那句“自作孽不可活”。
参考文献: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