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波:45岁辞去公职,3年多走了386个城市,渺小的他有大大的梦

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 ——约里奥居里
我相信,每个愿意辞职奔赴远方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壮观的山河梦,李长波,亦是如此。他本是一名小小的干部,妻子离他远去,儿女有了自己的家庭,毫无后顾之忧的他,毅然辞掉工作,带着走遍中国的山河梦,在03年开始了远征。
都说一个人的旅行因为有了牵挂而变成了一首抒情的诗,李长波的里程是抒情的,可他不是一个人。他有大江大河的陪伴,有实现梦想的迫切和兴奋。
他的旅途是星辰大海,他用着当下普通人无法接受的方式,去到了他们最向往的地方。风餐露宿他坐过,露宿街头他睡过,狂风暴雨他淋过,美不胜收他见过。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李长波,不惑之年已过,仍然敢于拼搏,就是因为他知道要去哪里,全中国的美好风景都在为他让路。他是东北来的人,脾性豪爽,为人诚恳。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他的身份就是他的通行证,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可以肆意穿行。

最渺小的他有大大的梦
李长波在未跋山涉水之前,在吉林从事小工作。爱好读书的他,在工作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中国各地的书。书籍对风景的记载总是令人神往,这恰恰勾起了他心底深处的波澜,不甘平凡的他,想着总要去这书里的地方看看。
就这样,李长波很早就开始计划这段旅程。他不富有,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于是他卖了家里的东西,满怀期待的踏上征程,他很勇敢。开始这段路的时候,他已经四十五岁了。本该是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过个几年就儿孙满堂的年纪,他不要了。
他不要这工作了很久的地方,不要住了很久的房子,不要他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市……他很平凡,但他爱自由。在当下有一种很火的旅行方式叫做辞职去西藏,都市人倦了城市喧嚣,都渴望去西藏寻找一方纯粹。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优良品质,勇于超越自我,勇于打破平凡。
但当代人比李长波多了一些羁绊,他们在旅途中要担心天气,担心家人,担心未来。走的时候豪爽,归来之际免不了一丝狼狈。这是李长波的不同,来来往往,随遇而安,旅途掀起的波澜,都是他平凡生活中的染色剂,为他的行程增光添彩。

历经山河,终将尝遍百味
岁月不待人。旅程开始的一段路,是从他的家乡吉林省江源县往南,到达海南。这段初始旅程不易,李长波经历了3年零8个月。带着随身家当,磨破了数不清多少双鞋,见过多少次日月轮回,风雨兼程只为去到理想的彼岸。
说来令人钦佩,这短短不到四年,李长波与中国17个省及直辖市相融。他让386个城市留下他的印记,两万多公里,都是为了去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徒步中国可能改变不了他的现状,扭转不了他的人生和过往,但是旅程改变了他的心境。这段经历,他尝遍了辛酸苦辣,回首过往,却满是甜的滋味。
李长波曾坦言,因为到过太多地方,见识过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他经历了许多人无法经历的事情。他的人生是值得众人回忆的。
我想未来,饱览壮丽山河的他,历遍人间百味的他,尝过民生疾苦的他,会因为走过这段平湖烟雨,而更加生动和明媚。这17个省不是他的终点,是他的开始。他开始了另一番滋味的人生,开始下一段征程。磨破的鞋,睡过的街,走过的17个省,都会让他接下来的旅途更加顺利和平稳。
旅程值得,来日可期

33个月的行走,让李长波更加肯定自己。他做到了,他填补了中国人的空白,完成了平凡人犹犹豫豫而不敢的壮举,他让奇迹发生,让民族自豪。如果不是这段旅程,他会以为他眼前的生活就是世界。我们也一样,过着平凡生活,冲动着想要去看看世界的时候,却因为各种牵绊而一次次停留.
众人皆知世界美好,真正去见过的少之又少。孤鹤不如群雁飞过,溪河不如大海壮阔,炊烟不如云彩可握,眼前的苟且也不及远方的田野。旅程值得,因为我们和李长波一样,怀揣着内心的山河梦,都想看看世界,看看自己能到哪里。
可回归平凡,我们始终不如他勇敢。不论走到哪里,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李长波有勇气置身荒野,我们不耐世俗。脚在地狱,眼在天堂。大抵说的就是李长波这样的徒步人。甘于岁月,不甘于沉沦。

心若年轻,旅程无境
走遍中国是李长波精神上的升华,他很有想法,也敢于尝试。经历17个省之后,他打算用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走遍全中国。不得不说,他值得喝彩。
我们每个人热爱生活的方式不同,有人向往平淡,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却也不留遗憾;有人渴望自由,挣扎梦想怀揣理想不畏惧远方;更有大多数的人迷茫,朝九晚五一日三餐为了生活投降。但生活一定都会有所馈赠。
平淡的人心稳,自由的人徜徉,迷茫的人会遇见惊喜。徒步本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普通人没有李长波的壮志山河,但也渴望生活。众人赞扬他,我想是因为他做到了众人梦寐以求的事。想走就走,遇见风景便停留。不受他人干扰,只跟内心寻找。见高山,寻远川,谁人可以无动于衷。徒步旅行是因为我们选择。

选择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丝平静,选择在茫茫人海中发现真的自我,选择一分水土去遇见另一方人。是奇迹也是惊喜,可能我们不能徒步全中国,但每个人都可以饱览一方山河。发现热爱,真诚以待。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