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在事变后,日本财阀依附于日军在中国大举扩张,日军所到之处,财阀随之跟进。在日本财阀的配合下,广大沦陷区完全沦为日本战时经济的附属地和战争资源的供应地,并进一步被纳入到日本殖民经济的体制中。

抗战期间,财阀在中国的扩张与垄断,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产物,财阀在中国的经营活动也可以说是日本侵华史的缩影。

一九三七年的那场事变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日本法西斯在面对国内困境的时候所要发动侵略开始的征兆,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

一、野心勃勃地走向侵略战争之路

在这一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开始疯狂地以武力在中国攻城略地,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猛烈的进攻,攻占了很多地区,并且对抗战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剿与清除;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同时扶植傀儡政权,策划阴谋,妄图控制太平洋地区和东亚大陆,进一步称霸世界。日本军国主义可谓得意忘形,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侵略罪行。野心勃勃地开始了他们的侵略战争,垂涎中国的领土,想要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取在中国的利益。

中国人民面对如此强敌,以血肉之躯,通过不断地努力不畏惧牺牲,用生命将日本侵略军拖在中国大陆,阻挡了它的脚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日本在这次战争期间逐步侵占中国的过程,充分说明为了发动这次侵略,在国内进行了全面侵略的战争准备。通过损害中国的利益来获取自己国家度过危机,这种厚颜无耻的行径,在国际社会上还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辩驳,本意并不为侵略,是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奈何遭受到中国政府的抵抗,无奈发动战争。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征服中国是日本称霸世界开始,一九三一年,日本强占了我国东北,这并不是它侵略的终结,而是新的侵略的开始。在外交上不停为自己辩驳,旨在援助中国,实为侵略之贼。

在这次事变后,日本从国际到国内开始了紧张的战争准备,准备发动战争。

二、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法西斯政府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给危机中的日本经济带来了生机

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是日本发动全面战争以及称霸世界的最主要国际障碍。在一战中,日本乘着欧洲列强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之机,迅速占领了中国山东,进而有独吞独霸中国之势。

在华盛顿体系的束缚下,日本被牢牢地捆住了手脚,对此日本极为不满。日本法西斯野心勃勃,力图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想通过武力来征服其他国家,并控制他们。这就使日本法西斯开始滋生,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军国主义政府他希望争霸不受限制,侵略而不受谴责。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在同年十月召开的伦敦裁军预备会议上,日本与美国发生冲突,谈判破裂,从而也就打破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排除了走向全面战争的国际障碍。

2、为了同世界大国抗衡,日本积极对外寻找盟友

一九三六年,日本主动找到当时已经被纳粹控制的德国,并签订了《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这个协定虽然打着反战的旗号,但它实际上既是针对苏联,又是针对美英的,它打着反我党的招牌,是实行避免"刺激列国,过早地行使武力"方针的结果,通过这次联盟,也开始形成了法西斯同盟。

日德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又进入了另一个体系一—法西斯阵营。从此,欧亚两洲的法西斯国家开始沆瀣一气,遥相呼应,更增加了战争的危险性。

与此同时,日本法西斯在国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疯狂地进行着战争准备。而法西斯政权的确立,是日本发动战争的前提之一,日本法西斯是依靠战争和推行战争政策上台的。在他们眼里只要能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发动战争是势在必行的。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于是,新财阀,老财阀也都开始支持法西斯的战争政策,成为法西斯的主要社会支柱。财阀的支持,是法西斯上台的决定性因素。

日本法西斯在经过一番与其它政治势力的生死搏斗和内部不同派别的互相倾轧之后,武力控制内阁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体制,夺取了政权。

法西斯上台就意味着战争的临近,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确立,必将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也是一次大的侵略战争。

3、日本侵略战争并非仅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军事行动与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的复杂过程

法西斯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当开始踏入中国土地之时,日本就已虎视眈眈,盘算着如何吞掉全中国。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立即以东北为基地,对中国本部实行蚕食政策。

一九三三年,日本退出国联后,美英不甘心由日本独吞在华利益,便给国民政府一些经济援助,来对抗日本。

美国给国民政府进行经济援助并签订了中美航空协定,其它西方国家也向中国派出专家,插手中国的交通业。这一动向立即引起了日本的关注。

尽管日本对美英同中国的接近惶恐不安,总想千方百计地切断和阻挠这种联系,但由于美英在华有着重要利益,使日本的企图没有得逞。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伪满洲国成立以后,日本加紧了对华北的侵略,由于蒋先生政府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到一九三五年,日本分离华北的阴谋有了很大的进展,日本为了分裂中国,冠冕堂皇的成立了伪满洲国,并且还想分裂华北,把侵略变为援助,实在可耻。

对日本说来,华北这块肥肉已经在望了,但中国局势的突变,又使日本的美梦成了泡影。

三、中国人民抗战统一战线建立,让日本帝国主义处处碰壁

1、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激起全人民的极大义愤,抗战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一九三五年,我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战。

在中共地方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北平一万余名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战"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虽遭国民政府反动军警的毒打,但青年学生没有屈服,坚持斗争,并很快扩展到全国,抗战运动愈演愈烈,中国人民的抗战救亡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2、两党联合抗战掀起浩浩荡荡的抗战救亡运动

全国人民的抗战救亡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政府,迫使蒋委员不得不转变立场,逐渐趋向抗战。一九三六年,在国民政府五届二中全会上,蒋委员长拒绝签订承认伪满洲国的协定,这也是国民政府抗战的开端。

尽管国民政府仍然坚持反共立场,但我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及时地把"反蒋抗战"的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战"。之后主张联共抗战的当时东北负责人、杨虎城两将军在西安逮捕了蒋委员,希望转换矛头进行抗战。这次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两党合作的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把日本军国主义的丑恶嘴脸揭露出来。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3、西安事变之后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

西安事变后出现的全国团结抗战新局面,极大地唤起了驻守华北的二十九军将士的爱国热忱,军长宋哲元也不甘做亡国奴,开始了根本性的立场转变,全民族的抗战热情全部被激发了出来。

之后宋哲元在天津发表声明,表示"拥护国家统一,推行中央命令,枪口不对内,凡侵占我土地,侮辱我人民,即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打它。"随着分离华北阴谋的破产,日本开发华北的经济掠夺计划亦告失败,日本开始想办法继续发动侵略。

日本人说,本意不为侵略,无奈发动战争

四、结语

日本军国主义上台之后,他们的侵略活动日益猖獗,国际舆论对其进行了谴责。在之后日本退出国联,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已经与国际社会背道而驰。

此时,正值三十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相互展开了激烈的经济战。日英两国为倾销商品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限制日货的进口,英联邦国家纷纷抵制日货,这样,就使日本在国际经济战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再加上国内扩军备战的需要,日本垄断资本对攫取华北资源和垄断中国市场的欲望就变得更加强烈,急需占领中国的资源来缓和国内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 • 日中战争》

【2】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 薛光前编著,《八年对日抗战中之国民政府》

【4】 古屋哲夫,《满洲事变爆发后的对华政策》,京都大学人文学报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