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保镖:一个斩杀日军11.75万,一个中国铁将军,一个开国将军

"薛岳在抗战当中对日军的打击最大,歼灭日军也最多,他是日军最惧怕的中国将军,为中国的抗战立了大功。——学者、教授王建学"
"张发奎是在国民政府军队中一个异数,一个他不贪污,一个他自己勇敢打仗。——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胡志伟"
"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我们的祖国盛世至此,也曾在风雨飘摇中受尽屈辱,也曾在敌军的践踏下满目疮痍,也曾看尽山河破水,看到儿女的鲜血洒落大地,看到敌人手起刀落下的一个个亡魂,在那段最屈辱的时光里,百姓民不聊生,而政府依旧昏庸无道。

晚晴的政府如同一个傀儡,一个任由敌国鱼肉百姓却丝毫不敢反对的傀儡,一个眼中没有百姓只有皇权的政权,昏庸无能,亡国伤民。看着"国破山河碎",那些心中装着天下的华夏儿女开始反抗,开始觉醒,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将中国的尊严拾起,将我华夏的脊背挺直,而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在那段最不堪的时代里,集结天下英雄,领导辛亥革命,给中国最终走过的封建社会画上句号,结束了晚清政府丧权辱国的统治。而不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如此多彩,他身边的三个保镖也都是"一代枭雄"。
百战名将,日军噩梦——薛岳
他是中华民国一级陆军上校,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他是抗战时期单人斩杀最多敌军的将军,是日本士兵的噩梦;他也是孙中山先生的"保镖",跟随孙中山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他便是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抗战名将——薛岳,原名薛仰岳。

年少的薛岳从小被父亲教育要成为"岳飞"一般精忠报国、无愧天下的"英雄",故此给他起名为薛仰岳,寓意着以岳飞为信仰。长大后的薛岳一直将父亲的教导铭记心中,更是为自己改名为薛岳,好似自己便是岳飞一般。
在黄埔陆军小学读书的薛岳,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始了自己作为一名将士的征程。
1918年,薛岳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援闽粤军中的一员,并且凭借着在战争中的勇猛杀敌和不惧付出,很快被提拔为第一师机关枪营营长。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三年后,薛岳被孙中山先生赏识,被正式委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第三营营长,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保镖"。

在一次次的战争里,薛岳的表现从来没有让孙中山先生失望,也没有让数万万的中华儿女失望,在抗战中,据不完全统计,薛岳一个人斩杀了日军11.75万,是整个日军的噩梦。并且薛岳将军指挥作战的战争并称为"三大战役"。
薛岳将军的一生都在为祖国征战沙场,无愧于"百战名将"之称。
屡建奇功,锻造铁军——张发奎
他是"中国铁将军",戎马一生为国为民;他是强大果敢的陆军总司令,指挥、参与了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他亦是孙中山先生的"保镖",革命的征程在孙中山先生的教导下启蒙。他便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抗将——张发奎。
张发奎自小便就读于私塾,比起其他的孩子身上会染上一些书香气,也更明白教育之于国家的意义。可是光凭读书根本挽救不了这个"危在旦夕"的国度,敌人的铁蹄已经在祖国的土地上肆意的践踏,拿起圣贤书去谈论"礼义廉耻"显得滑稽无比,只有拿起枪支,带上武器,用暴力将敌人赶出祖国的疆域才是最可靠的办法。
1911年后经过一些曲折张发奎成为了一名军人,拿起了武器,踏上了战场,走上了征战一生的"英雄"之路。1912年,思想十分先进的张发奎加入了同盟会,一年后升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正式学习系统的战争策略。

见证过敌人的残酷,见证过战场的冷漠,在校期间的张发奎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于知识的渴求之中。因为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两年后张发奎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侍卫、"保镖"。
在孙中山先生身边的几年时光,让张发奎对于战争、对于革命的理解更加深刻,正式启蒙了自己对于军事的追求。在之后的战场上,那个孙中山先生身边的小"保镖"已经被人遗忘,名扬四方的是陆军总司令——张发奎。
开国将军,家喻户晓——叶挺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为如今和平的中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他是中国的开国将军,久负盛名却不在人世;他亦是孙中山先生身边的一个"小保镖",陪在孙中山先生征战于革命。他便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叶挺。
出生于普通农民之家的叶挺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在那个"拳头"最硬的年纪里叶挺自小便选择了从军这条道路。

1911年的武昌起义让全国各地的爱国少年们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备受鼓舞的叶挺正式走上了自己的革命道路。从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1916年叶挺凭借有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保定军官学校,开始学习专业的军事知识。
在校期间,因为自身优异的成绩和出众的能力,年少的叶挺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且被任命为第二警卫营的营长,正式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保镖",跟随着孙中山先生的步伐开始自己革命生涯的"征程"。
1919年经孙中山先生的引荐,叶挺加入了国民政府,开始了自己的革命道路。在叶挺将军随后的生涯里,加入我党,征战沙场、屡立奇功,并且作为我党的元老,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叶挺将军做到了真正的人尽皆知。只是在1946年的空难中,叶挺将军这位"英雄"离开了人世。
孙中山先生的三位保镖皆是为祖国事业付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代枭雄"、"民族英雄",由此孙中山先生慧眼识英雄的能力也可见一斑。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