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不会掉馅饼!70年前天降10万银元入湘西,村民却为此付出代价

"那时他还太年轻,尚且不知道,命运赠送的所有礼物,都早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
古人常言道:"天上不会掉馅饼"。而在当今世界行走,我们也常常能够见到有人把"天底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人生箴言挂在嘴边。这些人生格言就像是一记警锺,敲响着人们对于价值观、金钱观的态度,也让正处于危险而不知的投机者们幡然醒悟。
天底下没有白白得来的机会,那些看似摆在眼前触手可及的利益,背后都暗藏着深不可测的陷阱。一张百元大钞放在你面前,你是捡还是不捡?
相信即使大家已经知道天底下没有白来的馅饼这个说法,依然不能对这笔天降横财说不。有人在得到不属于自己的利益时,选择了上交充公,在后来的陷阱中也能够顺利的撇清自己,但是有人却选择了将这笔意外横财收归自己的囊中。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老实本分者相安无事,中饱私囊者踏入陷阱。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天降横财"这个说法并不是一个假命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湘西还真的发生过天降横财的故事,只不过故事最后的结局大多数不尽人意,而这故事的始末,还要追溯到那个遥远的战乱时期。
天降横财
1949年,湘西凤凰县。据后来幸存的村民回忆,事故发生的时候,大多数人正在"田里务农"。凤凰县地理位置偏僻。在战乱的影响下,更加显得不发达,所以村民大多数选择务农维持生计,而事故发生的时候,正是农忙的时候。
"轰隆"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惊醒了这个蛰伏在深山中的小村落。这声巨响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飞机失事坠毁。据大多数目击者描述,当时天空中划过了黑漆隆冬的黑烟,紧接着便是来自大山深处的一声巨响。

村民们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城市里带了一辈子,何曾见到过这样大的动静,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甚至连飞机都没有见过,最开始,大家都是稀里糊涂的。甚至有人以为是战火绵延至此,引发了一时的惊慌与骚动。
不过很快,村民们在发现除了那一声巨响之后再没有其他异常之后,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查看探索,当时村中有几个年富力强的庄稼汉,是胆子大的,便带领着众人往深山的异动处查探情况,这一查看,还真的查出了个不小的名堂。
映入眼帘得到最先让大家倒吸一口凉气——所见之处,全部都是支离破碎的人体残骸,血肉横飞,让所有人都心生害怕。场面十分血腥,不少人都被吓退,到一旁呕吐起来。这种情况让大家更加不敢接近了。

先不论这血腥的场面实在是令人作呕,更何况飞机的残骸还在燃烧,失事的原因还犹未可知,万一是因为炸药,这样贸然接近,不是白白的丢了性命?所以大家都只敢远远的观看,不敢上前去探查。
村中的庄稼汉王二年纪轻轻,向来是个胆大心细的。他最先一步发现了异常情况。当时正值正午,阳光当空,巡回之间,他竟然被草丛里折射出来的一道光晃了眼睛。这让他心下震惊,从前他也算出去打拼过,见过不少世面,于是三步并两步走带灌木丛中国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一块银元!"是银元!"
王二大呼:"快看地上,好多的银元!"村民们被他的呼声吸引,纷纷前来查看。果不其然,地上灌木丛中,竟然全部是散落遍地的银元!
在当时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块银元就已经足够这一家人吃上很久很久,大家心花怒放,顿时也管不得什么危险了,纷纷脱下自己的衣服裤子当做袋子哄抢银元,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得天独厚的馈赠。

付出代价
村民们将飞机失事地的银元哄抢一空后,为了躲避风头,纷纷将银元藏了起来。就在大家都计划着怎么样花费掉这些天降横财的时候,灾难很快就降临到了他们头上。第二天,当地的武装头子欧文章就急匆匆赶来现场,当时在场的,还有村长吴有凤。
欧文章凭仗自己有实打实的枪杆子在手,吴有凤驱逐出失事地,意图将财富据为己有,不甘心的吴有凤则举报了欧文章。防剿委员会接到举报后,没收了欧文章的所有财产,又开始意图将银元据为己有。就这样,这笔财产在政权间反复更迭。而这个消息,很快也被蒋委员长得知。
原来,失事的这架飞机不是别的,正是国民军队押送国库银元的押运飞机,而这些钱,实打实都是国家财产。国家财产丢失,自然是不容小觑。5月24日,国家政府下令彻查此事,不惜一切代价,势必要追回银元。
很快,训练有素的军队就包围了这个村落,军队们拿着枪杆子,挨家挨户询问银元下落。并且下令通知,捡到银元不上交的,杀无赦。当时人多眼杂,谁又能具体看到是哪些人参与?

因为交不出统一数额的银元就会遭到波及,很多的根本没有参加哄抢银元的村民也被迫上交了80块银元。这对于一个以务农为生的家庭来说,完全不是小数目,但是没有办法,村民们只好变卖自家财产,最终家徒四壁,才勉强凑齐银元。
虽然这笔钱最后也没有回到国民政府手里,而是被卷走逃出,但是凤凰县的村民们依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以说,没有发生这个意外前,他们尚且是自给自足的普通人,哄抢银元后,他们反而变得家庭破碎、倾家荡产。时代的一粒灰,落在百姓头上,就变成了一座山,而凤凰县的村民,终究因为自己数之不尽的贪欲,付出了惨痛且沉重的代价。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