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温铁军:民富国强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

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温铁军:民富国强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

"吃水不忘挖井人"

每当想起那个年代辛勤劳作的人们,耳边就会回荡起这句熟悉的话语,在那个经济完全封锁的年代,要想解决温饱问题,实属不易。

但仍然有那么一些人,在那个艰难的时代,靠着自己的努力付出,为下一代人如今的幸福美好生活打下了基础。

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

温铁军,汉族,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作为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主张"实践出真知",靠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出来的经验更好地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

正是这一点,使得温铁军能够更好地去亲近农民,悉心观察到农民的现实情况,在了解了农民疾苦之后更加愿意为农民奔走呼吁。

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温铁军:民富国强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

在温铁军心里,如果没有那个年代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农民才是这个创造者,才是最应该从心底里去敬佩的人

农民是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正是由于新时代的科技经济在不断地飞速发展,这些由于知识贫乏,技术手段不到位,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旧印象派"农民,已然成为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

他们自身的落后,加上一些社会福利政策落实地不到位,在今天这样飞速发展,以科技取胜的社会显然活得异常艰难。

农民不只是劳动能力有限,加上其所生活的区域大多是贫穷落后的农村,医疗技术水平相当落后,很多农民选择进城务农。

但又由于自身法律意识的淡泊,很多农民为了所谓的"工资"会受尽委屈,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漂泊,却从来没有归属感。

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温铁军:民富国强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

但温铁军深知农民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民富国强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更离不开农业这个根本。

温铁军深知这个道理,在1985-90年主要从事国家农村政策调研,主要是为了深入农村,脚踏实地去了解农民的情况,更好地为他们谋福利。

1990年国务院农研中心撤销,试验区办公室划归农业部以后主要开展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2000年调动工作到中国体改研究会以后主要分管刊物并从事当期政策调研和社会活动。

温铁军多年以来,一直以农民为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不断深入了解,剖析农民问题。也经常撰写文章为农民发声,发表各种演讲呼吁人们更加关心农业问题。

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温铁军:民富国强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

公者奉献牺牲,私者只是保命

那是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经济被完全封锁的条件下,中国自力更生,以成规模的劳动力替代资本。

但当时牺牲的往往是大多数老实憨厚的农民,他们拼命努力耕种,却仍然每天"吃不饱,穿不暖",他们被强制性地将大多数优质粮食上交给国家。

而自己只能分得一些"残羹剩饭",这种不平衡严重摧残着农民,但在那个社会提倡"社会大公"的年代,农民只能选择默默忍受。

所以在那个时代很多人更愿意下工地干活,而不愿意出现在农田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收入微薄的行为。

有些人看到这里,或许会对这种情况"嗤之以鼻",嘲笑他们傻,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对现实的抗争罢了。

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温铁军:民富国强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

当时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如果选择下地干活,他很可能在夜里因为肚子饿而难受地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但如果他选择去工地干活就不一样了。

同样是出卖劳动力,但在工地干活却能够"窝窝头"管饱。在那个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的年代,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公者奉献牺牲,私者只是保命。

而农民则成了这批人中最悲惨的忍受者,这是不仅是农民的悲凉,更是当时那个社会的悲凉。"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

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现实。如果没有人站出来为这些孤苦无依的社会群体发声。

那么他们只能含冤,继续默默忍受着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公平,就像"井底之蛙",一辈子也无法感受外面世界,而是在无声中选择了与这个不公的世界和解。

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温铁军:民富国强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

而温铁军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恰恰在无形中为这些人增添了力量,让世界看到还有这么一个灰暗的角落,与这个飞速发展,光鲜亮丽的世界格格不入,他们低头忍受并习以为常这个世界的不公。

而温铁军态度强硬地撕开了这张皮,让世界看到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需要更多人的关心,需要更多人的爱护,需要更多人来温暖他们的心灵,来为他们伸张正义。

上启下承,一代打下了和平稳定的地位

所以,我们现在的荣光都是源自上一辈人的辛勤付出,没有他们的血与汗,哪有今天新中国的辉煌成就。

当现代人享受着现世岁月静好的时候,切记不能忘记上一辈人的付出,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相对富裕的社会,是我们的幸运,大多人认为中国富裕全靠改革开放,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固的地基哪来的万丈高楼。

真正为农民发声的人,温铁军:民富国强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基础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让老百姓生活好了,说计划经济里人没有积极性,

总而言之,无论是公有制社会还是私有制社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作为参与或是旁观者,都不能以偏概全去判断一件事物,而应该客观地静下心来分析事情的优胜劣汰,才能更好地去使他人信服。

吾辈更应该警示自己,勿忘前人的辛苦,更加努力地学习生活,好好奋斗,才能使社会更加美好,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这是吾辈青年的责任,更是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南宫钦