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为了一个等不到的承诺,站街到75岁的日本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个为了一个等不到的承诺,站街到75岁的日本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为了一段年少时期的爱恋,她让自己的心停留在原地,守候一生;为了那位年轻爱人的临别誓言,“等我回来”,她甚至将自己的馀生都停留在原地,忍耐着风餐露宿的凄苦,每日重复化着精致的妆容、保持相恋时的发型,穿梭在曾经一起漫步的街道上。

在如白驹过隙的流年里,就算受尽非议和嘲笑,她也一直痴痴地执着地立足在那一个街口,用真情和骄傲等待那个永远不会归来的男人。这其中牵涉到一段最为黑暗的历史。

本文的主角玛丽,也是其中的受骗者之一。她是日本最年长的站街女,是横滨街头一个永恒的古老传说,她耗尽了一生的爱和时间去等待一个不归人……

那个为了一个等不到的承诺,站街到75岁的日本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一、 改变一生命运的一则广告

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它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盟国轮番轰炸日本,整个国家满目苍夷、破败不堪。举国上下几乎停止了运转,承受着巨大苦难的当然还是无辜的平民老百姓。他们为了谋生和逃命而流离失所,生活里蒙受着巨大的阴影。

本名叫西冈雪子的玛丽就出生这样的黑暗年代,父亲在战乱中丧生,本就不充裕的家产被弟弟强行霸占,当时尚在年少时期的玛丽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充满了绝望。她不得不试图谋求一份工作以养活自己。

在传统的东亚社会,男性几乎占据着绝对的主权,加之战败的社会因素,稀少的工作机会一经释出便被男性迅速抢夺占据,女性想要从中谋得一杯羹可谓是难上加难。在寻找工作机会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一则广告突然神秘地出现了。

那是1945年,刊登在全国报刊上的一则广告吸引了玛丽的注意,上面的信息显示招聘涉外俱乐部的女服务员,高收入且包吃包住,但是仅限十八至二十五岁的年轻女性。

那个为了一个等不到的承诺,站街到75岁的日本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当时很多女性都注意到了这则具有强大诱惑力的招聘信息,广告刊登的第一天,便有几千馀名女性前往报名,到截止时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万多。其中便包括玛丽。

这则广告是日本一段最不愿提及的历史——“慰安妇”的开端。表面上看这则广告跟普通的招工广告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发布这则广告的是日本政府东京警视厅参加设立的RAA协会,也就是当时的特殊慰安设施协会。

这个名字,足以说明一切了。但当时被迫求生的女性们,几乎不会注意到这个信息,因为如果都养不活自己,那其他一切都是空谈。进入俱乐部工作的女性全部成为了美国大兵泄欲的工具。

她们没日没夜地被迫工作、失去了自由,一天最多会接待55人。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年,美军司令部就勒令这些场所必须关闭了,因为他们的美国大兵患上花柳病的人数日益增多。

那个为了一个等不到的承诺,站街到75岁的日本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于是这些化作性爱工具、沦为奴隶的女性们,就这么“失业”了。身心皆受到了巨大创伤的她们被赶到大街上,没有人看得起她们。加之没有更好的谋生技能,也只好继续从事这个行业。她们继续站在美军偶尔会经过的街道,为他们提供低廉的性服务。

玛丽虽然也是其中一员,但是她却显得异常特别。因为她生得一张令人流连忘返的脸庞,并且还会使用英语、且精通画画和弹琴,这些优秀的特质为她增色不少。所以她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力,她将自己打扮成高贵女士的模样,所接待的客人也一定是经过自己挑选的。

二、 盼郎归

玛丽在自己的服务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美国军官。这位军官很欣赏她的美,对她也很尊重。久而久之,玛丽便和他确立了恋人关系。这位美国军官带着她来到了横须贺,两人郎才女貌,吸引了许多人的侧目。玛丽的打扮十分优雅得体,显得独有风韵,甚至有人还特意赶来看她一眼,称她为“皇后陛下”。

玛丽和军官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妙的时光。然而好景却不长,在玛丽33岁的时候,这位美国军官必须返乡了。分别那天,玛丽将军官送到码头,两人在船边吻别。

那个为了一个等不到的承诺,站街到75岁的日本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海风和海鸥似乎都在为二人悲歌,令人伤怀不已。纵使再伤离别,可是游轮总是必须启航。在岸边的玛丽追着游轮,呼唤着军官的名字,那来自爱人的呼唤,令人心碎。

美国军官向玛丽承诺,表示一定会回来的。玛丽此后便守着这句轻飘飘的诺言,一直停留在原地,一直将期盼的目光投向那个爱人离别的海岸,一直苦苦地期待着爱人的回归。这一等,便等了20多年。

到了1980年的时候,玛丽已经59岁了。随着美军全部撤离了日本,年老色衰的她根本无法接到客人。然而她依旧不愿意离开这里、返回家乡。后来玛丽工作的地方根岸家因为发生火灾而消失了,流离失所的玛丽领着行李开始了在街头流浪的生活。

虽然居无定所,玛丽依旧每日早起梳妆打扮,洋装和高跟鞋样样不落,只盼着有朝一日能与爱人重逢。如果她在这里,回归的爱人就不会迷路。

那个为了一个等不到的承诺,站街到75岁的日本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三、 人间有真情

居无定所、没有工作的玛丽却每日都精心打扮着出现在街头。这引来了许多人的不解、非议,甚至是恶意。有人对她表示敌意,辱骂她、甚至还打电话让警察将她抓走。玛丽想去剪头发,理发师却请她离开。在等待的几十年里,她受尽了世间冷眼。

然而也并不总是打击,也有温暖的人愿意给已经是老人的玛丽提供帮助。一间咖啡厅专门给玛丽留了一只杯子,请她喝咖啡;一间大厦的老板欢迎玛丽睡在自己大厅的一张长椅上。正是这些人的帮助,让玛丽的生活不至于是一片黑暗。

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元次郎。他的岁数小了玛丽许多,二人后来成为关系非常好的忘年之交。元次郎的母亲也是一位妓女,所以他最初见到玛丽的时候,便觉得一见如故。

其次他是一名同性恋者,在当时也属于是不被社会接纳的人群。他便时常去同玛丽聊天,兼职完去和玛丽一起吃饭。两个人相互扶持,艰难的岁月也变得温柔起来。后来,75岁的玛丽还是选择回到家乡的敬老院休养了。不到爱人,这一生也要结束了。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